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舆论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核。在网络舆论引导中要牢牢把握主动权,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和传播方式的规范性,并研究网民心理特征,强化引导艺术。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舆论是校园文化以及高校师生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等在网络媒介的具体表现,是高校精神风貌的高度提炼和集中表现。因此,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实质上就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引导,应当遵循其先进性、独特性和教育性等特性,完善舆论引导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科技的日益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登上历史舞台并越发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网络舆论在影响社会发展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体平民化,言论自由化、多元化趋势,使得网络舆论显示出强大的威慑监督力量,也芙大的推动了传媒监督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舆论中所存在的众多不足与缺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行动.加强时网络舆论的引导。更好地利用网络舆论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校园网络舆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策略,主要是主动介入,加强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加强校园网络舆论队伍建设,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规范网络舆论行为;完善高校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应急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我们已全面迈进信息时代,网络舆论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彰显出与传统媒体舆论不同的新特点,如何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感染受众,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新时期网络舆论的特点和网络舆论引导的难点,重点探讨了加强新时期网络舆论引导的途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从网络舆论的产生机制来看,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调整是萌发网络舆论的温床,不断觉醒的公民意识是诱发网络舆论的触媒,社会热点敏感事件是引爆网络舆论的导火索,政府应对措施不当是加剧网络舆论的放大器。裂变扩散、多点共振、中心涌现、潜而不消,是网络舆论的典型传播模式。根据网络舆论的产生机制和传播规律,政府引导网络舆论可从政治策略、文化策略和技术策略三个方面着手,即坚持践行群众路线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小舆论传播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场力量对比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官方网络舆论影响力弱化,民间网络舆论影响力急剧增大并且非理性化.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增大官方网络舆论的吸引力与说服力,促进官方网络舆论与民间网络舆论的互动融合,提高官方网络舆论影响力;还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加强对“网权力”监管,加强对民间网络舆论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式加入WTO组织,将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来,而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面对开放的世界,吸收先进的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民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进步,是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的可靠保障。21世纪的跨文化交流,在延续上个世纪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价值理念,构建中国文化的持久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监督、引导、联系和传承社会文化的最大功效,将会迈出更大的步伐,面临更多的思考与抉择。而对于拥有广泛受众面的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媒体正日益显示出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与普及,人人有“麦克风”,人人是发言人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0.
党校肩负着在网络上为党立言,为党发声,激浊扬清的思想引领责任,党校网络舆论引导具有政治性、针对性、导向性特征,党校应整合党校系统资源,创建舆情分析中心,培养舆论引导新型人才,创新舆论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传统舆论引导格局,它从三个方面加大了政府网上舆论引导难度,民意表达负荷过重,政府公信力不足及在网上“弱势”,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用。提升政府网上舆论引导力的对策,构建强力保障机制,加强主流网站媒体建设,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14.
<正>一、网络舆论的内涵及其特点1.网络舆论的内涵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兴的舆论表达形式,在当代社会,已日益成为主要的社会舆论形式之一。对于网络舆论的内涵,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网络舆论是公众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对社会中各种现象和问题表达的具有倾向性和影响力的意见,且对相关事态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舆论是公众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校园网络调查具有方便、快捷、及时、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知看法.如果调查做到精心设计选题、正确提出设问、巧妙设计答案,就能起到正面引导校园网络舆论,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暴力是指针对毫无还击之力的个体进行道德审判;行为上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同时煽动网民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结果导致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到严重伤害。在这些事件中,当事人的真实身份、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被公布于众,当事人承受的精神压力从虚拟的网络转移到现实生活,生活秩序被打破,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2020年举国上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面对复杂的疫情和多变的言论,还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舆论影响.本文以疫情之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路径研究为主题,旨在对疫情当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状况和态势给予正确认识.本文回顾了国内网络舆论发展研究历程,并对疫情之下大学生网络舆论作出现实... 相似文献
18.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自媒体参与政治讨论,影响政府的相关决策。自媒体的传播特点集中表现为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效果难以预测以及传播内容可信度欠缺。同时,在自媒体生态下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特点为参政愿望强烈,积极参与网络互动;理论学习相对完善、政治素养较高;政治实践缺乏,舆论不当现象存在。文章从政治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媒体和学校层面提出了针对大学生网络参政行为中的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议,以更好地规范和指导自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参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舆论是大学生对社会(校园)现象、事态表现出大致接近的意见、建议、情绪、态度的总和。把握大学生舆论的形成、控制、引导,以及反向舆论的化解,对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正面的舆论可以为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也会致使一些消极扣负面的舆论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当前,我们应该正视网络舆论对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特别要正视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监督主阵地之一的现实,尊重网民的意见和举报,以扩大扣强化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