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市场化指标设计角度出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作为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代表性指标。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指标的设计与评价,来分析不同转型国家之间市场化进程的地区差异情况。本文的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经济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生产率及国际竞争力。为此,转型国家产业和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要善于捕获住全球环境下不断涌现的新机遇,寻求制高点,使其与制度的安排——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在转型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用经济发展来促进经济转型,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市场化进程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制度变迁和集聚经济理论视角,探讨了东道国市场化制度转型过程的动态特征对FDI区位决策的多重影响机制。实证分析以1998~2007年500强跨国公司(MNE)在中国30个省区FDI的微观交易为样本,运用NLM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表明,市场化制度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各维度制度发展的同步性程度不仅对跨国公司FDI的区位决策有重要影响,还会通过对集聚经济的调节作用,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区位决策。此外,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FDI,市场化制度转型动态特征的作用程度也有差异。本文结论对于新兴和转型国家如何使国内市场化制度环境的发展进程有助于外资的合理区域分布,促进国内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景维民  孙景宇 《改革》2007,(8):12-17
中国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转型所表现出的巨大差异表明,经济运行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基础作为支持,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来探讨转型国家在转型路径、绩效及其制度安排上的异同。从制度移植与制度内生、自发演进与政府设计、经济转型与政治改革等方面重新审视转型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转型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不应将市场化与现代化割裂开来,而应在进行市场化的同时推进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罗惠茗 《特区经济》2023,(12):56-60
在运用熵权法评估30个省产业绿色转型程度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动态面板并运用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绿色转型的异质性效应,结果得出:第一,2005—2017年,命令强制型环境规制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绿色转型的效应呈现正“U”型曲线特征,且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越过拐点值;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产业绿色转型效应为倒“U”型,我国各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水平具有累积性,滞后一期的产业绿色转型程度对当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绿色转型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命令强制性环境规制有效促进了中东部经济生态化发展,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了西部经济生态化,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  相似文献   

5.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以至以后更长时间内经济工作的重心。这种转型既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面对日趋险恶的国际外部经济环境和日益强化的国内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体。理所当然,产业转型也就成为经济转型的核心要素和基本动力。产业转型的速度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转型的进程和实效。而产业转型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政策、技术和金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专家学者从经济、社会、文化、产业经济等诸多方面建言献策,将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鄂尔多斯转型实践的良策之中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西部大开发迈入新十年的起步之年。鄂尔多斯市正处在加快推进富民强市进程、  相似文献   

7.
转型经济是经济学界和政策层面均关注的一个前沿性命题。中国是全球诸多转型经济国家中的大国和代表性国家。中国经济转型的取向不仅指向市场化,而且通过振兴区域经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完全市场经济还有多远--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景宇 《改革》2004,(6):16-22
经济转型进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但已有的研究只偏重于对经济转型进程"量"的测度,而忽视了转型进程中不同阶段"质"的飞跃。事实上,中国在1997年就已经完成了体制转型,建立了"完全的市场经济",但是中国还需要实现经济发展,向建立"好的市场经济"方向继续努力。为此,中国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金融架构与产业架构的相互协调,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向信息化迈进。  相似文献   

