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留栓 《水利经济》2001,19(2):10-12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深化治黄改革,加快治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理清黄委经济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加快发展全河经济,增强治黄经济实力,这是大河上下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共同关心的重在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在加强治黄工作的同时,毫不动摇地大力发展黄委的经济,是进一步深化治黄改革的需要,是改善职工工作条件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稳定治黄队伍,促进治黄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3.
介绍济阳县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将管理层与养护层分开,成立了工程维修养护处,形成了精简、高效的工程管理新体制。通过合同化管理和内部招投标,落实了维修养护责任制,建立了一套以“养护队自检、养护处控制、工务科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检查考核新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工工资收入挂钩,形成了绩效挂钩的工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从长远和系统观点看,应优先着眼于中上游。因为只有开发中上游丰富的能源、矿产等资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才能发挥黄河流域的综合优势。它既关系到中上游经济振兴和环境优化,也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消除和黄河下游黄淮海平原的安全。因此,黄河中上游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来所采取的以水冲沙的治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反而造成了黄河河床上升、渤海水质连年恶化、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对策:源头地区以恢复生态面貌为主,中游地区治理水土流失与污染防治并重,下游地区营造植被与疏浚措施相结合;在黄河流域内应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6.
为了抢抓国家当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调水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梳理分析了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调水调沙、水资源配置、区域建设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分析了相关省区的发展作用并提出损益处理建议,以求多方共赢,共同呼吁国家加快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7.
8.
黄河下游滩区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叙述黄河下游滩区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滩区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黄河下游滩区存在的问题。由于黄河水沙问题复杂,治理难度大,滩区治理开发也受到限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洪水威胁依然存在;2)悬河形势严峻、河势尚未有效控制;3)滩区旱涝灾害严重;4)滩区产业结构单一;5)滩区政策落实不到位;6)滩区安全建设状况严重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滩区开发和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黄河下游地区共有九个地市,40个县,总面积近36700km~2。西部以太行山、邙山山麓为界;北部以卫河、共产主义渠为界;东到省界;南部以700mm降雨等值线为界。耕地面积约3200万亩。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这里春秋旱、夏季涝,每亩平均占有水量315m~3,是全国亩均水量的17%。如遇干旱年份,水资源量更是不足。因此,如何发展引黄灌溉,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促进河南黄河下游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本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这些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战略与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根治黄河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恢复该地区昔日良好的生态环境状态,自然环境条件是具备的,技术上是可行的、成熟的。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经济上前题是摆脱贫困,关键是调整发展战略。基于以上看法,本文提出了黄河中淳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黄河水资源不足和西北、华北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本文从两大流域的水资源分布、特征、利用等方面探讨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以及跨流域调水后两大水系的利弊得失。从而论证了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是以“有余”济“不足”,是非常必要与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缓解黄河水资源短缺途径的探讨乔西现(黄委会水政水资源局)作为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黄河水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m3,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全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为647m3和301m3...  相似文献   

14.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北黄河故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黄河干流流域一处非常重要的湿地资源,近年来,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利用保护区珍稀动植物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恢复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把保护区打造成为中部区域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市"后花园".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价缓解黄河水危机陈怀智(黄河水利委员会)当今黄河频繁断流成为举国关注的大问题。从黄河流域用水的现状看,无论是地表水、地下水,都存在着水资源十分紧缺,用水又十分浪费的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水费过低。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大堤保护区洪灾损失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国内外洪灾损失率研究成果和国内有关地区洪灾损失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黄河下游大堤保护区洪灾损失的特点,提出了各类财产不同水深等级的洪灾损失率成果,提高了洪灾损失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韩侠  贾新平  何予川  王鲜平 《水利经济》2005,23(6):18-19,51
通过对黄河滩区作用和地位的论述,分析了滩区现行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针对滩区洪水风险特点,提出国家应积极投资滩区安全建设,并按《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对滩区运用后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以解决下游防洪与滩区发展的矛盾,为滩区群众奔小康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郝玉芬  王峰 《水利经济》2005,23(3):14-15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黄河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国有资本的运营,突出水利特色;以资本为纽带,构建具有行业实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在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搞好供水、水力发电项目的滚动开发,实现黄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社会效益最大化与黄河经济做大做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9.
蔡林根  许迪 《水利经济》1990,(1):30-34,59
黄河上游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阻碍农村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开发黄河上游地区,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搞好旱作农业,建设粮食和副食品基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稳固的物质基础。发展灌溉是黄河上游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困难的重要措施。据甘肃省中部十八个干旱县统计,灌区粮食亩产一般由灌前的70~80斤增加到400~600斤。在仅占耕地面积13%的灌区内,年均产粮却占总量的40%。一些历史上的缺粮县已经或基本上达到粮食自给,群众开始脱贫致富。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该区内除依靠蓄引工  相似文献   

20.
陈洪山 《水利经济》2004,22(3):50-51
介绍用于东平湖库区分洪造成的沙化地区“翻壤压沙”改土技术、具体施工方法,分析该改土技术优点及该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指出该技术适用条件及须注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