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变化与垸田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明代一样,清代江汉平原旱少而涝多,且也集中在夏秋两季。嘉庆以前水旱变化平缓趋弱,道光以后加深加重。水灾分洪泛与渍涝两种。乾隆未出现之渍灾为明代所无而对清后期垸田生产危害极大。垸田水利抗灾功能下降及盲目围垦对河湖关系之改造使蓄洪泄洪失调是水旱加重的重要原因,致使水灾在降雨量多年变化雨水减少的年份反而频繁趋重。降雨量的年内及多年变化是水旱的自然诱因,决定发灾时间,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灾次增减和灾情轻重。在水旱灾害困挠下,江汉平原人口大量外流,垸田生产在早中期基本保持稳产高产的同时,成灾面积也在随水旱趋重而扩大。清后期丰年减少灾年增多,高产而不稳产的特点日益突出。垸田经济已进入了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2.
江汉平原“旱少而涝多”的特点,在明代已经表现出来,水灾是对垸田经济破坏最大的自然灾害。夏秋两季是江汉平原水旱灾害的高发期。旱灾在隆庆以前,增加较多;此后,发灾次数大减。而水灾则自明初洪武年间至明末崇祯年间有一个由平缓而加剧的持续发展过程。成化至嘉靖年间,水灾由此前的局部现象,演变为一个引起全区域普遍关注的大问题。自嘉靖后,水灾越演越烈,造成明后期垸田经济发展停滞,江汉平原出现了自南宋兴起垸田以来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明代江汉平原水旱灾害变化的特点和水灾的特点日趋严重的原因大致有三:(1)年内降雨分配不均,是发灾季节分布不平衡的直接原因。(2)垸田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控制失调,造成垸田区河湖环境调蓄能力下降,洪涝对垸田生产的破坏力增大。(3)堤防抢修险护不力,致使垸田水利抗灾能力不高,更是明后期水灾频繁加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选取长江上游宁南、平武、梓潼3个典型小流域以及四川省射洪县、宜流县等10个县区为研究区,通过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结合,分析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和森林覆盖率对水流域径流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县森林对农田生态系统旱情缓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长江上游宁南、平武、梓潼3个典型小流域以及四川省射洪县、宜流县等10个县区为研究区,通过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结合,分析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和森林覆盖率对水流域径流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县森林对农田生态系统旱情缓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年近来湖北省荆州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在农业生产上打破自然经济桎梏,发展商品生产,农业经营方式进入到从以单一的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副渔综合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一些地方正在挖掘江汉平原历史上固有的和新近发展的轮作经验,在一部分稻田进行了从种植业轮作型向农林牧渔轮作型发展的尝试,实行农林、农渔。  相似文献   

6.
<正>一、苇田水产养殖笔者认为以河蟹养殖为主,因为河蟹养殖与芦苇的关系是正比例的关系。1.芦苇对水层的要求是春浅、夏深、秋湿润;河蟹对水层的要求基本相同。春季水层浅,水温易于升高,有利于芦苇生长,利于河蟹恢复体能以及正常生长,春  相似文献   

7.
[目的]文章构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和耦合协调性,以期为更好地协调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2000—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机制及两者耦合协调状况的省域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我国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高,相对于粮食生产条件禀赋而言,产出效率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大。(2)2000—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条件禀赋、粮食生产系统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均可划分为2000—2004年的快速下降和2005—2016年的3阶变化2个阶段,但粮食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特征。(3)粮食生产条件禀赋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的高值区和较高值区在中西部地区集聚,而较低值区和低值区呈现出由分散向沿海地区呈长带状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4)粮食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呈现出高值区和较高值区的集聚区域逐步西移且范围不断缩小,较低区和低值区范围逐步向沿海集聚且范围不断扩大的变化特征。(5)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协调省区数量由6个减少到3个,呈现出由在西部集聚向全国分散转变的空间格局; 拮抗型省区数量稳定在8~9个,呈现出由分散向沿海呈长带状集聚的分布特征; 磨合型省区数量由14个增加到18个,呈现出在中西部集聚并明显向西偏移的空间变化特征。[结论]我国应强化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地施肥用药; 明确主要矛盾,因地施策,推进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区域格局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当前中国各地区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粮食供求区域性和品种性矛盾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粮食必须面临的现实情况,必须进一步了解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格局演变状态,探索在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思路。[方法]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选择不同样本数据(省级粮食产量、消费量),通过空间经济学重心模型对2000~2014年全国稻谷、玉米和小麦的生产和消费的重心进行测算,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3种作物的生产和消费重心运行轨迹进行描绘并对其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的耦合性进行测算。[结果]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空间匹配性在不断下降,空间布局和粮食利益矛盾进一步加深,区域利益矛盾激化,给新时期粮食储备、粮食调配、粮食多样化供给等方面带来挑战。[结论]需要各区域主体明确责任,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实现省际合作,建立区域粮食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粮食的合理配置,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棉花与玉米生产特征的计量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影响农作物的自然特征是难以测量的,而技术特征所体现出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则较容易测量。因此,将农作物生产的要素投入和产出数量关系(即技术特征)作为农作物生产的系统模型,而把农作物生产的自然特征作为随机项进行处理从逻辑上是非常完善的。基于此思路,本文通过对棉花和玉米这两种我国常见的农作物生产进行计量对比分析,找出农作物生产中存在共性和个性上的问题,以便作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分布与变化对多样性农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临汾市为例,选用1960—2019年临汾市17个观测站逐日的冻土深度、温度、地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资料数据,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冻土的空间分布,并运用M-K检验、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季节性冻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1)临汾市季节性冻土深度山区大于盆地,北部大于南部,冻土深度与海拔高度正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712 (P0.01)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2)近年来最大冻土深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平均为-2.304cm/10年,高海拔地区变化趋势尤为显著,1982年冻土深度发生突变,突变后从一个相对偏深期跃变为相对较浅期。(3)冻土始冻日山区早于平川,北部早于南部,解冻日刚好相反,冻土持续期平均相差1个月左右;多年来临汾市土壤表面始冻日推迟,解冻日提前,冻土期明显减少,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088d/10年、1.762d/10年和4.069d/10年,低海拔地区变化趋势更为明显。