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明确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联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控药减害增收"的目标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5—2015年数据利用脱钩理论和对数平均分解指数法分解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伴生大量农药施用,仅少数省域表现出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扩张绝对脱钩的理想状态,东北西北部分省域农业经济增长则以更大幅度的农药投入增长为代价。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部地区种植规模变化、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因素均是推动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北地区仅劳动力规模效应成为推动脱钩的力量。[结论]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需要强化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普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低污染农药和肥料的推广度;构建农户施药的多重约束机制,完善农业病虫灾害保险减少农户对生产过程的风险感知,发挥农业合作社对农户施药行为的规制作用,完善产品分级认证和安全准入制度;通过农地合理流转和农业机械化等方式集约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粮食作物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空间依赖性,并探讨其时间变化趋势。[方法]运用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分析法(SFA),计算小麦、水稻主产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并运用空间Moran′s I指数和3种收敛模型对其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研究。[结果](1)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和水稻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为0.529和0.695,且都明显低于其生产的技术效率(小麦和水稻分别为0.804和0.950)。(2)空间效应方面,小麦和水稻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都存在空间相关关系,小麦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要高于水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逐渐增强,小麦则较为稳定。(3)时间效应方面,小麦、水稻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满足绝对β收敛,即省际间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呈现出了不断趋同的现象。此外,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小麦、水稻化肥施用技术效率也满足条件β收敛,即各省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会向该省所在区域的稳态水平趋同。[结论]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严重低下,但是不管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呈现出了不断趋同的现象。为此,中央政府应在制度、政策上引导化肥合理施用提高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区域间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黔中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贵阳市为例,测算其2007—2016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时序变化特征、脱钩关系并预测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减源增汇以及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区域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GDP的脱钩关系;利用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未来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 2007—2016年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递减0.75%;三大类碳源中水稻种植占比例最大,为67.37%,其次为畜禽养殖,为17.08%,最后为农地投入,占比为15.55%;细分碳源,除水稻外,化肥与牛碳排放量较高,但农膜、农用柴油、农地灌溉以及羊碳排放都呈增加趋势;脱钩分析表明,贵阳市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类型呈现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扩张负脱钩4种状态,脱钩类型以强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农业碳减排取得一定成效;根据GM (1.1)模型预测,贵阳市农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由2017年的50.14万t下降至2026年的47.76万t。[结论]贵阳市农业碳减排效果明显,未来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实现农业减源增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吉林省县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碳排放结构、碳排放空间分布、脱钩效应以及碳排放驱动因素,以期从耕地低碳利用角度,为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制定减排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系数法,计算2000—2020年吉林省47个县域单元的耕地利用碳排放量;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产量之间的脱钩特征;利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1)吉林省县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2000—2016年吉林省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2016—2020年开始缓慢下降;碳排放结构方面,碳排放量从大到小分别是化肥、翻耕、灌溉、农用柴油、农膜和农药;碳排放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2)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生产脱钩特征:呈现强脱钩和弱脱钩特征的县域数量增多,呈现强负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特征的县域数量减少;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县域脱钩特征逐渐优于西部地区,吉林省整体县域的脱钩特征朝着理想状态发展。(3)耕地利用碳排放量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农业GDP、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化肥施用强度因素对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为正向驱动,城镇化率对耕地利用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基于SFA模型的河南省粮食产量时空变化及投入要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粮食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农业在整个社会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对河南省粮食产量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2005—2015年河南省各县粮食产量和投入要素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数据面板化,利用线性相关、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脱钩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 10.1、Eviews 8.0和SPSS 19.0等软件,对河南省各县粮食产量时空变化、投入要素影响程度和脱钩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模型运算结果表明文章选用模型效果较好,能够反映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以及其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且符合河南省粮食产量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来看, 2005—2015年河南省粮食产量总体呈线性上升趋势;(2)从空间上来看,河南省中部、北部、东部和南部粮食产量较高,西部受地势因素影响粮食产量较低;(3)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折纯量、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经营性收入、农药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乡村农业人口呈正相关关系,与农村用电量呈负相关关系;(4)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农药施用量存在脱钩效应,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经营性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存在脱钩效应。[结论]应保持目前粮食播种面积不变,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突出投入要素的影响,同时对河南省各县进行区域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Tapio脱钩弹性指数,从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对2008—2016年中国海水养殖业生态经济耦合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生态经济耦合关系从以扩张性负脱钩为主改善为以扩张连接为主,宏观层面整体趋优,但仍未实现生态经济强脱钩;省域层面的生态经济耦合关系差异巨大,可划分为弱脱钩型发展、无序波动型发展、耦合关系改善型发展、耦合关系恶化型发展4种。针对脱钩弹性指数变动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LMDI方法从养殖规模、养殖结构和养殖技术3个层面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养殖规模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生态经济耦合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且影响作用较大;而养殖结构和养殖技术是生态经济耦合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但作用大小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黄河流域3省区玉米种植户化肥施用强度与减施情况,探析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强度非线性关系及纵向分工深化的中介作用。[方法]文章基于扩展回归模型,使用2020年黄河流域中甘肃、宁夏以及陕西3省区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经营规模和分工深化对农户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扩大经营规模可以显著抑制农户化肥的过量施用,但当达到一定规模后,这种抑制效应消失,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将不再降低农户化肥施用强度。(2)经营规模与纵向分工卷入程度之间也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经营规模的扩大会显著提高农户服务外包的程度。(3)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通过提高纵向分工卷入程度进而降低农户化肥施用强度。[结论]玉米种植农户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强度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纵向分工卷入程度在经营规模与化肥使用强度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Tapio脱钩弹性对乌鲁木齐2005-2012年经济增长和水资源消耗进行脱钩分析,并在IPAT方程基础上通过完全分解模型对水资源消耗进行因素分解,剖析脱钩关系的驱动贡献。结果表明2006-2012年乌鲁木齐经历了强脱钩—扩张性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不同年份人口效应、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贡献率有差异,但强脱钩和弱脱钩状态时强度效应都呈反向贡献,利用技术手段增强强度效应可减少水资源消耗从而促进脱钩。  相似文献   

9.
