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不同来源资本对经济的影响中,大多数文献集中于其中的某一项资本来源或是从生产要素这个角度考虑对经济的影响.而本文将其中的资本因素按照不同来源进行划分,实证分析不同的资本来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各种不同资金来源对GDP的贡献看来,自筹和其他投资与GDP的线性关系是最显著的而且贡献度是最大的;对于全国GDP而言,国家投资对GDP贡献为正值,不同的是国内贷款对全国GDP的贡献显示的是负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经济增长和河北财政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财政收入与GDP总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且河北财政总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波动较大;分析了影响河北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可税GDP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及非税收入增长快;提出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县域经济、创新财税管理机制等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协整和VAR分析方法,利用广东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物质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存在比较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并且对经济增长都有正向影响;前期GDP对当期GDP的影响最大,物质资本、劳动力对GDP的影响次之,但是人力资本对GDP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我国GDP增速存在多种不同的周期性波动,短期波动和中期波动振幅较大、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中长期波动振幅不断下降、波动趋于微波化,长期波动的周期峰值与周期谷值不断提高,动态均衡值呈周期性下降趋势.GDP增速的周期性波动是由投资、居民消费、进出口、工业存货等多种需求因素增速的周期性波动共同决定的,居民消费是最重要的因素,出口对经济增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大于投资,进口和工业存货对GDP增速的周期性波动起到重要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1999-2009年季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为了深入研究外贸因素对中国GDP的影响,本文选择1978-2008年的外贸年度数据与GDP年度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协整检验揭示出GDP和出口额、GDP和进口额、GDP和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存在着出口额、进口额对GDP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常静 《时代经贸》2008,6(2):96-98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中印陆运贸易的主要通道.云南应借中印贸易加速发展之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地区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在直接影响 GDP 的同时,通过对滇印贸易的刺激又间接地影响了 GDP 的增长.本文利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对云南的三大产业与 GDP 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云南应保持和稳定其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引导和扶持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是中国金融运行的显著特征.本文认为,中国居民储蓄货币化积累效应、货币市场发展阻滞效应和不良贷款效应是导致中国M2/GDP水平持续上升的基本因素.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包含有正常和非正常性,在决定M2/GDP水平的基本因素未根本改变的条件下,M2/GDP水平仍会保持上升态势.结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建立良好且监管有效的金融结构是消解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居民储蓄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GDP、投资量、劳动量、居民消费水平、通货膨胀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一国居民储蓄率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者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居民的高储蓄率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会展业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会展业发展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会展业发展的各影响因素之间高度相关,会展业发展受规模扩张因素驱动,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粗放"特征;会展业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为会展收入占GDP比重逐步上升。最后提出促进会展产业链整合与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M2/GDP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本文分析了M2/GDP的发展历程,提出我国M2的影响因素,并基于M2走势,结合GDP走势,对我国M2/GDP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探求主要经济因素影响税收增长的内在机制过程中,对税收增长中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解,剖析出GDP规模、不可税GDP、进口额及产业结构优化等重要经济因素,并利用1994年~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考察了各因素在税收增长中的贡献格局。我们发现:GDP规模、不可税GDP、进口额构成税基增长的内在因子,而产业结构优化是宏观税率提升的内源。因此,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各经济因素的内在贡献,为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藏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一些违背自然生态法则和浪费资源的人为活动的产生,致使西藏的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影响西藏生态环境的因素,提出了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中部地区499个县域2000~2004年的经济增长进行收敛检验,发现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现象.根据萨拉-伊-马丁计量检验模型,对影响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因素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初期人均GDP、初期人力资源禀赋、第一产业比重、投资率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杨雅琴 《经济论坛》2007,(19):11-14
2001~2005年"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GDP增长速度差距很大.GDP年均增长速度最高的内蒙古(30.40%)和最低的湖北(7.97%)相差20多个百分点;GDP年均增量最大的广东(2343.77亿元)是最小的西藏(22.50亿元)约104倍.本文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GDP增长量、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三个方面定量分析各地区产业发展的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各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1996-2013年间283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激发了文化产业的增长驱动效应,推动了地区GDP和人均GDP增长;文化体制改革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除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制度改革,努力破除传统体制束缚,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公平、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的进口额和GDP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在短期内,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小是中部地区,在长期,西部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大。中国经济增长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也会影响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7.
核心文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实证检验了核心文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核心文化贸易出口会促进经济增长,进口则会制约经济增长。只有出口与GDP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而进口则与GDP增长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发展核心文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搜集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数据,分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变化,得出我国物流业发展良好的结论.同时,总结出影响物流成本占GDP重的因素,提出继续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湖南1952-2013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建立了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回归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湖南经济增长对促进城镇化有积极作用,而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贡献却不大;城镇化率的变动不仅与人均GDP有关,还受上期城镇化率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均GDP相对增加1%,湖南城镇化率相对提高0.135%;当上期城镇化率相对提高1%,城镇化率相对上升0.545%.  相似文献   

20.
陈光普 《经济师》2013,(3):36-38
文章运用动态计量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经济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长期中,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影响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且为正向影响;在短期内,人均GDP和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比率的影响为反向的,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正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会越来越趋近于零;在城乡收入差距的未来预期波动中,影响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其次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且其影响越来越大,而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影响最小。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人均GDP、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