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正>海湾合作委员会与欧盟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持续了14年之久,至今未能签署最终协议。为此,海合会决定采取新的方式进行谈判以便争取在今年底以前签署协议。据海湾地区权威人士说,现在的谈判主要集中在解决具体的分歧上,原来预计去年10月份可以签署协议,后由于双方在服务领域的谈判上产生分歧而没能实现;现在又需要克服由于部分海合会成员国单独与美国签订协议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庆幸的是,欧盟已经表示不会  相似文献   

3.
1995年1月1日对世界经济来说有两件大事,其一是世贸组织的正式成立和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一揽子协议得以全面实施;其二是扩大后的欧盟也宣布从即日起正式成立,欧洲15国的经济一体化进入崭新的时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欧洲成员的对外贸易(包括内部贸易)占世贸组织成员总贸易的近45%,对世贸组织的影响可见一斑。世贸组织没有欧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是很难正常运行和发展的。欧盟对千年回合的立场和观点自然就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王潇  周觅  崔征 《WTO经济导刊》2004,(11):16-19
10月25日,中国商务部谈判大厅。曾经进行中国入世紧张谈判的“战场”,如今进行的是热烈而宽松的研讨。作为“欧盟支持中国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目”所邀请的专家,Beseler博士在这里就中国入世对欧盟-中国关系的影响及欧盟方面所采取的相应协调措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6.
《WTO经济导刊》2009,(4):8-8
据泰国《世界日报》3月16日报道,由于欧盟提出的要求与东盟部分成员国经济能力差距较大,双方将暂时中止东盟-欧盟自由贸易区谈判。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12日至15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欧盟高峰会促成了欧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从2004年5月1日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区共和国、斯洛文尼亚、马耳他以及塞浦路斯等中东欧10国加入了欧盟,使之成为一个拥有25个成员国、4.56亿人口、GDP达9万多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体.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WTO通过了关于《区域贸易协定透明度机制》的决议,用来指导WTO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CRTA)对WTO成员间达成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审议工作。这是多哈回合谈判自2001年底启动以来达成的寥寥无几的成果之一,在全球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迅速增长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一透明度机制已经在多哈回合谈判一揽子协议达成之前临时付诸实施,我国近几年达成的区域贸易协定也都已经或即将按照这一新的透明度机制履行通报和被审议的义务。现将此决议全文译出,希望有助于我国今后及时向WTO通报正在进行和已达成的区域贸易协定,从容应对相关审议,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旨在建立新的、反映21世纪贸易需求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规则。从谈判进程看,当前已进入了市场准入的谈判阶段,对各领域贸易规则的谈判,也从规则建议到了谈判文本阶段。从发展趋势看,目前仅是实行有条件最惠国待遇的区域性协定谈判。基于美国在我国提出参加谈判申请后作出的回应,我国应在战略上把握主动权,稳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WTO经济导刊》2007,(8):8-9
世贸组织公布多哈回合谈判妥协方案;欧盟欢迎多哈回合妥协方案,称其为“向前迈进的有益一步”;美国对多哈回合妥协方案作出谨慎回应,但农业组织不满;欧盟农业团体抨击为WTO挽救多哈回合谈判而提出的建议;澳政府不满意WTO公布的多哈回合谈判协议草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是我国出口贸易三个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欧洲市场的主体。当前,美国经济减缓,日本经济下滑,我国与欧盟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欧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同时两个经济体之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鉴于欧盟经济非单一的国别经济,本文试将欧盟分成若干经济板块,联系各个板块的特点分析中欧贸易摩擦状况,进一步探究目前贸易摩擦频发的经济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向现代经济增长的过渡,尤其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均不同程度地表明:贸易对经济增长收敛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本文从理论上总结了贸易影响经济增长收敛的机制,同时综述了贸易影响经济增长收敛的各种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贸易的确有助于促进贸易国的经济增长收敛。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差额数据差异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影响中欧贸易差额的原因归为供给变量、需求变量和贸易政策环境三大因素。再利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其影响。结论为供给因素是影响中欧贸易差额扩大的根本原因,近期的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中欧贸易顺差扩大的短期因素,而需求因素的变化有减少中欧贸易差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春顶  赵美英 《财贸经济》2011,(5):86-91,137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主要有双边谈判、诸边一体化以及多边WTO化解机制,相关国内外文献较少涉及这三种机制之间的选择和优劣比较。本文用一个博弈的理论框架,从国家及贸易产品市场类型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不同解决机制下单国的福利以及世界的总福利状况。结果发现,对于具有市场势力的大国来说,参与国越少的机制对其越有利,而对于没有市场势力的小国则是参与国越多的机制对其越有利,同时多国参与的机制也更有利于世界的总福利。因此,中国在选择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时,必须根据争端商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及价格影响和控制能力进行合理抉择;而从我国大多数出口商品的市场特点看,越多国家参与的机制可能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5.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对中欧贸易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Michaely指数纳入引力模型,并建立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中欧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欧洲经济一体化促使欧盟的经济小国调整自身生产和贸易结构以适应欧盟的生产贸易结构,欧盟经济大国对华贸易则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从长期看贸易转移效应是影响中欧双边贸易流量的最主要因素,而贸易创造效应、中欧双方的经济规模以及汇率因素也对贸易流量有重要影响;短期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共同作用下,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美欧贸易壁垒调查立法及应对机制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成员方通过国内立法建立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共存的现状,影响着WTO规则改革的方向。美欧贸易壁垒调查应对机制在实践中具有不同战略构想,同时也存在相似的政策取向。它对于WTO其他成员国建设自身贸易预警机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中国应研究美欧关于贸易壁垒调查立法的改革及调整,不断完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赋予国内企业提出贸易壁垒调查申请的充分权利。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及其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峡两岸贸易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迅速上升,日益成为海峡两岸贸易的重要形式。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水平型所占比重增长较快,呈现出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的趋势。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是由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祖国大陆人均GDP的增长以及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规模的扩大等是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velops and estimates a structural model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e model incorporates a flexible non-linear demand framework with structural price equations. A general Conjectural Variation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characterize strategic interaction. This allows the simultaneous evaluation of the sector-specific terms of trade effects of a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 (PTA), and the extent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sector under consideration. The model is then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Lebanese–Egyptian PTA on the iron and steel import sector in Lebanon. Results confirm the need for a structural approach in the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PTAs.
Alban Thomas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North–South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PTAs) are expected to affec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ere is not much evidence to date on the impact of EU PTAs on the pattern of FDI.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EU PTAs on the outward stocks of FDI of the EU. We estimate a model based on the knowledge‐capital theory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over the period 1995–2005 using a sample of 173 host countries. Explanatory variables include measures of the level of bilateral protection and a dummy to capture the impact of deep integration provisions of PTAs. A dynamic panel model with fixed effects is used in order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FDI and the heterogeneity bias. Results show that EU FDI is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he level of EU protection affects FDI negatively, while the impact of the tariffs applied by host countries varies across groups of partner countries. Deep integration provisions affect EU FDI positively.  相似文献   

20.
张桂梅 《商业研究》2004,(8):129-131
欧盟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场。随着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 ,进一步扩大欧盟市场对于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保护性措施很多 ,严重阻碍了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