(4)相关分析表明,冻土深度受冬季地面最低气温影响极显著,其中1月的地面最低气温升高对冻土深度变化起到主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影响在高海拔地区更为明显;春、秋两季的地面最低气温升高,使研究区始冻日推迟,解冻日提前,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0.408 (P0.01),冻土期明显缩短,蒸发量的相对减少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变化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降水量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影响甚微。[结论]临汾市冻土期缩短,冻土深度变浅,使越冬农作物干旱加剧,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同时增加了植物安全越冬系数,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对农业增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质科技奖励政策演变及地质科技成果产出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①起步时期(1949-1966);②徘徊时期(1966-1978);③改革发展时期(1978-现今).三个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地质科技奖励政策与地质科技成果产出的关系,呈现以下特征.①不同时期的地质科技奖励政策所起的作用有着明显的差异;②国家层面的科技奖励政策对科研成果产出作用巨大;③地质科技奖励政策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性;④部门地质科技奖励政策作用有限;⑤地质科技奖励政策对地质科技成果产出类型有着不同的影响,"九五"与"十五"相比,受科技奖励政策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一是基础理论成果所占比例增大,二是软科学研究成果所占比例增大.建议建立三级奖励体系,完善奖励制度,注意影响的长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四川省为研究区域,构建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对各市(州)水资源压力与耕地利用效益及耦合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水土资源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5、2008、2011、2014年各市(州)4期水土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量化分析法和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及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各市(州)水资源压力从时间尺度看,水资源经济和技术发展压力逐渐减小,平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595和0007减小到2014年的-0178和-0033,人口和生态发展压力逐渐增大,平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7314和-203增加到2014年的-6035和-1571,水资源综合压力有明显波动; 从空间尺度看,水资源压力从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陵区、川南丘陵区、攀西地区、川西北高原区。(2)各市(州)耕地利用效益从时间序列看,川南丘区和川西高原区耕地利用效益相对比较稳定,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区、攀西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则变化较大甚至有减小趋势; 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土地利用效益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陵区、攀西地区、川南丘陵区、川西北高原区。(3)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水资源综合压力与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水资源人口压力与耕地利用社会效益在置信度为001时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和0560,呈现出较高的协调演进格局,耦合特征与前文水资源压力和耕地利用效益的分区格局基本一致; 而耕地利用经济、生态效益与水资源经济、生态效益间的相关性则表现为不显著。[结论]研究发现,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区域人口、资源禀赋所存在的差异和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在"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型的背景下,延续乡土文化的传统村落大量消逝,少数幸存也面临严重的空心化问题。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归纳苏州传统村落空心化时空演变特征,深度剖析其空心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吕苏榆  蒋娜  张陈俊 《水利经济》2022,40(4):41-47, 54
为促进合理用水,缓解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现象,选取2000—2020年省内三大产业用水数据,利用LMDI模型和VAR模型,从动静结合视角分解量化江苏省生产用水演变驱动因素及长期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效应是促进江苏省生产用水量增长的首要因素,但水资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生产强度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分别为影响江苏省生产用水量增长的主要及次要抑制因素,短期内生产强度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生产用水量增长,但长期来看存在“反弹现象”。有效控制江苏省生产用水量增加,需弱化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大量消耗之间的强相关关系,持续推进省内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模式转变,培养全社会节水意识,推动生产及节水技术革新,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是以作物生长为基础,因此,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和南北之间气候 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将直接导致我国主要农区水资源和热量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变化。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 壤肥力和作物品种资源及其抗逆性也会在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气候变化直接导致局部地区农业气 候灾害和农业病虫害频度与强度加剧。在气候变化作用下,我国农业作物种植制度、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 布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变化,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 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国内 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开展了很多研究。综合进来,主要有集中在气候变化对农区水热 土资源要素时空分布变化的影响,对作物品种抗逆性、抗逆基因、品种改良的影响与适应,对作物种植制 度、生产结构与地区布局的影响与适应,对农业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尤其是农业旱涝灾害发生的影响, 以及对粮食产量、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 和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科学地把握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热资源条件、土壤肥力、品种 资源等变化规律,揭示农业病虫害流行暴发特征和气象灾害发生机理,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 农业、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因而也将是气 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森林产业生产与布局的变化及经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统计资料和经济环境背景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我国森林工业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并分析不同时期森林工业生产与布局方面的主要特征以及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森林工业生产正向结构的高度化和多元化发展,而布局呈现向南部及东部沿海人工林区转移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对技术经济条件作出的积极反应,由此也使天然林作为经济资源的优势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20.
徐晓望 《中国农史》1994,13(3):31-38
清初东南区域出现了粮食过剩的情况,于是许多农民转而进行经济作物及手工业的商品经济生产,使东南经济日趋活跃,出现了康雍乾盛世的繁荣。然而,小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导致东南区域粮食减产,及至成为缺粮区,粮价飞涨,老百姓生活困难,出现了闹赈,禁粜,抢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清延为解决这些问题,拨款运粮至南赈济灾民,赈济成为国家财政最大的负担。面对这些问题,东南人民出现了两派意见:儒生与城市平民主张禁止经济作物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