[目的] 2015年化肥零增长行动以来,中国化肥施用总量已实现五连降,化肥减量增效成果显著,面对区域间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功能的显著差异,探究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更好地制定区域性的化肥减量增效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区域协调和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空间关系模型、重心模型、熵权法等模型方法,探索改革开放以来(1979—2019年)中国化肥施用的重心迁移规律、空间关系、区域差异性特征。[结果](1)中国化肥施用强度的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生产总量和施用总量的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2)中国化肥施用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后持续减弱的趋势,“高—高”聚集主要出现在华东地区,“低—低”聚集则出现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省域间化肥施用强度表现出愈渐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总体呈现“东>中>西”“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的形势。[结论]我国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显著的区域性不均衡发展现象,省域化肥施用强度表现出个性化特征,减量增效行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部分地区化肥施用强度的差距,未来化肥管制政策的制定应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为题,意在进一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法]以河北省农业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值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5年的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化肥资源等主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从2001年底加入WTO到2015年的14年间,河北省耕地面积和作物播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种植业产值更是大幅增长;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2)农业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基本上都呈逐年下降态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3)化肥施用总量逐年增长,在化肥施用结构中,氮肥和磷肥所占比例逐年减小,钾肥和复合肥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化肥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结论]2001~2015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呈现出"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运行态势。但河北省农业资源禀赋有限,珍惜并保护好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并科学施用化肥,仍将是保障河北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中国种植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0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种植业产值等统计数据,通过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采用Tapio模型揭示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探析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 (1)近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总量来趋于下降,化肥是其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类型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强脱钩,但省际差异化明显;(3)生产效率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趋于增强,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增加效应显著,产出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因素的碳排放增加效应趋于下降。结论 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注重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以期实现中国种植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分析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及减少未来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1988—2018年三江平原水稻产量、气象观测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利用经济学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统计学方法 Lasso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单位面积增产效应比较明显,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具有负效应。(2)在自然因素方面,生长季内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对水稻产量有正向影响,生长季内总降水量和平均日相对湿度对水稻产量有负向影响。[结论]为水稻生产提供政策建议: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加大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来提升水稻产量。同时,适当人工增加光照时间和加强冻害防治对提高水稻产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Risk efficiency of rice grain yield and returns to farm operators' household resources generated from an improved short‐duration cover crop fallow system wer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natural bush fallow, and continuous rice‐cropping systems. The improved fallow system involved maintaining Calopogonium mucunoides, seeded into a natural bush fallow for 2 years before planting to rice. With no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hich reflects farmers' practice in the area, average grain yield for continuous rice (1,185 kg/ha) and the cropping sequence incorporating a natural bush fallow (1,175 kg/ha) did not differ, but were higher for the improved fallow system (1,304 kg/ha). This suggests that nutrient contribution from the leguminous cover crop made up for critical crop N requirements in the improved fallow. Stochastic dominance of grain yield distributions from the improved fallow system, relative to the other two cropping systems, was more dramatic with no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mpared to treatments with 30 kg/ha N. Average returns were highest for the improved fallow system, followed by the natural bush fallow‐cropping system, and then continuous rice, under the no N fertilizer treatment regime. With 30 kg/ha N fertilizer, income risk efficiency was less clear (compared to treatments with no N fertilizer), especially between continuous rice and the improved fallow treatment, because of faster N mineralization effects on continuous rice. In contrast, the improved cover crop fallow system completely dominated the natural bush fallow treatment under both fertilizer regimes.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that incorporated the leguminous cover crop fallow were superior to the natural bush fallow system, based on both grain yield and average farm income risk‐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化学肥料在全球范围的大量使用,所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仅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是目前协调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但先进技术与生产应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脱节现象,这就需要将技术进一步物化,开展对技术“载体”的研究。[方法]农业经营主体是肥料施用最直接的载体,农户施肥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肥料利用的效率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文章以采用化肥减施技术的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增效角度入手、运用MOA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mplus7.0软件、对角加权矩阵伴均值-方差校正卡方检验(WLSMV)方法对样本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决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采纳机会、采纳动机、抗风险能力都对农户采纳技术的行为规范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正向影响;(2)技术认知对其行为规范的路径系数为负,假设未通过验证;(3)行为规范对行为效益的路径系数高达0.97,行为效益对采纳意愿的系数为0.9。[结论]影响农民行为的主客观因素中采纳动机是最显著的,行为执行的规范程度是决定其行为效益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行为效益又是...  相似文献   

15.
