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近年施行了一系列类似生态补偿的保护环境的重大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即是其中之一.基于生态补偿项目社会公平性考虑和项目实施的客观扶贫效果,有关贫困农户的生计影响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本文利用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初次构建了生态补偿对贫困农户生计能力影响的具体测度指标体系,并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并讨论了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亟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农户行为理论中的行为动因决定了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采用行为,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受到农业资源稀缺性的约束,由于农户自身生计资本的异质性,农户生计方式的选择和技术偏好都有所差异,导致农户在生产技术采用行为上也有差异。方法 文章基于农户分化背景下,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将农户的荔枝龙眼主产区广东、广西区域的农户荔枝龙眼技术采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二元Logit模型从多维的农户生计资本的视角研究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农户生计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五个方面影响着农户生产技术采用与效率。结论 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农户的人力资本;拓展多元化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户的社会资本;健全农村信贷制度,提升农户的金融资本;加快土地提质增效,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加强果园设施建设和完善补贴措施,提升农户的物质资本。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区内农户的生计能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7年对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的数据,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农户生计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项生计资本对农户生计能力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不能笼统地认为保护区建设弱化了农户的生计能力,只是农户的采摘活动、能源消费和动物破坏等因保护区的政策管控而对农户的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应促进农户的人力资本、农户关系、林权质押、山水价值和农户消费五大生计资本协调发展,促进农户发挥土地价值,同时要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5.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权属管理新路径。研究方法:采用熵权改进TOPSIS法量化评估农户生计资本指数,运用双重差分计量法分析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实施权属调整后,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双重差分值提高了0.056;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能显著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且平原地区实施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提升效果高于山地地区。研究结论:应以完善权属调整法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保障,建立权属调整与适度规模经营的联结机制,依据自然禀赋特征实施精准化、差别化的权属调整模式,为农田集中连片、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生诚补偿已经成为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森林的生态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林缘社区居民寻找长久可持续生计是森林生态效益保护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出甘肃白水江林缘社区居民的生计方式不可持续,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指出生态补偿对于改善居民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适用可持续生计方法,构建了一个农户可持续生计资产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因于分析法建立的农户生计资产评价模型,对西部10县(区)1000农户生计资产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其生计资产状况及生计策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户生计可持续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SLA)框架,对生计资本影响山区农户分化进行深入研究,为职业分化背景下促进农户多渠道创收以及实现山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多值选择模型,以广西山区的540家农户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户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有助于纯农户与非农农户向以农为主的兼业农户分化;自然资本丰裕更能吸引农户向纯农户或以农为主的兼业分化;增加金融资本有助于兼业农户专注于农业生产,也促使非农经营主体投身于农业经营;物质资本影响农户向纯农户或以非农为主的兼业农户转变;拥有自身务工经历的农民更易于选择以农为主的兼业形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因提升其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投身于农业生产;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分化的程度因距离中心市场的远近而存在差异。结论 生计资本影响农户向不同类型的职业进行分化,应从鼓励农户兼业化实现收入多元化以及鼓励乡村精英返乡创业的视角,适应不同类型农户分化需要,为调整农户生计资本,维持生计可持续性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一种甄别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主要限制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成分析方法和建设性工具.本文借助于这一研究框架,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生计资本的社会融合程度低.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外力冲击作用下,库区农户必须借助移民开发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计资本的优化和转型;同时,应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为生计模式向可持续转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开展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或当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土地、农作物、病虫害、人类健康等农户生计资本的宏观影响以及局地或区域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亟需开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建立合理的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评估框架,加强对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及其与其他压力相结合对农户生计要素的可能影响进行广泛评估,科学把握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这对人类科学地适应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福祉和恢复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行为选择不同,影响到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与实施,进而对水源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利益诉求,将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受偿者与补偿者,二者在生态补偿中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利用博弈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受偿者与补偿者的支付矩阵,分析了在水源地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中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选择机理,给出了双方行为选择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点,从而得出了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优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补偿者的风险偏好、监管成本以及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超长收益,增加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惩罚、潜在损失、信用损失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内外收益差和合作期限,是减少水源地保护区污染的有效手段,并据此提出了健全监管体系、强化风险意识,以及健全诚信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方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将生态补偿项目与扶贫战略相结合,是有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扶贫的辩证关系分析,归纳目前在我国推进生态补偿扶贫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贫困与生态环境、扶贫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并系统归纳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扶贫所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结果]贫困是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生态环境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生态补偿是扶贫的重要措施,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补偿与扶贫的不断结合为生态补偿扶贫提供了新的机遇;法制监管和长效保障机制的缺失、各部门管理职责交叉,缺乏统一管理、市场化参与程度过低,公众补偿意愿不高、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对生态补偿扶贫的顺利实施造成了重大的挑战。[结论]应从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模式、兼顾公平与效率、大力进行生态修复和农村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情况,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经济协调力3个角度切入,对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科学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保障河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生态承载力构建农业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标准差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状态空间法计算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指数。