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从当前翻译界对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研究的现状出发,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所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原理,即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个中间环节,分析了存在“翻译主体间性”的主要原因,以及现实、认知、语言三者之间关系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启示。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谁是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体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王慧 《魅力中国》2013,(26):105-105
本文鉴赏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堞恋花·春景》一词。笔者详细的介绍了许老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三似”“三美”论,及其在该词的翻译中是如何体现的,旨在对热爱诗词翻译之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邓宏春 《老区建设》2014,(16):48-51
单一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从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成为大势所趋。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结合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陶瓷专业背景和英语语言水平,对“陶瓷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与实践,培养“陶瓷+英语”复合型翻译人才,并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复合型翻译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崔永杰 《魅力中国》2011,(7):338-338
奈达所谓的“功能对等”,实质上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本文从其在谚语及广告翻译中的应用来探讨翻译策略,以便更好的帮助读者灵活的运用“功能对等”理论,使该理论能够更好地为我们工作。  相似文献   

5.
徐靖凯 《魅力中国》2014,(22):252-252
本文通过分析“翻译腔”出现的常见原因,对症下药,用于指导英译汉实践,避免“翻译腔”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孙琳 《魅力中国》2012,(32):7-8
高山流水觅知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通过探析“音”与“乐”、“音”与“象”等几对范畴的内涵与关联,结合音乐形象的探讨对音乐鉴赏与接受中存在的“误读”、“误听”现象加以揭示,以归“音”其本质,从而使音乐鉴赏最终达到“知音”的境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瞿红 《魅力中国》2014,(9):224-224
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改革的首要步骤是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成长的,价值含量高的环境,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正适应”.消除“负适应”。  相似文献   

8.
叶霞 《魅力中国》2008,(4):63-64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美的教学环境可以成为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同时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课程的实施也给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听”又增添了几分含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小说”的先驱——娜塔丽·萨洛特不仅是“新小说”作家、剧作家,还是“新小说”理论家,为“新小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萨洛特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现状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萨洛特的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位法国20世纪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10.
廖传丽 《魅力中国》2014,(14):99-99
许渊冲强调翻译是一门艺术,并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较全面地介绍了他的译诗理论。本文从他的诗歌译例分析研究发现,他的诗歌翻译理论,尤其是“三美”论和“三化”论,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陈搦  王华 《东北之窗》2011,(23):62-68
“翻译业是冷门,就像待挖的金矿。”这是凤凰凯歌翻译(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牛凯旋时常挂在嘴边的话。19年的孜孜不倦。让牛凯旋在国内的翻译行业中名震四方。有人说,“牛凯旋是个翻译家”。还有人认为“老牛是个商人”。“翻译企业家”则是牛凯旋对自身的定位。牛凯旋在国内第一个提出规划建设“中国(大连)翻译文化产业园”的项目构想。长达七年之久的不懈奋斗。历尽艰难,不言放弃,终让构想变成了大连市“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项目,该项目是采用产业园式的服务业态,在国内当属第一家,在国际上尚无先例。对话牛凯旋。俯视中国翻译文化产业园……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是对俄合作的桥头堡.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 “专业+俄语”翻译人才培养面临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要建立独特、高效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强化制度保障,获取国家长久的支持政策;强化生源质量管理,找到真正热爱俄语的人才;强化院校管理,强化课堂教学,打造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升学校的专业品牌.  相似文献   

13.
金鑫 《新西部(上)》2009,(12):170-170,104
本文以《红楼梦》为例,从翻译目的角度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译者在进行翻译前后应将翻译目的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这样的翻译才会有的放矢,有所成效。  相似文献   

14.
胡思鸶 《魅力中国》2014,(2):247-247
新的社会出现新的气象,尤其音乐教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广大教师依据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高中音乐鉴赏课变得“活”了起来。但是,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在教学实践中凸现了出来:如何正确看待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学科综合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处理学生的音乐理解与作曲家内涵不一致问题?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周保国 《魅力中国》2013,(10):238-238
作为基础教育必修课之一的音乐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音乐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做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时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尤其对中小学生来说,兴趣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王彩彩 《新西部(上)》2007,(12X):272-272,275
奥康纳作品中带有大量的宗教寓意,同时也设定了引起读者共鸣的节点。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的确定这些节点并进行恰当的翻译是译者翻译的一项任务。这也是帮助目的语读者接触源语文化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郭咏梅 《魅力中国》2013,(5):102-102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时丰富高中学生的知识内涵、成为高素质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就如何进行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探讨分析,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学习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翻译史,先辈们提出的诸多标准无不包含和谐的思想。“和谐”作为翻译标准,具有审美性、整体性、普遍性和创造性,它既合乎自然,贴近实践,符合翻译的实际规律,又接近于翻译艺术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9.
孟繁利 《魅力中国》2014,(22):199-199
对翻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应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模式中,“互动”贯穿于整个翻译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课内课外全程互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认知力,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芳 《魅力中国》2010,(5):174-174
由于诗歌语言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的特点,加上学生受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鉴赏诗歌时往往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即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不能清晰明白地表达感受、阐明思想,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力求将诗歌鉴赏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