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道教的萌芽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黄老学说无为而治的思想,让人民休养生息,而被西汉初期的统治阶级所推崇。汉代政权巩固后,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汉武帝却对求仙访道,长生之术痴迷甚深,道教得以萌芽的形式,依然在茁壮成长,到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影响  相似文献   

2.
《商》2015,(50)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前后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汉代的法制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法律制度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代可以具体细分为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从汉高祖刘邦到文景帝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和儒家的思想作为指导,清除了秦朝残暴的法律;二是从汉武帝到汉宣帝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儒家思想指导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思想是"德主刑辅"。汉代的这两个时期,尤以第二个时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因为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国家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导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主阶级政权得到巩固,但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也逐渐变的强大起来,同中央发生了尖锐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最高统治集团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诏举良贤方正,极言纳谏之士"的对策,董仲舒则采取"春秋大一统"的思想积极应对。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开端始于汉武帝时期,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影响范围大,历史悠久,是其他思想都无可比拟的。从法律到社会思潮,从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到家庭伦理甚至是个人行为无所不及,也正是因为如此,到了我们现如今的生活,中国人的众多思想和行为还是深受儒家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德制、德政和德主刑辅三个方面阐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内涵。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和德主刑辅所推崇的德治精神虽然和我们现在实行的制度有些出入,但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正确审视这些思想,为我们现在实行的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之道给予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炳蔚 《商》2014,(46):98-98
上博简《三德》篇是先秦思想研究中極為珍貴的研究材料.对于《三德》思想学派的归属研究,学术界的分歧比较明显,大致分为黄老和儒家两种观点.综合考虑《三德》所表现的思想性质,将其归入杂家文献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3)
贾谊礼学博采众长,不仅吸收了黄老思想,同时也学习和改造了法学,尤其是韩非子是"势""术"思想。贾谊的"礼势""礼术"相互补充,共同为皇家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6.
"无为"的实质是要统治者"无为而治",以"无为"之形,行"有治"之实."辅万物之自然",以达到"功成事遂".政府的"无为而治"就是让经济按照其本身的必然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行状态,是政府对于经济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张晓晨 《商场现代化》2006,(15):270-271
中国古代社会在选拔官吏的制度方面,体现了统治者的用人思想,其“选贤任能”方面的基本思路,仍然有值得借鉴之处。现代企业在用人理念上,鲜明的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古代用人思想和现代企业用人理念之间,仍然有可供思考的空间,从而,现代企业仍然可以从古代用人思想中吸收有用的养分。  相似文献   

8.
付扬  张笑琳 《商》2014,(4):162-162
唐朝统治者重视以法律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强调法律简约,稳定,以利于执行和遵守。这种相对稳定不仅带来了社会安定,还树立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李世民君臣提出立法公平、礼刑结合的法律思想,强调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也就是说德礼是治国的指导思想,刑罚则是推行这种治国思想的工具。唐太宗的思想对唐朝的立法、司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后世立法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商》2015,(39)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法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主张,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也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韩非法治思想的内容、特点、现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旨在从其法治思想中找到可为当代所用的合理理念。  相似文献   

10.
即墨市地处胶东半岛咽喉和青岛半小时经济圈内,素有青岛后院之称。即墨市市长张德平指出:即墨既处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内圈层,又处在青岛与烟威发展轴的重要节点上,具有双辅临门的区位优势。一辅,是崂山辅战;一辅,是红岛辅城,依托蓝烟铁路、青威高速、烟青一级公路,作为中心城区——即墨——莱西——烟威发展轴中的重要一环,即墨成为青岛北上的承接点,在大青岛的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魏艳枫 《中国市场》2015,(9):104-107
《淮南子》虽然以道家为主旨,却吸收了先秦儒家思想,儒家的许多伦理观念、哲学概念都可以在《淮南子》各个章节中找到。但是,《淮南子》中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先秦儒家思想,原因有二,一是黄老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符合自己需求的改造,因此,《淮南子》中的儒家可视为道化的儒家;二是法家、墨家等其他被《淮南子》吸收的先秦思想影响了儒家思想,因此,《淮南子》中的儒家思想可视为整合的儒家。  相似文献   

12.
历代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秦国兴起并统一中国的原因作过探讨。但从政治文化史角度来看,周室的衰微客观上为秦的兴起创造了历史机遇,秦朝历代统治者连贯的一统思想和秦国的文化特质是其最终统一中国的推动力量,这也为后世王朝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4,(10):140-141
师德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师爱是教育之魂,比母爱更博大、更宽广,比友爱更无私、更纯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以身立教,以德服人","以爱铸魂,以法育人"。  相似文献   

14.
《商》2016,(7)
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具体来说,孟子在政治上奉行"与民同乐",在经济上主张"制民之产",在教育上提出"谨庠序之教"。研究孟子"仁政"思想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世界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颖达《毛诗正义》广泛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的性情思想,其性情思想主要内容为:性情的本体是“气”;“受气”的厚薄不同使人性分为九等,各等善恶不同;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来教化人民,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教化得以成功的依据在改变人的性情,使人性由恶趋善、性情中和;教化最有效的手段是诗与乐。  相似文献   

16.
张卓霖 《商》2014,(15):172-173
汉字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通过六书它能保存与反映造字时期的思想文化。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示”“神”“僊”“眞”“德”“诚”等与形上学、认识论相关的字,直探传统文化心性之学重要概念的源头本意。这对于我们了解诸子百家未分之前的思想观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王志跃 《三联竞争力》2010,(11):118-118
秦王朝二世而亡,无论是对于汉代的统治者,还是政治思想家,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汉代统治制度的建立以及论证和支撑这种制度的统治思想文化形态,严格说来,都是要从秦王朝的短命中汲取教训。秦末农民大起义,给整个汉代的思想界以深刻的影响,董仲舒清醒地看到了统治者权力的局限,人民力量的强大,在汉王朝取代暴秦的统治以后,如何才能够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庸》是儒家一篇极为重要的哲学著作。在《中庸章句》的开篇,朱熹就提到《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可见,《中庸》在儒家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也是儒家弟子登堂入室的必修课程。可以说,儒家的思想从某种意义就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学思想,而这又和现代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谋而合,但这并不是说古代的这种思想对现代的企业管理就是包治百病的宝药仙丹,如果照搬古代的管理模式或沿袭这种思想,则会陷入了一个极端。封建社会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对于"节俭"的论述充满生态智慧和理性消费思想。他们崇尚精神的圆满和充实,反对无限度的物质欲望。他们将仁爱之心扩展到自然万物,从而主张建立在感恩基础上的节用爱物。他们将消费这种生活方式上升到社会伦理道德的高度,主张用一定制度规范人们的消费,并将社会的和谐纳入到消费的范畴中。这些思想理念,放置到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分析理解消费与社会错综复杂的关联,在思想和方法上提供借鉴,有益于建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新型消费观。  相似文献   

20.
王锟 《商》2014,(8):237-237
一直认为道家的思想强调的都是“个人主义”。这一学派无论是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还是方法论都主张的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那么我认为,这样的一种“不争”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思想。“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言论既可以看出道家作为一种思想派别它希望可以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要,另一反面也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是让人人之间减少利益关系,以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所以我认为,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实际上是政治领域最伟大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