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贺晓波  崔淼 《时代经贸》2014,(4):222-223
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服务外包新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适应北京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三种发展模式,一是基于创新型社会网络的金融外包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二是发包方和接包方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TT-BPM合作模式,三是外包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勇 《时代经贸》2011,(16):254-255
从世界范围来看,金融服务外包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目前已处于行业的高速成长期,成为国际外包市场的主流。本文分析全球和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提出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开发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金融服务产业转移加速,国内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金融服务外包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为外包的规模小、范围有限、发展迅速,金融外包基地稳步发展,外包监管等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扩大业务外包范围,加强外包基地建设,有助于推进金融服务外包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SCP框架下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业态和热点,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本文依据产业组织理论,运用SCP框架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在发展初期虽然存在市场集中度不高、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差异化程度低以及不显著的市场行为等问题,但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对我国金融机构及服务商提高经济效益、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及组织变革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市场绩效,表明我国发展此产业具有积极价值。本文就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者主要从金融服务外包业的风险管理、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做法、不同金融行业开展服务外包的情况及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已初具规模且发展迅速。但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以宏观为主、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今后需加强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研究视野应进一步拓展,研究手段也要进一步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国际服务外包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把握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机遇,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是吉林省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剖析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现状、问题和条件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路径:立足日韩外包,拓展欧美市场;以汽车与动漫为服务外包发展重点;依托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业务流程外包;培养和引进多层次国际服务外包人才;优化和完善国际服务外包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7.
隋勐  曹淑艳 《时代经贸》2010,(18):183-184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金融领域正面对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和规避经营风险的需要,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应从目前主要集中于IT业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同时应充分认识我国特有的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问题及金融服务外包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有效监管,通过对各国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对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启示,从而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的建设,确保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隋勐  曹淑艳 《时代经贸》2010,(16):169-170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金融领域正面对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和规避经营风险的需要,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应从目前主要集中于IT业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同时应充分认识我国特有的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问题及金融服务外包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有效监管,通过对各国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对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启示,从而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的建设,确保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金融领域正面对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和规避经营风险的需要,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应从目前主要集中于IT业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同时应充分认识我国特有的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问题及金融服务外包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评估井有效监管,通过对各国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对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启示,从而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的建设,确保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金融领域正面对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和规避经营风险的需要,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应从目前主要集中于IT业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发展,同时应充分认识我国特有的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问题及金融服务外包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有效监管,通过对各国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对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启示,从而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的建设,确保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一轮产业的转移,国际服务外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其中软件外包发展迅速.中国应抓住这一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积极拓展服务外包的国际市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葛丹 《时代经贸》2008,6(3):20-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一轮产业的转移,国际服务外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其中软件外包发展迅速.中国应抓住这一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积极拓展服务外包的国际市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涵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32-133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发展日益壮大,各种服务外包财税扶持政策纷纷出台,但缺少针对金融业服务外包财税政策的具体建议。在归纳总结现有的金融服务外包财税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金融服务外包业的行业发展规律,认为应当采取"细化中央,边缘地方"和"适度原则"的财税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金融业服务外包产业适用的财税体制,促进中国金融业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服务外包已经发展成为万亿元产业,并且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服务外包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在数字变革发展趋势之下,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在畅通双循环中的"黏合剂"作用,着力推动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在岸市场空间、优化综合发展环境、加强品牌培育等工作,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方向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外包接发包中心,进一步将服务外包发展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当今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我国承接金融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地对策,提升金融服务外包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承接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融服务外包是当前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领域,它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成本、转移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服务外包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发展趋势及我国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格局和现状,立足于我国实际并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08,(11):37-37
<正>2008年11月13至16日,第四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将在北京展览馆召开。本届北京金博会秉承"投资、融资,理财"的主题,以"金融服务经济、金融服务企业、金融服务百姓"为核心目标,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走向国际,吸引了  相似文献   

18.
金融服务外包已成为国际外包市场的主流,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通过Logistic模型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决策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包商的人力资源水平、政策支持、承包商基础设施与品牌和信誉、市场规模及其竞争性等因素对金融机构业务外包决策起到正向作用;金融机构对承包商的依存性、知识产权保护、外包业务复杂性、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等因素会在外包决策过程中发挥反向作用,这对于规避金融服务外包交易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近些年,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变化加快了包括金融服务外包等产业向新兴国家经济体转移,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中国在金融服务和创新领域跟全球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影响倒逼国内金融业深化改革创新,多重因素叠加无疑给国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诸多利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圳联合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红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服务外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国际服务外包获得了高速发展。目前,中国企业开始积极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承接方企业的角度思考,中国企业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时有优势和劣势,也面临机遇和威胁。为了大力拓展业务,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可以主动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培养和引进外包人才、开发和引进新产品新科技、打造外包企业强势品牌、成立服务外包协会、与国际外包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