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鸿沟”主要指不同国家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本文把信息化水平区分为传统信息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首次把国家按收入分成不同的类别,利用面板数据对“数字鸿沟”的成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对外开放度、知识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这些因素不仅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对传统信息技术水平和新兴信息技术水平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而我们在政策上应区别对待,才有可能跨越“数字鸿沟”,分享“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鸿沟已成为一个世界普遍的问题,我国高校间也存在着数字鸿沟,并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解决高校数字鸿沟问题的关键,其基本途径是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实现跨越之路。  相似文献   

3.
姚万华 《江苏经济》2003,(12):16-17
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的同时,由于江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出现了区域信息化建设的较大差距,“数字鸿沟”问题日益显现。全面分析数字鸿沟的现状、原因等问题,对推进全省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新区》2001,(4):45-49
在中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才开始不久。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面临着数字鸿沟。这不仅仅是一道“沟”,而且是一场交锋和较量,是变革前沿清晰可见的数字冲突。不论是填平这道“沟”还是跨越这道“沟”,都需要我们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石冬 《中国经贸》2009,(18):109-109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在行政领域的应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是这一应用的基本前提。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科学认识、客观描述并且理性解决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电子政务“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提出了消除电子政务“数字鸿沟”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内的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化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差距”。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问题,总体上可以分为国与国之间的数  相似文献   

7.
李楠 《魅力中国》2010,(14):87-87
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政治或非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呈现差异,社会公众之间在获取、利用政府电子化服务和信息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就是电子政务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都普遍存在。本文对世界电子政务鸿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信息”的宏观概念,指出西部信息化建设路径选择迫在眉睫。认为努力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长期的过程。要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以提高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西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在西部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继续推进西部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普及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数字鸿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鸿沟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家庭可支配收入、强化信贷约束以及削弱社会网络等渠道抑制了居民消费,而民生性财政支出可以有效缓解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在户主受教育水平、金融素养较低和年龄较大的家庭中更加突出。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主要抑制了低消费群体的消费支出,并对享受型消费有更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0.
《今日重庆》2008,(1):123-123
截至2007年底,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在全市农村营业网点实现了一镇一网100%覆盖,一村一点的网点建设正在全速推进。近年来,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机遇,中国电信重庆公司以建设“数字重庆”和“长江上游信息中心”为己任,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努力消弥城乡数字鸿沟,快速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重庆广大农村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启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江西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通宽带,信息进万家”。按计划,江西省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与数字技术快速进步的二重叠加趋势。如何让规模巨大的老年群体共享智能社会发展红利,消除“数字鸿沟”问题十分重要。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建设,但仍存在市场主体参与性弱、部门间协调机制不畅、社会层面多方联动不足、长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从出台老龄社会数字化建设方案,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加强智慧养老产业扶持,推动“未来社区”建设,推进数字化建设立法等方面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唐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数字唐山”建设,坚持统筹规划,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公众服务为重点,以城市重大信息化项目为抓手,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和整合共享,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城市信息化进程,对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综合发展能力和先进服务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伟 《辽宁经济》2003,(9):66-66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许多企业受益匪浅。但是,信息化不是什么“万灵药”,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才会成功。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失败现象很多,我们的企业应该反思,应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找出信息化之“弊病”,走出失败的怪圈。下面,笔者想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跨越“数字鸿沟”,整合“信息孤岛”,搞好信息资源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数字  相似文献   

15.
重视农民信息需求 加速农村信息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志效 《发展》2009,(6):37-38
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因被温总理多次提到而引人关注。其主要观点是,穷人穷在劳动力素质的落后,根源是信息的闭塞和教育程度的低下。当前,我国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存在信息差距和数字鸿沟。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当先行。  相似文献   

16.
英特尔公司、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电信有限公司和重庆八达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于近期签订“推进城乡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计划(GAPP)合作备忘录,宣布正式启动 GAPP 计划。此次推出的“推进城乡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快重庆社区、农村和中小企业的电脑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缩小“数字鸿沟”,使城乡共享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成果,消除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壁垒。  相似文献   

17.
数字社会是全省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架构的六个系统之一,也是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技术,加快社会形态重塑,率先在浙江大地展现富裕、均衡、文明、幸福的社会建设图景的重要抓手。县域数字社会作为全省数字社会系统的关键一环,不同于市级数字社会系统,既是全省数字化改革的关键赛道,又是省市各级重大应用、重大改革贯穿落地的重要节点。加快县域数字社会建设对“十四五”时期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填平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推进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数字社会成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鲜明标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的发展,正在经历着由以单一促进经济发展向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由以业务处理需求为导向向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由部门分散服务向协同集中服务的方向转变.从世界各国信息化进程看,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而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全方位应用阶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化应用上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9.
“环三发展”与“数字福建”对接,关系着海西战略全局。要充分认识宁德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现状与差距;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化以及重点民生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做到信息共享与开发并举,注重城市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环三发展”与“数字福建”动态对接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提出与文献评述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使得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也重塑了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式[1]。数字经济在推进落实和数字技术的推广迭代,数字化以其强大的渗透能力向经济领域延伸,成为弥合数字鸿沟、推进经济进步和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2年7月,信通院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2],说明数字经济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加速与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