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债券风险防控的“牛鼻子”,探究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成因及处置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通过梳理2014年以来国有企业信用类债券违约情况及有关处置方式,分析相关趋势特征及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结合债券违约处置相关政策研究并提出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防范的措施意见,为我国债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债券发行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这一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也渐渐成为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截止到2018年,我国债券规模总计达到47.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6.9%。但2018年也是我国实质性债务集中爆发的一年。根据Wind资讯2018年违约债券数量达119支,总规模为1166.51亿元。就数量或规模而言,单2018年所发生的债务违约已超过前三年(2015-2017)的总和。在2015年之前,由于债券市场存在着"刚性兑付",所以并无实质的债务违约情况,但"11超日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情况,成为了首个实质性债券违约。同时这也预示了市场中信用风险正在加大,因此对有关债券违约原因的研究与预判也是有着充分必要的。通过对国内债券违约市场的整体分析以达到规避可能的债券违约风险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3.
周楠烯 《会计师》2022,(22):68-70
发行人的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债券能否成功兑付的关键,因此偿债指标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应用,对债券违约风险防范有着重要意义。对偿债指标影响因素和违约案例的剖析,通过分析偿债能力指标这一影响因素对防范债券违约风险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2014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被打破,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频频发生,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债券的违约数量与资金规模更是高涨,其数量及规模均在2017年的3倍以上。本文将就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的风险特征进行整理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6.
胡晓农  彭诗晨 《征信》2023,(2):57-63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违约金额不断扩大。债券违约不仅对违约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区域整体信用环境造成冲击。选取2014—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和债券发行定价信息,对债券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在地区内的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债券违约事件会显著提高地区内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溢价水平,且随着违约金额的增大、违约次数的增多,公司发债定价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且违约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也与债券发行定价正相关。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完善违约债券处置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处置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企业应更加科学地制定债务融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着力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地区内传导,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风险交互均会对债券利差产生影响,其中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最强,提高了流动性风险与违约风险对债券利差的边际效应。通过分析不同违约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组合下的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差异,发现风险交互效应与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等级不存在必然联系,中(低)风险组合的债券可能存在高风险交互效应,因而在受到负面冲击时可能发生实质性违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可回售债券发行数量的增多,债券违约事件数量整体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在分析2014年至2020年6月末我国债券违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债券发行时间对可回售条款选择的现有理论,得出可回售权和债券违约密切正相关的理论命题,并运用PSM(倾向得分匹配)和Logit模型实证检验回售权和债券违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与未含有回售权债券相比,含有可回售权债券违约率更高,且公司未来经营变差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以来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的积聚可能引发债券市场流动性恶化。本文以2014―2019年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信用债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违约事件对债券流动性影响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违约事件在同一发行主体的债券之间具有流动性传染效应,当公司的某期债券出现违约时,公司其他未到期债券的流动性水平显著下降;违约事件对同行业其他公司债券的流动性具有传染效应,当行业中出现债券违约事件时,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债券流动性显著降低;违约事件爆发越密集或者违约事件越严重,对债券流动性的负面影响越大,而且民营企业债受到的影响要大于国有企业债,低信用等级债受到的影响要大于高信用等级债;在市场密集爆发违约事件或出现较为严重的违约事件时期,宏观流动性增加能够改善债券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对当今国际经济和金融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但是,与其地位不相符的是,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事后多次被证明准确性和前瞻性较差。事先缺乏预警而事后大幅降级,甚至对加剧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从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质量的检验方法入手,系统分析了违约率和迁移率等传统方法在检验评级结果起到的作用及其不足,给出了检验评级质量的一般方法,并验证了该评级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金融研究》2017,441(3):130-144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近期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评级中的违约率、违约概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评级是对个人、经济体与金融工具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价,本文通过对KMV评级模型的研究,指出在信用评级中的关键指标——“违约率和违约概率”在评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云飞  安静 《财政科学》2021,(3):121-129
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公共风险,河北财政通过减收、增支、加债等方式,有效防控了公共风险的暴发,全省财政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但也导致财政自身风险的累积,体现在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后劲不足、财政支出保障难度逐步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有隐患、其他领域风险趋向财政转移等.防控地方财政经济运行风险,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强财源建设,推动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调整支出方向,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完善管理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体制改革,消除财政风险转移隐患.  相似文献   

15.
主权信用违约互换的运作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各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频发,使得主权CDS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本文分析了主权CDS的市场发展状况、运作及定价机制;考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主权CDS的行为;提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研究发现:(1)主权CDS息差变化受到了欧元区因素、本国因素、投机和代理对冲的影响;(2)短期主权CDS供不应求;(3)禁止主权CDS的裸卖空交易存在不合理性;(4)西欧主权风险外溢使得东欧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CDS市场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16.
基于 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原则和实践经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降低债务违约风险的内在机制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其债务违约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较低,因债务事项被提起仲裁和诉讼的可能性较小,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促进债务契约的履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经营能力和信息质量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债务违约风险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传导作用,而经营风险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债融资,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践机制,并以浙江为例探索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实现路径和难点所在。研究发现:浙江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实践探索持续协调发展,在创设主体、标的债务、凭证定价等三方面呈现趋优转向,但其发展仍受认知差异、计量规则、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等复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叶永刚  杨飞雨  郑小娟 《金融研究》2016,428(2):172-179
本文以欧元区债务危机为例研究国家信用风险的传导效应,首先,基于“欧猪五国”相对德国的十年期国债利差数据,分析债务危机在欧元区境内风险传导效应;其次,运用GVAR模型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对欧元区冲击的反应,重点分析欧元区GDP冲击对欧元区自身以及贸易关系密切的英国、美国和中国的影响。结果表明:希腊和爱尔兰对各国家信用风险产生的累积影响最为显著,西班牙和意大利较弱;欧元区经济萎缩造成的需求冲击对英国、美国和中国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邓路  刘欢  侯粲然 《金融研究》2020,481(7):172-189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资产持有量越多,企业的违约风险越低,金融资产配置的“蓄水池效应”显著;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金融资产配置导致的代理冲突显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抑制金融资产投资对违约风险的降低作用。政府规制也会有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将产业政策纳入讨论发现:对于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来说,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能够降低违约风险,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管理层的短视投资行为,抑制政府规制的公司治理作用。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会计稳健性的提升是企业金融资产配置降低违约风险的重要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动机和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讨论,能够为政府部门防范经济运行中的内在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遥  王文蔚 《金融研究》2021,498(12):38-56
本文通过模型模拟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分析了环境灾害损失冲击对于银行违约率的影响。本文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环境灾害冲击会显著提升银行体系的违约率水平,同时伴随着企业融资溢价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个经济活动的萎缩;实证研究发现:环境灾害损失冲击会导致银行违约率水平显著提升。且与理论分析一致,本文实证发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水平、企业的资本折损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在环境灾害影响银行违约率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传导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灾害冲击及其导致的银行违约率上升还会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水平,降低放贷规模和主动风险承担,并反作用于实体企业,提升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基于中国视角的环境物理风险研究,刻画了环境灾害损失对于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其后续效应,为政策部门防范气候环境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