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确定性是对税收制度的首要标准.通过对中国银行业现行税收制度的考察,发现仍存在背离确定性标准之处,主要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营业税制度和企业所得税制度基本空白;对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理解分歧;营业税在国地税管理权限划分不甚清晰.  相似文献   

2.
晓谷 《资本市场》2004,(5):33-35
<正>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规定关于担保的专门法律为1995年10 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上市公司作为按照《公司法》规定程序设立的法人实体,当然在对外担保时适用于《担保法》中的相关规定。另外《公司法》第六十七条中也有关于对外担保的禁止性规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还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其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经济师》2006,(4):130-131
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频出,已给证券市场造成了很大伤害。文章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2014,(10):118-125
商业银行未来主要面对的仍是信用风险的挑战,而流动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加以缓解。经过压力测试,预计在GDP增长率7.5%左右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惯性增长的趋势可能延续一段时间,不良贷款率可能增长到1.1%12%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中国43家钢铁上市公司进行经营业绩分类研究和综合考评。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4个公共因子,对13年钢铁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分析各类公司在各个因子上的平均得分,找到其优势因子和劣势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并从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的角度分别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议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凤 《当代经济》2008,(11):84-85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指上市公司为本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单位的贷款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担保。一旦被担保公司没有按期履行还款协议,担保公司就成了还款的责任人,对外担保而造成的风险随之而生。近年来,不规范的担保变成困扰上市公司的一大陷阱,上市公司因此被拖下水的案例剧增。造成我国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如上市公司自身、经济市场监督、法律法规等方面.而控制担保风险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上市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银行业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然而"不规范经营问题"的集中爆发使得正向零售银行转型的中国银行业再次面对发展的"岔路口"。以银行服务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中国银行业现存的问题,借鉴市场先行者的经验,辨清行业发展大势,探索银行业战略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证监会曾多次发文规范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但因种种原因,违规担保行为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担保风险的爆发不仅使上市公司陷入法律诉讼、遭受资产损失,也使银行贷款坏账增加,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凡 《经济师》2007,(5):90-90,92
上市公司担保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正常经济行为,如应用得当,既能促进信用交易主体之间的资金融通,又能促使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方实现多赢。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担保问题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担保而被ST的上市公司也屡见不鲜。文章论述了上市公司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担保已成为企业融资链中的重要一环,但其中的潜在担保风险不容忽视。通过理论阐述与文献梳理,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问题进行了论述,结合多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基于内控原理构建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对担保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占硕 《财经研究》2005,31(1):104-114
我国银行业通过股权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为的是分散股权以达到长远的银行治理结构改善和经营效率提高的目的.但我们的研究却发现: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而建立的分散模式的股权结构是不稳定的.当控制权租金大到可以补偿控股风险和股权交易成本时,战略投资者就有动机促使股权分散模式重新回归到股权集中模式,并导致银行控制权的转移和造成额外效率的损失,这也就是我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风险.因此,如何降低控制权租金,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风险防范的关键.文章认为应该从银行经理收益目标函数的选择和市场微观基础建设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学界针对中国银行业改革提出的两种方案,将产权制度改革与以发展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重点的市场结构的改革割裂开来.国有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产权不明晰以及高度的行业垄断,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则可以弥补国有银行的市场空缺,同时引入竞争.由此得出结论,两种改革方案并不存在冲突,而是一种近似的互补关系,对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高宇  陈彦 《经济与管理》2011,25(5):55-61
随着中国国有银行的上市及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机遇,而且也存在许多威胁金融安全的因素。因此,在坚持渐进式推广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到公允价值的各种变量与不确定性,科学设计改革路径,使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最小化,确保公允价值计量得到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张新 《财经科学》2006,(11):17-23
近年来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未使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绩效得到明显提升,如何进一步调整改革的方向与内容,无疑成为当前业界和学界最关注的热点.以往研究多将国内银行的低效率笼统地归因于产权和市场结构等因素,但这种简约的分析难以厘清不同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在实践中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改革方案.因此,本文对银行业产权与市场结构的效率传导机制,从特性、作用条件等方面作出进一步探讨,并提出更契合我国银行业特征的改革重点与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15.
不良资产、税收与银行准入的开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巨大,风险很高,但同时也有大量的投资者希望进入这个行业;商业银行业整体上资本金也严重不足,但监管者却不愿意让投资者进入。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两个悖论背后的税收原因和金融制度原因,提出只有建立在“资本监管”基础上的银行监管,才能消除悖论,使监管变得理性,使商业银行体系趋于稳健,同时也使银行业趋向开放。  相似文献   

16.
全面开放后中外银行竞争态势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满  于润 《经济与管理》2007,21(8):68-73
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其中间业务收入、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先进的激励机制所吸引的人才资源.未来两年内,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竞争策略将有所变化,将侧重一些市场和业务领域的拓展.中资银行应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加强合作,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绩效生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中国银行业转型和开放的双重背景下,选取四大国有银行与十家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4~200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中国银行业的绩效生态以及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绩效差异的决定机制,从比较中寻找差距,探讨国有银行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是中国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向社会提供流动性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社会融资的效率.为弥补流动性创造研究在效率和中观层面的不足,文章采用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5年微观数据,探讨了市场竞争、银行市场势力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市场竞争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中国银行业存在最优的市场结构;(2)银行市场势力过强是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银行市场势力越强,其流动性创造效率越低;(3)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势力的流动性创造效率系数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寄希望于通过增强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来改善银行市场势力过强所导致的流动性创造效率过低,作用可能非常有限.中国应沿着"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改革方向继续前进.文章的研究丰富了已有文献,而且为中国银行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开始,我国加快了银行业上市的进程,这不仅给我国传统的银行带来生机,而且对我国银行业现有法律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金融法律为适应银行业上市和世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必然要进行全方面的变革,包括对银行监管的重构,对现代银行运作的进一步规范,对银行业市场化的引导和鼓励,以及保障作用的加强等。  相似文献   

20.
国际银行并购与中国银行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银行组织机构创新方式之一的银行并购,其最终目的是促进银行体制创新业和业务创新。根据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体制改革和业务创新刻不容缓,寻求一个更加有效的银行组织因而显得非常必要的,银行并购是一种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