新疆畜牧养殖经济效益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新疆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研究畜牧养殖业发展质量效益,对第一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畜牧养殖经济效益与碳排放动态关系的研究作为检验畜牧养殖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前提和重点。因此,笔者根据1997年以来新疆畜牧业增加值作为衡量经济效益指标,根据9类反刍动物肠道发酵和粪便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作为衡量碳排放指标,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新疆畜牧养殖经济效益与碳排放的脱钩情况,并对其脱钩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畜牧养殖碳排放量由1997年的649.71万t增加到2014年的747.33万t,增幅15.03%,年均增长0.83%,呈现"持续上升-快速下降-缓慢上升"3阶段特征。碳排放量和碳排放结构空间差异明显;(2)新疆畜牧养殖经济效益与碳排放呈现"弱脱钩平稳-扩张负脱钩与强负脱钩交替-强脱钩转型"的演进关系,以弱脱钩、强脱钩为主。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在稳粮价、促生产、保粮安的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探索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势在必行。[方法]文章以稻谷为例,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模拟逐渐下调最低收购价、取消最低收购价、取消最低收购价并大幅增加农业补贴等方案对我国稻谷的产量、总消费、库存和净进口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探究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1)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对稻谷市场价格、总产量和总消费的影响较小,而对库存和净进口量的影响较大;(2)取消最低收购价,虽然能大幅度减小国内外差价、库存量和进口量,但短期内也会显著减少稻谷产量,对我国的粮食供给安全带来了巨大冲击;(3)取消稻谷最低收购价,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补贴后,稻谷总产量下降水平明显减少,既解决了托市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降低了取消托市收购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冲击。[结论]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持效应显著,为充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在推行粮食市场化改革时,应首先考虑小幅度下调最低收购价,而不是一次性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要配套相应的补贴政策,优化农业补贴结构,来保障粮农的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有机肥施用对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至关重要,厘清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通过荟萃中国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实证文献,首次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了已有研究结论的综合效应量并明确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结果]性别、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年收入、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及政府补贴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土壤肥力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的影响为负作用。[结论]性别、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及政府补贴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存在强相关性关系;土壤肥力为中相关性影响因素,家庭人口数量为弱相关性影响因素;年龄、农户受教育年限、耕地块数、是否饲养家禽的影响较为微弱,仅属于可忽略相关性影响因素。可忽略相关性影响因素数量较多,说明目前围绕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溯及根本,依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山地丘陵地区乡村特色产业构建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文章通过马铃薯产业国际对比分析,明确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该文从产业结构、生产成本、市场价格、贸易、消费等多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法,采用2010—2018年统计数据,对我国与世界其他大国马铃薯产业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2018年我国马铃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生产规模世界第一,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体,加工业占比仅为30.00%,仅为欧美的1/3左右;(2) 2015年我国马铃薯生产成本0.95元/kg,2018年我国马铃薯田间价格为1.30元/kg,与欧美基本持平,2011—2015年平均资本利润率32.12%,略高于欧美发达地区,但2018年马铃薯单产19.72t/hm~2,仅为欧美的1/2左右,土地产出率为2.55万元/hm~2,仅为欧美发达地区的1/2;(3)2018年马铃薯出口稳定增长,以附加值较低的鲜薯为主,国际市场占有率2.04%;(4) 2018年马铃薯人均消费量43.62kg,不及俄罗斯的1/2,消费增长潜力较大,且亚洲马铃薯以鲜薯菜用消费为主,欧美地区以马铃薯加工品消费为主,俄罗斯将马铃薯作为主食消费。[结论]应从品种资源引进、马铃薯品种选育、标准薯田建设、国际马铃薯市场开拓和加大马铃薯产业扶持力度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理清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陕西省603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测算了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借助Tobit模型分析了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农户兼业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1)调研地区全体农户的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值偏低且分化严重;(2)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呈现弱显著的倒U型关系;(3)农户兼业程度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总效应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4)农户兼业在耕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1)多管齐下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推行适度规模经营;(2)依托个体农户特征差异,针对性引导农户职业合理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