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源禀赋与专业化产业区生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专业化产业区是以企业集群为基础的地方产业集聚现象。其生成主要缘于地域资源禀赋,即地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动关系与协同效应,是专业化产业区生成的初始条件与主导因素。由于各地地城资源禀赋特点不同,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条件与发展路径因此备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专业化产业区在浙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浦江的水晶业,温州的制鞋业,还是绍兴的化纤纺织业,他们在全国市场份额所占的比重和对本地的经济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专业化产业区的旺盛生命力促使浙江这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了全国的经济大省。浙江经济的腾飞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对这种由产业集聚所生成的专业化产业区的高度关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产业集聚阶段,专业化产业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不同的。但是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则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专业化产业区的结构、功能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为代表的专业化产业区因其自然演化与内生发展而被视为"原生型"专业化产业区。它的形成深受地区工商业传统的影响。除了中小企业集群与专业化分工的一般性特征外,还具有市场带动与工贸并举的特色。目前,随着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需求增长、市场拓展与企业规模的扩大,专业化产业区面临着产业组织结构的演化与功能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中国专业化产业区的个案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国琴 《经济纵横》2005,(12):12-15
浙江省是中国发展专业化产业区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以浙江省为案例,分析专业化产业区的现状、对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专业化产业区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希伟  桂昭君 《生产力研究》2002,(5):178-179,209
本文针对浙江省专业化产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条对策建议:一是促进企业并购,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专业化产业区内企业向现代企业集团转变,实现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创新;二是积极培育要素市场,推进专业化产业区向高级化、现代化发展;三是提高专业市场功能创新与组织创新能力,形成对浙江省专业化产业区发展的强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6.
专业化产业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傅允生 《财经研究》2003,29(7):51-56
专业化产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就得益于专业化产业区在全省各地的兴起与发展。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深受工商业传统影响,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具有市场带动与工贸并举的特色。专业化产业区发展推动了浙江的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进程,同时,其自身也面临着由需求与供给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些制约供求平衡、粮食安全和市场发育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强化农业科教投入和宏观调控,促进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提升市场开放度和市场组织建设力度等举措,加快推进粮食品种结构的优化和粮食经济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徐璐 《经济论坛》2005,(23):8-10
专业化产业区,又称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s)或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以一定的专业产品为主导,以某个区域为聚集地,相当数量的企业按产业链聚在一起的现象。由此,专业化产业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嵌入型专业化产业区,即围绕某个或几个嵌入性的、规模较大的企业通过产业带动效应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如广东的专业化产业区就属于这一类型。另一类是原生型专业化产业区,企业至少是第一批出现的企业是土生土长的,如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本文研究的主要是非资源指向型的原生型专业化产业区。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指导与扶持。在专业化产业区建设中,就地方政府如何转变经济职能展开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利率制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它们都与利率没有很好作为资金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而由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密切相关,实现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经过前一阶段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运行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关口,价格继续上升和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和可能性同时存在,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姿态和操作具有复杂的结构性要求。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应该是:稳定预期、保持景气、防控通胀。考虑到资金供给已经比较紧张而价格回落有一定的滞后期,不宜出台新的总量性紧缩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产业联盟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在阐明产业联盟的构建原则、发达国家促进产业联盟发展的举措,以及我国产业联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产业联盟构建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温州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国忠 《技术经济》2006,25(5):35-38,14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正确解决产业提升及产业选择问题,对未来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温州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得到激发,温州三次产业发生了重大演变,从农业为主导经济迅速上升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并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工业经济继续成为对温州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行业结构不断改善,品牌经营迅速兴起,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得到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但是经分析研究,温州产业结构也出现不可回避的问题,如高增长行业的地位不突出和不稳定,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企业化发展进程缓慢。作者为此提出一系列温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20年的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我国已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的局面,我国商品市场从卖方市场步入了买方市场。探讨买方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买方市场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买方市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1.1买方市场的出现将促使我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由粗放型的数量扩张阶段进入到节约型的整体素质提高阶段。在买方市场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再以粗放型的数量扩张方式进行。因为买方市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经济粗放型的数量扩张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产业信息化与我国产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贵  苏志炯 《经济问题》2003,(10):13-15
产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只有企业高度信息化,产业信息化才有坚实的基础。针对我国产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减少产业成本,加快产业成长步伐。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琴 《现代财经》2001,21(12):58-61
本文就世纪之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提出了产业政策建议:运用产业结构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运用产业布局政策向西部倾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运用产业组织政策,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机制、模式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当前我国仍应以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为基础,同时借助资本市场,共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协调,实现货币政策选择与产业结构有效调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郭峰 《经济经纬》2005,(6):106-108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竞争单元,其优势越来越被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部门所认可。产业集群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理想模式。正是由于产业群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具有竞争优势,我国应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和推广,其政策选择应该是把公共政策的重点转向促进地方产业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上。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的经济学文献中,国家产业政策是作为市场竞争的替代手段被广泛讨论的。本文进一步引入国家特征与社会结构两个概念,分析了转型国家产业政策效率的决定机制。一个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影响上有着鲜明特征的转型国家,在确立产业发展模式、甚至是国家发展道路时,通过政府投资和政府主导来实现追赶目标具有现实合理性;但同时亦有可能使国家被迫承受产业政策带来的诸如抑制市场竞争、政府被利益集团俘获等负效应,本文将之概括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产业政策悖论。本文的分析表明,在拥有一个强大的、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的(相对集权)政府的前提下,产业政策效率最大化与维持社会结构不变两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只有通过坚定不移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才能保证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实践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市场导向是技术标准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影响机理尚不清晰。基于产业集群环境,分析市场导向对技术标准扩散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网络权力的调节效应。通过分析227家制造业产业集群内企业调研数据,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市场导向不仅显著直接正向影响技术标准扩散,还通过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权力显著正向调节技术创新在市场导向影响技术标准扩散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产业集群环境下技术标准扩散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