[结果]河套地区不同区域间的生态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生态承载力相对较弱。2000—2017年河套地区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经济协调力指数都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正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2017年研究数据表明不同地区都基本达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整体上农业生态环境处于较安全级别。[结论]河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已基本达到可持续状态,农业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方式逐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目前整体生态安全级别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继续加强农业生态环保监督工作,进一步落实生态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渔民作为禁捕补偿政策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其生计问题直接关系到禁捕政策成效。探究长江禁捕补偿政策对渔民生计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实现长江生态保护和退捕渔民生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文章通过构建长江禁捕补偿政策背景下渔民生计结果的分析框架,利用江苏、安徽和湖北3省调研数据,采用偏微分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估算路径系数,测算长江禁捕补偿政策对生计结果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 从直接效应上看,政策对促进生计资本积累和生计结果改善有显著影响,对于抑制社会关系排斥和政治排斥有显著作用,但对就业排斥影响不显著;从间接效应上看,政策能够通过生计资本和社会排斥的中介作用对生计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从总效应上看,长江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渔民的生计结果。结论 生计资本是渔民生计内生动力,对生计结果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须继续加大对生计资本建设力度;社会排斥是渔民生计发展的外部阻力,须促进社会融合,保障渔民政治、就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权利。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辽宁省耕地生态补偿额度估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省域尺度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和支付意愿差异,通过分析耕地生态盈余与赤字情况,科学量化耕地生态补偿额度,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可行路径。[方法]文章基于碳足迹和产量因子修正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利用系数修正法测算各市耕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1) 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阜新市和盘锦市3市为耕地生态补偿区,补偿额度为0.53亿元;沈阳市、大连市等其他11市为耕地生态受偿区,受偿额度为16.70亿元。(2) 2019年全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是向外输出状态,应得补偿费为16.18亿元;生态消费区与生态服务区不存在“空间异位”现象,生态赤字区主要集中在辽宁西部区域。(3)全省各市化肥施用强度均超过800kg/hm2,导致沈阳市、大连市、阜新市、铁岭市和朝阳市的耕地碳足迹均较高。[结论]耕地生态补偿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川西北沙化地区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环境恶化,尤其是土壤沙化,已经严重制约了川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川西北沙化地区的生态补偿进行量化,有助于了解当地资源环境现状,对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全面统计该地区主要消费品人均消费量,计算人均生态足迹。依据各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数据,通过产量因子和均衡因子参数测算该地区的人均生态容量。在此基础上,依据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对川西北沙化地区2011~2015年的生态补偿进行了量化。[结果]该地区2011~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2013~2015年呈下降趋势。2011~2015年人均生态容量明显降低。总体来看,该地区尚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生态状况良好,但生态盈余额逐年减少。[结论]该地区今后需要从降低人均生态足迹和缓解生态容量降低的趋势入手,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当地居民的节约意识,努力开发可再生资源,以维持川西北沙化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牧民收入,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实施路径。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农牧户生计资本进行测算与分析,探究不同生计类型农牧户生计资本与其农畜产品销售渠道选择间的互馈关系,精准识别不同类型农牧户选择销售渠道的影响因素,旨在优化民族地区乡村农畜产品流通渠道,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DFID),以微观农牧户视角,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个维度,运用农牧户生计量化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Multivariate Logistic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实证研究。[结果](1)不同类型农牧户生计资本存量具有显著差异,生计资本由高到低排序为:半农半牧户纯农户纯牧户;(2)农牧户对农畜产品销售渠道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中间商、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合作社、订单销售、超市直供,传统卖给中间商依然是内蒙古地区农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模式,且不同销售渠道之间存在互补与竞争关系;(3)农牧户生计资本对其选择销售渠道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力由高到低排序为: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4)不同维度生计资本对不同类型农牧户的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影响农牧户选择销售渠道的首要因子是人力资本,影响牧户选择的首要因子是金融资本,影响半农半牧户选择的首要因子是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结论]该文提出基于农牧户生计资本视角的民族地区乡村农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对策与建议,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不同类型农牧户在农畜产品销售渠道选择时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示范区,区域内耕地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不可忽视。对区域内耕地生态补偿进行量化测算,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文章在综合考虑区域内各省市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内11个省市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耕地生态足迹等进行量化测算,通过引入耕地生态超载指数,最终建立耕地生态补偿量测算模型得出区域内各省市耕地生态补偿量。[结果]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总体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尚有盈余,全区域共可获得200.05亿元耕地生态补偿费;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3个片区所提供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量之比约为3∶3∶4,而产生的耕地生态足迹之比约为4∶3∶3;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主要的补偿省份是浙江,需补偿247.25亿元,主要的受偿省份是云南,可受偿167.13亿元。[结论]长江经济带区域内耕地生态服务与生态消费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位"现象,应建立该区域内省际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发达的生态输入区应优先对生态输出区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森林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建立科学合理以及清晰充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急切 和必要的。构建合理的补偿机制除了需要确立明晰的产权外,解决公共物品面临的外部性难题也极为重 要。通过制定规定符合各方期待和利益的补偿制度,政府可以将外部问题内部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问题。但是我国现行的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过于单一和绝对,补偿内容模糊、补偿项目混杂不清等一系 列问题。民法上有关无因管理的规定能够为森林生态补偿的制度设计提供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无因管理制 度可以在管理产生的费用、所负债务和所受损害等几个方面的费用要求被管理人返还,这些项目可以构成 生态补偿金的具体费用项目。文章通过对两个制度进行详细对比并通过对地方数据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 进行实证的分析,并结合价值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发现民法上无因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也可以成为森 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规则制定的参考和依据,通过引入这一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行的补偿制度存 在的补偿数额确定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然而,生态环境已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恶化,水资源利用也逐渐偏离可持续发展理念。文章以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口和城镇化、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作为关键因素构建了休闲旅游农庄的水生态承载极限定量计算模型。通过对主要部门用水量和相关指标数据调查和总结,根据定量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总体看,四川省水生态承载能力足以维持远景规划,其中,成都平原、四川盆地、川东平行领谷区、川中丘陵区、川西高原等5个地区的水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5 628万人、10 215万人、8 301万人、5 504万人、4 809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