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参与和未参与土地流转农户的收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后参与农户与未参与农户相比,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土地流转后务工和出租土地收入对参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5%,并且该贡献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本文还对影响农户人均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人均纯收入和种植业纯收入随着被调查农户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比例和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人均务工收入随着被调查农户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力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出租土地收入随着被调查农户年龄和耕地面积的增大而增加,随家庭人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对农民收益的效果评价——基于DID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参与和未参与土地流转农户的收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后参与农户与未参与农户相比,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土地流转后务工和出租土地收入对参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5%,并且该贡献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本文还对影响农户人均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人均纯收入和种植业纯收入随着被调查农户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比例和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人均务工收入随着被调查农户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力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出租土地收入随着被调查农户年龄和耕地面积的增大而增加,随家庭人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5市农地流转对农户增收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农户微观收入视角和收入差距变化视角,分析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对不同参与农户增收及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尼系数测算法。研究结果:(1)农地流转有效增加了参与流转的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且转出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转入户。(2)农地流转对转入户家庭人均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关键因素有家庭纯务农比例、单位面积土地收益、农业投入增加值;对转出户家庭人均收入、非农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关键因素有家庭在外打工比例、固定资产值、补偿金支付;其中土地流转面积和签订转租合同对流转户收入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家庭财富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在农地流出后逐渐明显,拉大了转出户的收入差距;转入土地后农户家庭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生产效益的增值,使转入户的收入差距缩小。研究结论: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的政策,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提高流转效率,促进农户增收,缩小农户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河南省农村住户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选择与农户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显著影响着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比没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306.23元。同时,该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户主受教育水平与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劳动力数量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增加家庭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清晰识别土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后期土地流转政策及农户生计引导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内蒙古4个市区的380户农户样本数据,采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参与土地流转和未参与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模式进行了分析,客观评价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的影响。[结果]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的生计转型产生了显著影响,拥有较低自然资本和较高金融资本的农户倾向混合型和务工型生计策略,同时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家庭更倾向于采取混合型生计策略,而不是采取农业型生计策略。[结论]农地流转后,农户从繁重的种植业活动中得以解放,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生计策略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传统的主要依赖种植业到经营养殖业、从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非农行业,多元化了农户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非农就业的视角,采用2003—2011年河南、四川、安徽和江西四省的农业部固定观察点1752个农户共10356份样本,运用混合OLS回归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人员肉类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具体建议。研究发现,(1)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显著影响留守人员的肉类消费,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明显高于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2)收入和家庭人口规模对人均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村人均肉类消费与人均纯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家庭常住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家庭人口结构对人均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人均肉类消费与家庭儿童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与老人数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外出就业明显促进了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人员的肉类消费具有明显的'利他主义'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非农就业的视角,采用2003—2011年河南、四川、安徽和江西四省的农业部固定观察点1752个农户共10356份样本,运用混合OLS回归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人员肉类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具体建议。研究发现,(1)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显著影响留守人员的肉类消费,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明显高于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2)收入和家庭人口规模对人均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村人均肉类消费与人均纯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家庭常住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家庭人口结构对人均肉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人均肉类消费与家庭儿童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与老人数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外出就业明显促进了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人员的肉类消费具有明显的"利他主义"效应。  相似文献   

8.
沪郊动态     
绿都合作社社员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000元奉贤区绿都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底,先后两批吸收4个村的1205户农户和4700亩土地入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平整后分别招收10家投资者承包经营现代农业项目。500多名社员在这些农业项目内打工,按工种、技术、劳动量,每月获得500元至1200元不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黑龙江省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提升农户土地转出意愿途径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生产。[方法]基于元分析的要求和步骤对黑龙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实证研究,以农户个人特征、农户资源禀赋、农户所处环境特征和政策及生产特征4个层面来分析黑龙江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基于主效应分析发现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人均纯收入、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比重以及是否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其中,农户年龄在土地转出意愿中的影响显著为负,有阻碍作用;农户人均纯收入和耕地面积对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显著为正,具有促进作用,说明土地转出的发生率在人均纯收入高和耕地面积较多的农户中相对较大;政策的过渡与完善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年龄较大的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在逐渐加强。[结论]黑龙江省日渐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宣传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调节作用越发强烈。  相似文献   

