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概况1.境外加工贸易的界定和实质中国的境外加工贸易是指企业以现有设备及成熟技术投资为主,在境外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形式。虽然中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着眼点在于扩大出口,但由于所采取的带料加工装配这种形式是对外投资,因此其实质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对外投资者将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原材料和零部件、管理经验、销售情报等)投放到东道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历史经验证明,一国的经济实力与其对外直接投资呈明…  相似文献   

2.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实际加工方式可分为:作价加工和委托国内生产企业加工.外贸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作价加工销售是指外贸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用减免税的料件作价销售给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购进料件后加工成成品,再由外贸企业收购复出口的方式.要做好这种方式的会计处理,必须搞清楚这种方式的相关税收规定.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及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对外贸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应先填报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申请表,报经退税机关审核同意后,出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外贸企业将有关免税证明报送其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并据此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按规定税率计算注明销售料件的税额,主管出口企业征税的税务机关对这部分销售料件的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应缴税额不计征入库,而由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办理退税时在退税额中抵扣.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实际加工方式可分为:作价加工和委托国内生产企业加工。外贸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作价加工销售是指外贸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用减免税的料件作价销售给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购进料件后加工成成品,再由外贸企业收购复出口的方式。要做好这种方式的会计处理,必须搞清楚这种方式的相关税收规定。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及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对外贸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应先填报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申请表,报经退税机关审核同意后,出具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外贸企业将有关免税证明报送其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并据此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按规定税率计算注明销售料件的税额,主管出口企业征税的税务机关对这部分销售料件的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应缴税额不计征入库,而由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办理退税时在退税额中抵扣。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热线     
《中国海关》2007,(9):36-36
我司为进料加工的外资企业.主要从事毛衫的生产。我们厂有几个工序需要外发加工.比如绣花.洗水等。请问.申请外发加工的企业备案需要哪些材料? 经营企业开展外发加工业务必须经海关批准,外发加工应当在加工贸易手册有效期内进行。承揽企业须经海关注册登记,具有相应的加工生产能力。经营企业开展外发加工业务,不得将加工贸易货物转卖给承揽企业。  相似文献   

5.
境外带料加工,是指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建立加工基地,从本国出口料、件,在境外加工基地生产成品再销售的贸易方式。为强化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出口,我国应大力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以带动国内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和劳务出口。可以说,境外带料加工贸易正在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新契机,尤其是面向欧美市场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更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境外带料加工贸易是指国内的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为主,提供原材料、零配件或产品设计技术,在国外设厂,加工装配成成品就地销售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那么,如何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贸易呢?  相似文献   

7.
加工贸易主要包括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两种方式.进料加工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用外汇进口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包装材料,经生产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返销出口的业务.来料加工是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由我方加工企业根据外商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由我方收取加工费的业务.那么对于这两种方式,生产企业采用哪种方式少纳税呢?笔者就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单耗 单耗是加工贸易项下,加工企业和海关在申报和核定进口料件和加工成品之间定量关系时的一种习惯称谓,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出口成品(包括深加工结转的成品和半成品)所耗用的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  相似文献   

9.
加工贸易20年:中国融入世界的晴雨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坚 《国际贸易》1998,(7):11-14
从全球范围看,加工贸易兴起的直接原因在于国际分工和国际化生产。在我国,加工贸易的概念源自海关业务,具体指在海关保税监管下,用于加工制造出口产品的进口,以及使用该进口货物制成产品的出口。最初,加工贸易是以来料加工装配形式出现的。1978年7月和1979年9月,国家先后颁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和《发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的办法》。来料加工的特点是吸收外资,利用国内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由外商无偿提供原材料,国内企业按要求加工并收取工缴费,产品由外商销售到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0.
晓鸣 《进出口经理人》2004,(3):36-36,38
常熟市标准件厂在匈牙利建立了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企业,从当 初生产紧固件到如今生产销售农用拖拉机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证明 了企业到东欧国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王东  陈妍 《中国海关》2022,(9):52-53
<正>加工贸易单耗体现了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对应关系,是企业管理加工贸易业务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企业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本文对加工贸易单耗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梳理,并收集了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名词解释单耗,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加工单位成品所耗用的料件量,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外溢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组织的变革以及与这种变革相适应的国际生产网络中的技术外溢机制与加工贸易升级之间的关系。为了与产品内分工相适应,跨国公司调整其国际生产组织方式,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生产网络中的技术外溢为我国加工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带来了良机,对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既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又要主动学习和吸收高层级主体向其溢出的先进技术和知识。  相似文献   

13.
《大经贸》2009,(6):43-43
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民营高科技的加工贸易企业,公司注册资本6.37亿元,是国家认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国石化工业协会百强企业。公司主营高性能改性塑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产年40万吨改性塑料的生产能力,是国内产品最齐全、产量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IT、电子、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商业时代》2008,(14):30-31
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外资进入能够带来先进技术,产生技术外溢进而带动东道国产业的技术进步.认真分析制约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进而寻找相应的对策,促进一国加工贸易技术进步,对于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为了完善和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海关对异地加工贸易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的意见》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异地加工贸易”是指加工贸易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经营单位)将进口料件委托另一直属海关关区内加工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加工企业)开展的加工业务。第二条经营单位与加工企业开展异地加工业务,双方须签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委托加工合同”。第四条经营单位与加工企业双方必…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转型期的新形势下,为了切实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必须及时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其生产能力转向价值链中增值更高的环节,同时促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由低端的加工装配向高端的产业研发和品牌塑造升级。  相似文献   

17.
《对外经贸实务》2004,(3):43-43
加工贸易是在料件保税的前提下,企业全部或者部分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包括深加工上游企业的成品或半成品)经加工增值后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企业对外签订加工贸易合同的目的在于通过加工使进口料件增值,从中赚取差价或工缴费。“加工增值”是加工贸易的一项重要特征,所以加工增值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损益状况。  相似文献   

18.
<正> 第一条为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海关对加工贸易跨关区深加工结转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加工贸易保税货物跨关区深加工结转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转至另一直属海关关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以下简称“结转”)。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且主要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开展。我国企业在产品生产技术与管理上相对有比较优势,对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治理与控制也多是从国内选派关键管理人员进行的。但由于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时间不长,本身对东道国以及跨国经营的管理不是很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是很多,尤其缺乏既懂外语又懂国际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人员。因而对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治理与控制也尚在摸索之中。 但是,从境外企业财务治理与控制选择角度考虑,我们一定要结合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自身国际化阶段进程、境外企业的股权结构形式与经营环境等,设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财务治理与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加工贸易的发展,在我国已使用20多年的手册监管模式遇到了挑战.尽管我国加工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已是大刀阔斧,但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成份远未销声匿迹;尽管我国海关已使用计算机管理加工贸易,但运用和管理的水平与现代化企业相比差距很大.对于IT加工企业,手册监管机制遇到了空前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