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浙江省虚拟水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虚拟水"理论,利用2005年和2007年浙江省的投入产出表(延长表)和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构建价值型-实物型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05年和2007年浙江省各产业部门的虚拟水贸易量。结果表明:浙江省通过商品贸易向他省和国外输出的虚拟水主要集中在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通过商品贸易向省内输入的虚拟水集中在农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和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从虚拟水贸易结构来看,农业和重工业为净输入虚拟水贸易行业,轻工业为净输出虚拟水贸易行业。 相似文献
2.
在引入虚拟水概念和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得出中国2002年、2005年、2007年三年的各行业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量,对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量的趋势发展及2007年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的结构和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城乡居民的虚拟水消费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量来看,都是处于一个逐年递降的好势头,但其消费结构仍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出现较少的最终需求和较大的虚拟水消费的局面。②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量来看,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量都远远大于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尽管城镇人口在增加,但只要保持人均消费量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量总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③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中耗水量大的农业和轻工业所占比例大,重工业和服务业耗水少的行业所占比例小。从合理性出发,应增加重工业、服务业在最终需求中的比例,积极开发农业的节水技术,从而减少经济中的水资源消耗量。 相似文献
3.
4.
相对于水价和用水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在当地的配置效率,虚拟水贸易则可以提高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效率。虚拟水从水资源生产率较高的国家流向水资源较低的国家意味着在全球层次上水资源的节约。因此,国家之间、洲际之间虚拟水贸易被看作提高全球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缺水国家获得水安全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的虚拟水贸易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当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被称为当前测度人类活动水资源系统环境的最好指标。文章通过对1992年至2008年,我国粮食五种代表作物的虚拟水贸易作简要的叙述和分析,从虚拟水贸易的角度用比较优势的理论探讨我国的粮食贸易。 相似文献
6.
刘妍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0):147-149
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而虚拟水同时连接着粮食和水资源.本文应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理论阐述虚拟水贸易,同时详细阐述了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经济增长、生活质量的提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进行虚拟水贸易时应考虑虚拟土地、虚拟技术、虚拟劳动力以及虚拟资金等因素.本文对国家多目标的评价、国际交易利润的计算和有限资源的使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水、虚拟水贸易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际普遍关注。虚拟水贸易是一个复杂实物的综合体,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因素。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对中国推行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虚拟水贸易在解决中国和全球水危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已经威胁到中国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剧水危机。近年来,农产品贸易中的虚拟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看做是一种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手段。本文利用虚拟水的概念和方法分析了中国1996~2001年间的粮食贸易,发现:这些年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净进口了3.28×1 010m3虚拟水;通过粮食进口,中国相当于节省了1.86×1011 m3的水资源;中国的粮食贸易由于基本符合水利用效率的比较优势,因而给全球节省了1.01×1011m3的水资源。中国通过虚拟水贸易不能完全解决国内水危机问题,但是可以节省国内水资源,缓解农业区的水危机状况,提高全球水资源利用效率。尽管当前中国采取虚拟水进口策略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虚拟水的概念给我们理解粮食贸易和调水工程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10.
虚拟水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大量消耗,水资源短缺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虚拟水贸易作为一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式被提出,成为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为主体的虚拟水国际贸易也不仅仅涉及水资源的平衡问题,还涉及到很多政治、经济等因素。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四方面对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虚拟水贸易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估算了1987-2007年中国的贸易含碳量及其部门分布和国别(地区)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了六大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碳的净输出国.贸易含碳量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贸易规模的增长带来的,不断降低的部门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进出口产品结构、投入结构、能源结构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贸易对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
——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二氧化硫排放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贸易对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研究期内进口和出口含硫量都在迅速增长,出口含硫量始终大于进口含硫量。第二,结构分解显示规模效应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三,出口产品并没有比内需产品包含更多的污染,是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了污染出口的顺差。本文认为,在短期内要改变“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调整进出口结构;在长期内则要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发展绿色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世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资源短缺的限制.在此背景下,虚拟水理论应运而生,虚拟水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然而,虚拟水贸易会受到进口国和出口国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当然的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的问题.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虚拟水贸易同样受到国际贸易法的规制.国际贸易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虚拟水及其在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粮食)来获得本地区水和粮食的安全。本文在综述前人对虚拟水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2002年甘肃省及不同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水含量,并对甘肃省加强虚拟水贸易的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结华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7(6):75-78
本文主要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诱发系数等,结合中国1987、1992、1997、2002、2005年6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我国农业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进出口贸易中CO2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对CO2,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部门分析,同时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产生的直接与非直接CO2排放相联系.结果显示我国部分行业是CO2净出口行业,但更多的是CO2净进口行业,最终使得我国成为一个CO2净进口国.具体来说,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行业、仪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是主要的CO2出口行业,而CO2进口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及非能源采选业、造纸印刷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一个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OECD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中国分行业的进口能源消耗、出口能源消耗、贸易净能源消耗和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文章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出口产品总能耗量大于进口产品总能耗量,贸易净能源消耗有增加的趋势,中国仍然是一个能源的净出口国,而且,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张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行业投入效应也促进了出口隐含能的增加,但影响较小,而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单位价值能源消耗的下降则抑制了出口能源消耗的增加,整体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转向低能耗参与。 相似文献
19.
在有关国际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中,大多使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少有提及.文章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CO2.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的CO2排放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农产品生产所排放的CO2有3.71%~4.50%是由出口所产生的,农产品消费所排放的CO2有3.29%~10.10%是由进口来满足的,尤其是中间投入的进口“节省”了大量的CO2排放;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的CO2不断减少,中国逐渐成为农产品CO2排放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已进入了第十个五年计划这一重要的战略发展期.在此期间,一个重要的发展中枢性目标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对中国经济体系中各产业总产出变动的主要变动因素(总消费变动、进出口变动、技术结构变动及投资结构变动等)进行了模型分解,试图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性特点,分析经济增长各影响因素在不同产业中的贡献,寻找如何提升产业水平及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为制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