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制造业产业技术的发展水平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需要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发展实际。当前,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发展困境表现为制造业产业技术市场化进程缓慢、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环境有待优化。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表现为智能化制造趋势凸显、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依托技术创新突破行业核心技术、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形成。需要以产业技术政策调整和完善为抓手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适应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促进产业技术政策参与制定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原动力由政府管控转向由市场需求决定,产业技术政策由投资型政策转向激励型政策,最终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讨论了分别处于纺织行业、重型装备制造行业、信息家电行业的丝丽雅、二重和长虹这三家制造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技术能力发展路径,以及利用知识产权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进而给出了不同产业技术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策略。研究表明:有重点地选择特定技术和产品开展持续的研发,是作为"后来者"的我国制造企业发展创新能力、获得后来者优势的有效途径;"后来者"企业有机会利用知识产权赢得创新所得,但不同产业技术背景的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策略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黄坚 《经贸实践》2013,(3):29-30
为提高全市智能纺织印染装备制造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纺织相关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绍兴市以“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园区集聚”为发展模式,着力突破制约纺织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加快推进智能纺织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实现纺织印染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区域康养集群不仅有利于提升区域市场竞争力,还有利于解决中国老年人口不断上涨、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智慧康养模式作为康养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和高智能性特征.发展智慧康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对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智慧康养产业发展时间尚短,在发展机制和运营等环节存在理念、制度、技术和人才等困境.对此,文章借鉴国外智慧康养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经验,从中国智慧康养模式发展难题入手,分别从微观市场需求和宏观运行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南论坛》2011,(10):2-F0002
智慧武进:武进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了智慧产业的加快发展、智慧人才的大量引进、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2010年,全区五大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1%和48%,累计建成“三站五中心”158家、引进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些国家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使其引起广泛关注。发展3D打印产业,可以提升我国工业领域的产品开发水平,提高工业设计能力;可以生产复杂、特殊、个性化的产品,有助于攻克技术难关;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面对新的生产方式变革和发达国家大力推进的"再工业化战略",我国也应高度重视3D打印等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的力度,努力在数字化革命和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前取得3D打印产业发展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董驰浩  ;董庆祥 《经济师》2014,(9):199-201
模具是工业产品制造的基础,模具行业总体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浙江台州黄岩模具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个行业的产业层次还须不断提高。文章在对浙江台州黄岩模具行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CP范式分析法,对黄岩模具产业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成功的关键推动力.兰石集团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实施"出城入园",紧抓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集群模式下中国IC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IC产业自1965年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起发展到现在,已经初步形成包括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设备材料业等行业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块IC产业集群。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IC产业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仍很大。我国自主研发的IC产品销售额仅占世界IC产品总销售额的8‰,不到国内需求的20%。产品大多数为中低水平,核心产品仍依赖于进口。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IC产业无疑是影响国家经济、政治和国防安全的战略必争产业。因此,有效地推进我国IC产业的发展,提高该产业发展水平和在国际上的竞争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本文试图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在集群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IC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加快推进政策环境再优化发展、产品智能化开发、机器换人、成套装备示范应用、两化深度融合、云服务市场化,推动了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今后,智能制造的发展应加快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广,促进软硬件协调发展;加速全方位深度融合,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发挥移动互联网撬动作用,创新制造、管理、服务模式;培育和引进融合型人才,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扶持大众创业,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各个行业,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生产以及整个产业结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战略规划,其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为: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低成本、低能耗、小型化的超级计算机,智能机器人及柔性制造系统,数字化智能家电以及汽车产业等。日本政府将加强信息通信技术与本国制造业以及其他传统优势领域的融合,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主要考量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结合数字技术特性,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特点。在测度2012—2019年中国214个地级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程度基础上,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并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且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非技术密集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数字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和信息平台两种方式并以技术创新效应与市场需求效应为传导机制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技术作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深化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的理解,拓展数字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欧盟是现代工业制造业的发源地,长期保持着工业技术的世界领先水平。欧委会根据全球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及其重要性,以及欧盟相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优先领域,扬长避短确定了欧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关键势能技术(KETs)。工业生物技术,作为欧盟优先确定的六大关键势能技术之一,欧盟己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和行动举措给予重点扶持,旨在提升欧盟先进制造业的世界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欧盟工业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现状、研发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路径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时代技术赋能型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趋势,对我国实现低碳转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2006—2019年我国223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在引入PSM-DID、空间DID等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通过数字技术创新的直接路径和“数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路径影响城市碳排放;(3)在人力资本、资金、物质越集聚的城市,数字技术赋能路径对城市碳减排的正向调节作用越显著。上述研究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城市实现数字赋能与低碳引领的双轮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字经济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是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数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型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采用2013—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在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应趋于减弱;数字经济发展会强化企业家精神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边际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东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更能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企业家精神、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领域,构建完善有效的军民生态系统是助力军民融合有序发展、激发军民互动活力的基础。基于共生理论与Logistic增长理论,设计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系统框架,构建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演化方程。选取雷达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业等典型产业,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并模拟和分析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的各类模式及参数。结果表明,1995—2019年,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协调,推进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发展需要激发新的增长活力。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互惠共生是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模式生成新能量的主要模式,提高军民共生系数、扩大产业规模容量是提升军民共生能量层级的重要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建设互惠共生交流机制、建设双向能量流动机制、优化互惠共生界面、扩大高技术产业容量、推动产业链协同5个方面凝炼推动高技术产业军民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和创新双重属性,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2004—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度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空间视角探讨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现阶段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地理邻近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不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当前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3)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和协同创新间接驱动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4)制度环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强化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抑制产业协同集聚负外部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收集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域单元产业产值等相关数据,通过区位熵识别各区域智慧专业化产业集合,构建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分析各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地理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域间的差异性在提升,东部地区是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值区;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其邻近区域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同类型空间关系的区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连片分布特征,H-H区域由东南沿海地区向长江沿线区域扩展,而西部地区连片的L-L区域没有发生改变;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水平、智慧专业化产业促进能力、智慧专业化产业关联度以及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对中国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呈现出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欧盟是现代工业制造业的发源地,长期保持着工业技术的世界领先水平。光子学技术,作为欧盟优先确定的六大关键势能技术(KETs)之一,欧盟已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和行动举措给予重点扶持,旨在提升欧盟先进制造业的世界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欧盟光子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医疗保健、知识型社会建设、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以及先进工业制造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综合研究欧盟光子学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现状、研发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路径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