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晓望 《中国农史》1999,18(1):10-15
福建是中国双季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早在宋代,福建即有“两熟潮田世所无”的说法,但其种植范围一直未弄清楚。本文查证了数十种罕见的福建宋明方志,考证了宋明时期福建双季稻的种植范围与稻麦复种问题。指出古代福建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是漳州府、泉州府、汀州府,与福州府、兴化府的沿海地区。这一时期福建粮食最高产量出现在稻-稻-麦三季复种地区.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等四篇,是现存先秦文献中记载战国后期农业耕作技术的主要资料,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在不少地方也还存在着意见分歧,由于这关系到对这一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水平的评价以及西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代田法对其以前的耕作法进行了哪些改革,故我不揣冒味地提出自己对这一时期耕作方法的几点浅见,求正于农史界前辈和同仁。首先需要提出的问题是《吕氏春秋》中所记载的这一时期耕作方法的名称,即是否能称  相似文献   

3.
近代江南地区水稻选、育工作,就当时文献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自1840-1919年,这一时期,在原有传统技术基础上,认识和经验有所提高。如对稻种要求早熟、高产、抗灾、耐肥、耐瘠、抗倒伏等特性作为选、育良种的标准;在选、育与防杂方面,不但注意到人工选择的一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一面,如天时、地利、人事等。因此,这一阶段是在传统经验基础上的发展时期。第二阶段自1919-1949年,这一时期,以引进国外育种新技术和发展推广良种为主,文中又可分为三小段:一是开始试验阶段,二是扩大试验和良种局部推广阶段,三是育种工作近一步开展阶段,抗战以后,由于当局政治腐败,热衷于内战,经济上依赖美援,推广技术机构虽有所增加,但均未做出显著成绩,直至解放后,耕作改制和双季稻推广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香兰农场现有耕地97740亩,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水稻为主。近几年该场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解放思想,求新探索,调整产业结构,挖掘生产潜力,推行标准化作业,实施成本逆控,走出了一条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增加科技含量,推广先进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几年来,香兰农场在农业生产上积极开展科技示范、规范化种植、模式化栽培活动,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推广行之有效的耕作、植保、栽培制度,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以高产攻关和科技示范为重点,扎实有效地推广新技…  相似文献   

5.
博罗县农业科技示范场是根据博机编[2002]73号文,重新组建的副科级事业单位。该场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全县农(渔)业技术推广计划实施项目的试验、示范;承担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耕作方法及高速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种、养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试验、示范,承担以现场示范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新信息和耕作方式;承担新引进的优良种苗的繁育与推广和与农民家庭经营结合的有效方式的探索。 本场现有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有:1000苗的优质荔枝、龙眼种植示范墓地,200亩的优质鱼类——中华鳖养殖和50亩单性罗非鱼培殖示范基地。目前本场新试验、示范的种植品种有优质水稻“丰  相似文献   

6.
旱地宽带多熟持续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在四川获成功。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在南方栽培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四川农业步入旱地耕作多功能、高效益、多样化的发展路子。目前,该技术已推广100多万亩。据悉,旱地宽带多熟持续高产高效种植新技术,有效地缓解了间套作物之间共生矛盾,提高空行利用,提高复种指数,变三熟三作增种型为三熟四作正季主作型,实现了旱地周年粮饲超高产,全年光能利用率提高了36-5%。1998年创造了丘陵区亩产142…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巴中市思阳镇农技站,积极推广应用稳粮扩经抓改制的农业综合增产增收配套措施,去年在灯科寿村示范推广小麦—辣椒—甘蔗—蘑菇旱地多元多熟栽培模式,获得了亩产值近万元的好效益。现将他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闵宗殿 《中国农史》2003,22(3):10-14
采用多熟种植、提高复种指数是明清时期解决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着重介绍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发展情况并对相关问题作了估算。全文包括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技术发展,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地理分布,南方稻田多熟种植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特点以及对明清时期南方稻田多熟种植中两个问题的估算等五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早期历史文献上,是没有“双季稻”而只有“再熟稻”的名词的。当时所说的再熟稻,就是现在一般所称的再生稻,后来,它却又包括了其它形式的双季稻在内。在不谙水稻生理和生物学特性的上古时期,对收刈后的稻茬上复萌、重华、再实,往往感到惊奇而列之为异物或瑞兆。如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吴、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和南北朝《宋书·符瑞志》等有关再熟稻的记载,就反映了这一情况。这表明我们现在的各种形式双季稻,其始是受启于水稻的自然再熟,并首先在利用再生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双季稻的出现与发展,不只是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大进步,而且在我国农业经济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增加粮食产量、提前荐新以及充分利用农业资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中西方的耕作农业:比较同时期中西农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丰斋 《中国农史》2001,20(3):96-103
中国宋元时期,西欧耕作农业发展起来.比较这个时期中西方耕作农业在经营理念、耕作制度、生产过程和生产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可以进一步看出,西欧耕作农业的粗放经营、"低产低效"是事实;但同时还更应该看到中西方的古代农业实践,实际上是走着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1.
赣榆县自1995年开始开发利用水稻旱育秧田进行高效种植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利于秧田的培肥和培育水稻壮秧。全县3万亩旱育秧田均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间作种植,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每年增加收益4500多万元。育秧进菜园,秧田变成高效田,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新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秧田多元多熟种植模式  (一)秧瓜菜种植型 该类型主要种植在黑粘土地,土壤肥力较好,供肥、供水能力强。以秧苗间作西瓜等,西瓜收获后种植秋冬菜,年亩…  相似文献   