10.
一、农场职工收入情况分析 据统计,2005年黑龙江垦区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179元,比上年增加586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比上年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6.5%,增加100.8元;农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8%,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种植业纯收入2565.3元,比上年增加162.8元;畜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7.1%,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畜牧业纯收入592.4元,比上年增加86,5元;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5.6%,增加168.6元;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溧阳市埭头镇后六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1018.8亩,股东包括8个种粮大户和365户农户,这是溧阳市第一家入股土地规模超千亩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也是首家由大户和农户合作共同组建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和作用。研究方法: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4月在周至南部山区的农户生计调查数据,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山区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参与退耕还林对农户家庭纯收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农户,但参与退耕通过户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时间变化对中低水平的农户收入也仍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研究结论:为巩固退耕工程成果,当地政府应提供信息,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外出务工等非农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构建了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的评价模型,在对阿城市料甸乡100户农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年纯收入、户主文化程度、生活消费、生产规模、农产品商品化水平、农业技术应用程度、对合作社的总体满意度、服务认知和销售认知对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庭院经济近几年来在金沙县农村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抽样调查,到2000年底,全县庭院经济产值达2.4亿多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26%、GDP的11%;庭院经济的模式也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单一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发展成为种养加型、种养型、经果林养殖型、种养立体生态型、屋顶种植型、花卉生产销售型等等。一、庭院经济的作用第一,增加了农民收入。从抽样调查资料看,2000年发展庭院经济与未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相比(各50户),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户均收入比未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多960元,人均纯收入多2…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泰州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据统计,2002年全市输出劳务59.63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30%;外出劳务人员一年带回现金收入34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值达到840元:农民从外出务工中得到的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0元,增长13.89%。  相似文献   

16.
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1997—2007年间经济发展及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耕地变化与第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及人均GDP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建设用地各地类与人均GDP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提高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沛县张庄镇潘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创办于2006年9月27日。当时,是苏北地区第一家以土地入股组建合作社的村。由于坚持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办社原则,加之合作社的规模经营优势和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土地高产出、高效益,入社农户逐年增多,入股土地规模越来越大,合作社的股份田已由建社初期的380亩扩大到4680亩;入社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2010年已达到9100元,充分显示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进行黑龙江垦区农场职工收入和消费水平与人口的相关分析。近30年垦区农场职工收入与消费水平都呈增长趋势,人均总收入与人均总支出变化趋势一致,增长幅度较大,工资总额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幅度较小,平均工资和人均纯收入变化趋势一致。垦区人口与工资总额、平均工资、人均总收入、人均纯收入、人均总支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仍然需要加强垦区人口与收入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全国丘陵山区县(市)与农机化有关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等因素进行调研所获取的238个有效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因素及其贡献,进而对我国丘陵山区进行区域划分。[方法]运用线性回归法对影响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农机化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农机化水平产生极显著影响,耕地禀赋条件、务工工资、耕地规模、农机合作社数量和农机推广人员数量对农机化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对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有国内生产总值、务工工资、耕地规模、农机合作社数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耕地禀赋条件、农业劳动力数量、农机推广人员数量和农机化水平。[结论]我国可丘陵山区划分为中西、东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3大类地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农户合作生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小农户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方法]首先分类分层确定样本县、样本村,随机分类确定样本户,然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农户数据,并利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模型对农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1)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种植结构单一,非农收入比重高,农业兼业化严重;(1)描述性分析表明,土地规模、人均农业纯收入、农机、农业社会化服务、县域经济、土地转出意愿对农户合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量、非农收入对农户合作生产影响为负;(2)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对农户合作生产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非农收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支出和土地转出意愿。[结论]小农户合作生产意愿一般,农业社会化服务支出、土地转出意愿对小农户合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非农收入对农户合作生产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