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王璟琛 《新经济》2011,(4):82-87
本文从GDP增长对我国进口、出口、贸易顺差以及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四个方面分析国内真实收入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国内真实收入的正向冲击会使得我国进出口额都扩大,并同时加剧我国贸易顺差及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扩内需、促消费能从根本上避免顺差进一步扩大,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笔者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产业结构总体不合理,对国际收支失衡起重要推动作用;与产业的非结构性变动相对比,产业的结构性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程度更高。在现阶段,应对本国汇率和资本管制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公布的中国国际收支半年报,2005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67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3亿美元.全年的经常项目顺差可能在13000乙美元左右,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可能在700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双顺差将给外汇储备带来2000亿美元的增量.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从国际、国内两方深入分析了"双顺差"存在的原因,并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重点对其给我国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详细具体地提出了一些颇具可行性的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除1998年外,中国国际收支始终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就2002年的国际收支情况而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354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顺差为44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为323亿美元,其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愿和非自愿外汇储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外汇储备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出发,将外汇储备划分为自愿储备和非自愿储备,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来源。文章在对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净误差和遗漏项等账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估算和确定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具体项目对自愿储备和非自愿储备的实际贡献,指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非自愿的外汇储备变动引致的。文章最后探讨了自愿和非自愿外汇储备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中国双顺差的成因和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国际经验角度研究了国际收支的合理结构.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资本的借入,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际收支的国际经验表明,中国目前的双顺差格局显然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应该是适度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项目盈余.调整双顺差的方法主要在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以及取消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9.
曹阳  姜超 《资本市场》2013,(5):80-84
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体现为贸易盈余下降,金融与资本项目波动增加,并引致国际储备增速放缓。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无论是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还是处于相似阶段的韩国来比较,这一现象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过程。国际收支有新变化2012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便已出现,目前则进一步强化。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资本项目还没实行可兑换条件下,FDI在资本金融项目中占很大比重,是近年来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主导因素,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与汇率的关系,同时因为中国官方公布的名义汇率不能敏感地反映国际收支的平衡状况,因此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文章就通过对我国贸易收支、FDI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关系的探讨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国际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对外贸易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清珍 《当代经济》2009,(16):150-151
外商投资的资本运作是影响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2002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方式和审核的相关政策,目的是引导外商投资资金在境内有序流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但近年来,流动中却出现了资本金结汇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违规结汇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晋城市资本金结汇情况的调查,探讨现行外汇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双重视角分析国际化货币占SDR份额变动与本币国国际收支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国际化阶段的货币占SDR份额变动对本币国国际收支差额变动影响迥异.具体而言,美元份额变动影响最小,欧元份额变动会带来较大的正向影响,英镑份额变动影响较为反复,而日元份额变动的负向影响要大于正向影响;基于国际化货币的经验,分析人民币占SDR份额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模式选择的影响,并假设人民币占SDR份额逐步提升至20%、30%、40%时我国国际收支可能面临的情景与压力,进而提出在当前金融环境中,我国应谨慎提升人民币占SDR份额,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市场化的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机制,积极推动扩大SDR使用规范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状况是国内经济运行在对外经济上的反映。FDI除了能够从资本形成、技术扩散和促进竞争等角度刺激一国经济增长外,还对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FDI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项目、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的整体平衡的影响,并采用矢量误差校正模型(VEC模型),研究了它们之间长期动态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析1990—1996年我国国际收支□南京理工大学国际商学院丁育生我国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种对外经济交往的综合反映,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和地位及其国际金融活动的内容、范围和规模。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由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矛盾由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他相关负面影响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见图1),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但从效果来看尚未达到预想的目标,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快速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经济背景下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框架内,对中国经常项目、FDI与外汇储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所以在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倘若采取继续吸引FDI大量流入的政策不变,必须减少经常项目顺差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收支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的作用和地位也在发生变化.对外收支关系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掩盖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所担负的成本与风险。文章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深入分析了“双顺差”存在的原因,并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重点对其给我国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详细具体地提出了一些颇具可行性的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易瓯 《资本市场》2003,(4):16-16
<正> 最近,国际上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有很多议论,关于人民币应该升值和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议论也不断出现。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否应该发生改变,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对此进行的解释。问:当前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今年外汇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和外汇收支呈现出良好态势。去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银行结售汇顺差比上年增长近50%;国家外汇储备规模到年末达到286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42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当前外汇形势总体良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共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我国基本形成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双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资产,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有积极作用.然而,我国国际收支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说较快,顺差额度较大,这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必然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结合相关的经济理论分析了其原因、影响,并就此提出了调节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