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商》2016,(12)
新常态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也面临众多的问题,我国在新常态经济下必须做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才能实现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2014年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我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全面而系统性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发展机遇、战略举措等重要思想。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本文将从金融、财税、外贸三方面阐述如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试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缺失的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就,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诸多重要制度安排至今尚未建立健全,即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看,这些制度缺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制度发育不成熟;二是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三是产权制度不健全;四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不到位;五是政府制度改革滞后;六是非正式制度建构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3.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更加印证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推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16年的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保持了待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继1979—1994年年均增长9.5%之后,今年预计将增长10%左右。按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已比1980年翻了一番,提前实现了找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战略目标。今年有可能提前5年实现到本  相似文献   

5.
陈炳才  田青 《中国市场》2012,(46):17-21
中国经济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极是深圳、广东,沿海与珠三角,第二极是长三角,第三极是滨海开发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开发圈。提出要关注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规划效应、产能过剩、宏观调控效应和经济增长三架马车结构转变问题。未来中国经济战略发展的动力是城镇化、政治体制改革,第四经济增长极以及对速度、方式与质量的重点选择。  相似文献   

6.
孙玉德 《北方经贸》2000,(2):187-188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日益加深、加速,我国无法回避,在历史上中国被强制性纳入全球化进程,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主动、全面地参与了这一进程.这场深刻的牵动全球的大变革,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地位也得到显著提高.实际上,2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开放的带动.国内体制改革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对外开放拉动结果.改革与开放之间形成了一种进退联动的关系.在世纪之交,中国的对外开放面对着全新的剧烈变动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在80年代取得巨大成就,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接近9%,可谓进入高速成长期。尽管1988年下半年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市场抢购危险,但经过两年的治理整顿,调整政策,已逐渐恢复宏观经济的稳定。90年代,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国民生产总值要在80年代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并初步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这是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能否顺利实现这一任务,直接关系到我国社  相似文献   

8.
陈云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共八大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是我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后起草的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他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中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洪 《财贸研究》1997,(5):53-57
<正> 邓小平所倡导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十几年。应当如何公正地予以总结和评价,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其特点 纵观中国十几年改革历程,概括而言,可以说主要做了“二件半”大事。第一件大事是1984年以前政府对工商企业的经营者普遍实行的放权让利政策,以及农业中普遍推行的家庭承包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出到现在已将近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但处于世界之交的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更是一个化概念,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做到让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首先从农村改革开始的。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联系中国的实际国情,分别从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关系,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不应沿用和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而应该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适当降低保持经济稳定性的目标,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可掌控性,允许经济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序振幅,以维持我国经济的动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万文华 《市场研究》2004,(10):43-43
发轫于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主导的经济改革,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不断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许多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在内都在研究、借鉴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对应的政府改革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看来,未必会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成功,或者要么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路——即全盘两化:要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象经济改革那样的新途径。我国《行政许可法》的颁行,就是我国探索政府改革过程中基本思路的体现,是具有中国特点的政府改革的一部法律性文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4)
现代微观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论是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近年来更是增加了对国家、政府和市场三者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断完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也日益凸现出来,我们要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它们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市场 中国的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尽管经历了不少曲折,但始终是一个向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即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这种发达的商品经济有其固有的本质特征: 1.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应当使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经济活动的绝大部分交由市场调节,即各市场主体在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贸导刊》2005,(5):34-37
经济体制改2004年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没有放慢改革步伐,而且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要求,择机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农村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邓小平总设计师的理论勇气和改革胆魄,得益于2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收获和变化。15年后的今天,重新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对当今的改革开放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当前的改革形势,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做深化改革的促进派,立足于打好四仗:一是攻坚战,二是升级战,三是持久战,四是总体战。我们要有这种思维和准备,才能驾驭改革局面,才能按照市场机制改革到位。  相似文献   

19.
名家共探下一步改革方向,认为——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不久前联合举办的一次高端论坛上,三位论坛成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就"下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问题"发表演讲。他们共同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加速市场经济进程,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完善经济体制,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以下是他们的演讲实录和现场问答。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中央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实现体制转轨同时提到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足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