9.
中亚国家独立后经历了从寻求经济转型到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进入21世纪,转型叙事逐渐淡出中亚国家经济研究视野,但多数国家的经济改革进程仍在继续。经过30年发展,中亚各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经济增长,但各国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转型、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悖论。在中亚五国中,资源型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劳务输出型国家的经济较为困难;自由化程度越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不能令人满意;各国经济呈现明显的资源依赖型特征。中亚国家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就要在强有力的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市场经济选择,改善治理质量,继续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对外部世界敞开大门,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迁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不同入手,提出了一个基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的中国经济转型理论框架,试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不一致的现象,以及试点、增量、渐进等改革特征加以解释。基于该理论框架,本文通过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地区经济结构和财政分权形式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机制及渠道,指出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将取决于财政分权下该地区生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地区产出的期望值及其波动性、地方财政边际收益以及财政留成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Is the skill gap of net exports widening? This question is nontrivial for many industrial countries because,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merging countries, human capital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etically, however, the answer is not necessarily obvious because of chang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by extending the analysis of Wolff (2003) and by focusing on one of the largest OECD countries, Japan, for the period 1980–200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swer to the above question may well be “no.” Although Japan is still a net exporter of skill-intensive goods, the skill gap of net exports has been narrowing since the mid-1990s, mainly as a result of the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rade. This implies that some OECD countries, including Japan, may have been losing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skill-intensive goods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12.
曹中秋 《特区经济》2009,242(3):206-207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文化底蕴、市场前景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出了实现中原城市群崛起的一体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低成本分层扩张战略、东引西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文化中原"和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开放条件下,一国的技术进步来自干中学、研发投入和技术外溢3个方面,三者的综合效应会使得各国专业化生产自己比较优势产业中的技术上边界产业。动态比较优势与博弈论分析表明,对于低技术水平国家而言,开放政策能带来更快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福利提高;对于中等技术水平国家而言,开放政策可能导致国家陷入"中等技术陷阱",产业升级停滞,技术进步减缓;对于高技术水平国家,开放的政策意味着更高的垄断利润、较为连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据此,处于中等技术的国家应当实行政策扶持,并借助开放条件下的好处,实现更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World development》1987,15(9):1219-1224
This paper applies empirical trade theory to explaining th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ed exports of Kenya and Tanzania. Exports are treated as a whole and also distinguished by destination (developed countries,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frica). The undeveloped industrial and trade structures of these countries lead to low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equations, but the results for individual variables are generally expected and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15.
Debates about industrial policy reveal disagreements on three salient issues. The first is whether government can overcome its own failures, namely knowledge constraints and rent-seeking, to correct market failures. The second is whether government should go beyond horizontal policies to adopt more activist interventions such as “winner-picking.” The third is whether intervention should follow or defy the country'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ingapore's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a globally competitive petrochemicals industry, within only a few decades and through vigorous interventions, provides meaningful insights into these debates and offers valuable less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lessons drawn from this paper suggest thre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a promotion strategy and a strategic action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赶超型、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内需增长型、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贾根良 《南方经济》2018,37(1):5-35
国际学术界有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演化经济学和后新古典经济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表现为演化发展经济学和新结构经济学的不同。两者的产业政策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技术赶超或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有关政府作用的理论仍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败理论为基础的,而演化发展经济学则在批判市场失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家看来,新结构经济学不适合于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在运用于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情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使是运用于低收入国家,也是有局限性的。事实证明,技术赶超而非比较优势战略更适合中国国情;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基础全面的价值链升级正是我国所有地方政府都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吉林报告》则忽视了这一关键问题。《吉林报告》的缺陷说明,聚焦于传统意义上产业部门之间区别的新结构经济学已不适应新国际分工对产业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演化发展经济学所关注的价值链特定环节、核心技术和组织能力已经成为产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中国经济学界的面前:是通过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还是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针对中国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展一种历史和国情特定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肖丹丹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14-17
文章探讨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与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山东省加工贸易相关要素比较优势的变迁。认为应该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建议将山东省加工贸易基地分为高端制造基地、技术研发基地、普通制造基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物流金融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层次,并采取适当的引导性政策,从而促进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的优化,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智屏 《特区经济》2010,(4):131-132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始于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发达国家的经济,也因此迟滞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本文以劳动价值论为出发点,分析了专业化高端劳动力在各国的动态比较优势和经济增长中的核心地位及演变规律,指出后发国家有可能依靠专业化高端劳动力比较优势超越先发国家率先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主导世界贸易政策。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人才培养、自主研发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以产业升级促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洪  王庭东 《南方经济》2018,37(3):84-98
文章在分析中国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运用GTAP模型实证研究了建立上合组织自贸区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建立自贸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冲突,但是符合各成员国的长远利益。具体结论如下:从短期来看,大部分成员国贸易放大效应较为明显;各成员国会扩大对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增加对比较劣势产品的进口;各成员国贸易条件和福利水平变化不一,一些小国和落后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福利水平下降。从长期来看,自贸区的建立能有效拉动各成员国经济增长;随着区域内分工纵深发展,各国产业结构均出现调整。总体来说,完全自由贸易情形下的经济效应要大于设置关税减让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