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翼  廖建桥 《经济管理》2007,(11):60-65
本文提出了一个有关员工自愿离职的综合模型。模型包含4个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构化变量、员工定向以及工作动机。1066份调查数据的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支持研究假设。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影响,并且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高于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工作动机通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间接影响员工离职,而制度文化有7个因素显著影响员工离职。本文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工作压力和组织支持是影响员工离职行为的重要组织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哈尔滨市酒店员工工作压力、组织支持与离职倾向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工作压力、组织支持和离职倾向之间关系,希望研究的结果能为组织改进管理策略、进行员工工作压力干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用层级回归方法分析了员工离职倾向的主要结构化变量和环境变量,检验了事业满意感在员工离职倾向决定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包括 :第一,报酬满意感、晋升机会、工作自主性和上级支持与其它工作机会对员工的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第二,事业满意感与工作自主性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事业满意感与上级支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的解释作用。为员工离职倾向决定的权变主义观点提供了证据。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管理学含义。  相似文献   

4.
工作嵌入是对影响员工离职的工作内外因素的综合描述,借助工作嵌入理论,研究了非工作因素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负相关,即员工离职时会考虑到非工作因素的影响;同时就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探讨,回归分析表明:相对于工作嵌入,工作满意度可以更好地解释员工离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82个浙江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为被试样本,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了浙江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离职倾向与组织层面各因素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员工对薪酬待遇维度的满意度最低,离职倾向与组织层面的六维度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得到了预测员工离职倾向的回归方程式,并根据研究结果对企业的薪酬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氛围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知识员工离职的博弈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姝  宋渊洋 《经济师》2007,(12):192-193
文章以复杂人假设为出发点,以知识员工离职基本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工作满意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组织约束等因素在知识员工离职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企业知识员工离职行为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知识员工自身的内在因素以及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约束等外部因素,而且更取决于组织与知识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这种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知识员工离职的博弈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生代员工频繁跳槽等现象引起了企业管理者、社会管理者以及研究人员等相关者的关注。以247名新生代员工为研究样本,通过层级回归等分析方法,探索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发现,心理契约破裂对离职倾向的产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在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在心理契约破裂和组织认同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财经》2015,(7):105-113
职场友谊一直是国外研究的热点,并被实证研究证明对员工态度及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但国内鲜少有学者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本文以酒店员工为样本,采用层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职场友谊对组织情感承诺、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职场友谊显著地正向影响组织情感承诺,并通过组织情感承诺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情感承诺和工作满意度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酒店行业通过改善员工关系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意图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员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王婧  陈子兵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08-109,224
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理想承诺和情感承诺对离职倾向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可供企业借鉴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人才高流失现象使企业困惑不已,高比例的人才流失已经严重危及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利用宁波市民营企业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等对影响民营企业员工离职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职业生涯发展对员工离职影响显著,缺乏有效沟通也是影响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翟金芝 《当代经济》2016,(19):98-101
近些年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对人才的渴求也更加强烈,但服务行业员工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面对这一难题,学者越来越重视对服务行业员工离职倾向的研究.本文基于心理契约视角即单方面的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来探讨企业员工离职倾向,通过文献资料以及现实中的案例分析组织中的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减少员工离职.  相似文献   

12.
工作不安全感反映的是雇员对工作或工作重要特性受到威胁时的感知和担忧.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员工,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更易引发对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担忧,影响个人工作热情及组织绩效.本研究构建了以组织气氛为调节变量的工作不安全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模型,分别从工作自主性、尊重与认同、标准与责任、结构与规范、支持关怀的角度探讨组织气氛对离职倾向的缓解作用.以不同行业的360位大学生员工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等统计方法检验假设模型.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正向影响离职倾向,组织气氛与离职倾向有显著负相关,而支持和关怀、工作自主性及尊重和认同负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对大学生离职倾向的正向作用,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近些年来,乡镇企业员工不断离职,人员紧缺成为了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乡镇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员工离职倾向对策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离职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有显著负向影响;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聚合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离职有更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对员工离职的直接负向影响较小,不具有显著性;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离职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与员工离职有关的文献近200篇,通过对其从年代分布、研究的主要内容、对离职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员工离职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于影响因素研究,采用的方法大多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结合。基于Price员工离职模型,本文总结了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Locke(1976)认为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以下简称JS)是“通过评价个体的工作或工作经验所达到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状态”。Spector(1998)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后提出JS和绩效、组织成员的行为、缺勤率、流动率,甚至员工的生理或心理健康问题都有很强的关联。而离职意向(Turnover Intention,以下简称TI,即员工产生在未来某个不确定的时间将自动离职的心理倾向)作为员工离职行为的直接前因变量也被纳入JS的结果变量之一。在研究JS时,探索JS对于TI的预测作用,对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朱缜 《时代经贸》2009,(11):186-186
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剖析影响员工离职的因素,为企业进行降低员工离职率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研得到有效问卷215份,并利用这215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探讨了职场欺负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以及自尊在该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职场欺负对员工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自尊在其中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探讨职场欺负与人格变量的关系以及对于组织管理都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背景下的员工指导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建立了一个本土化的包括职业发展指导和社会心理指导二维结构的指导关系量表。然后对影响指导关系的因素,指导关系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是:指导关系与工作满意、组织承诺显著正相关;指导关系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在职业发展指导、社会心理指导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指导关系类型、指导双方沟通频率和指导双方相似度对指导关系均存在显著影响;指导关系存续时间对指导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宁波、顺德、南京等地的企业员工为样本,以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为基础,实证探究工作压力影响离职倾向的过程机制。研究结果验证了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表明工作压力完全通过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R2达到0.51。在最终实证研究模型中,工作压力通过职业倦怠影响员工离职倾向有三条程度不同的路径,其中第一路径(工作压力→情感耗竭→犬儒主义→离职)的影响作用最强。研究还发现,过程机制中的三条影响路径都经过犬儒主义这一维度,即最终是犬儒主义直接引发了离职倾向,这给管理的重要启示是,可通过监控员工的犬儒主义这一最后环节降低员工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