12.
东北松辽平原农业生产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东北松辽平原的产粮基地长春地区,清代、民国、伪满、新中国四个时期农业耕作栽培的演变,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论述,融合各个时期大量的农耕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中可以窥视我国东北松辽平原的农业生产有史以采的不断演变、发展及其曲折的过程,特别是建国后数十年来,本区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变化,推动耕作栽培技术改革向前发展。历史的经验证明,技术改革是推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当着技术改革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必然推动生产向新的高度发展。本区进入70年代以后所以出现粮食产量跃进腾飞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耕作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所推动,这是主导因素,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3.
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南涧县乐秋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主要粮食作物和适销对路的紧缺品种为重点,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加速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和新成果转化,培育出适合乐秋乡种植并适宜在南涧县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2018年南涧县乐秋乡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下,实施了1片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工作,基于绿色、高产、优质、增效这一目标,高质量、高规格完成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样板,并加强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多措并举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将当地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成效与措施分析如下。重点突出绿色、高产、高效,以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的,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施,努力达到化肥施用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 ,乡镇以上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具备试验、示范基地。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搞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既是加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有效履行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服务职能 ,运用新技术、新成果 ,优化种植结构 ,推动种植制度改革 ,提高农业效益 ,促进产业化进程 ,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主体和先导作用的有效途径。从辽宁省的情况看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从形式上大体分为三种 :一是利用自有试验用地建立基地 ,此种形式仅占1/3左右 ,其优点是可以长期规划 ;二是租用农民土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遂宁市市中区围绕富民兴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工贸企业带动,主导产业推动,中间组织驱动,大户辐射联动等多种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向前发展。一、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一是经济作物比例上升。近年来,该区狠抓了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逐步缩小了粮食面积,扩大蔬菜、海椒等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在粮食生产上,改革陈旧的耕作模式,大力实施科技种田。通过作物的规范化种植和旱地改制,提高了复种指数,使粮食保持了面积减少但产量递…  相似文献   

16.
非传统套种耕作技术体系的探索是基于90年代初期北京的粮食整装待发则开发的。该技术体系在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中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试验示范,并在北京,山东,河北以及新疆等地区得到了有效的示范推广与应用,为我国耕作制度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当前,应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和生产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此项技术体系也被不断地完善且赋予了新的。本文主要对该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如何对待我国南方的“双三制”(双季稻、三熟)?“双三制”比例大的地区究竟能不能保持生态平衡、取得好的经济效果、实现良性循环?这是当前粮食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布局的基本原则。在这方面,苏州地区吴江县桃源公社的经验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对农业总产值与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极大,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低碳农业应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应该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应该改进装置,利用新技术生产化肥;应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100万亩,亩产370公斤左右, 总产40亿公斤以上,无论是面积、单产和总产均居粮食作物首位,提高水稻生产水于对发展我省粮食生产意义重大。1992年,在国家引进办的支持下,引进了日本水稻旱育苗栽培技术。三年多来,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各示范推广县的努力下,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达列了一年试验,二年示范,三年推广的预期目的,促进了我省水稻生产。现将三年试验示范推广情况汇报如下: 一、示范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人多地少,土沙地薄,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以种植旱作为主,旱改水以后逐步形成水早轮作制度。70年代又发展了以麦—玉米—稻为主体的双三熟制,80年代,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稻麦二熟又成为该地区的主体种植制度。实践证明,耕作制度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该地区每次耕作制度的改革,都推进了农业的发展。旱改水改善了该地区的生产条件,双三熟制的推广对提高该地区的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