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雪莲  钟萍 《黑河学刊》2006,(4):121-122
“消费社会”是20世纪西方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一个显性现象,也是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则产生于90年代以后,主要是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主要是对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对确立消费社会学的研究;应用消费社会理论对中国一些社会现状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时代,日益强化的相互依存凸显出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发掘本土概念,中国国际政治学者试图构建独具特色的关系理论。与西方学界的实体性思维不同,中国情境下的关系理论以儒家关系主义为底色,倡导和谐包容、情理兼顾与礼尚往来。作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关系"既有利他性的规范含义,也有工具性交换的特点。对中国外交而言,追求东亚地区的"和谐秩序",不仅需要多边布局也需要双边互动。基于关系运作机制的差异,中国学者提出了两种关系主义的分析路径。在宏观层次上,"过程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实践的塑造功能,认为共享规范是整体和谐的必要条件。在微观层次上,"关系均衡理论"关注具体的利益交换策略,认为"让步—回报"的互惠机制可以维持双边关系稳定。当然,作为一种初步的学理创新,关系理论在理论适用范围、概念类型化与正负功能区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研究难点。从学术价值上看,关系理论跳出了实体性思维的桎梏,拓展了国际政治研究的理论空间。着眼未来,需进一步细化因果机制分析,强化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农民家庭规模与农民家庭经济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9月 1 2日至 1 6日在山东烟台召开了“中国历代农民家庭规模与农民家庭经济学术研讨会” ,近 30位学者与会。会议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农业博物馆联合举办 ,中共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委、区政府协办。一、关于研究对象和砰究方法的理论思考吴承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回顾了上世纪初我国开展社会史大论战的情况 ,指出当时学人对社会史的认识为政治史以外的历史 ,直接吸取了美国社会学 (如休谟等 )的思想和方法 ;师从于潘光旦和陈达二位先生 ,使他认为“实证主义是永远不能打倒的” ;在经济史…  相似文献   

4.
罗东  龙欢 《黑河学刊》2012,(7):190-192
作为西方社会一门新兴的先进学科,社会学在变革动乱中传入晚清中国。但究竟起点在哪,谁是阐释中国社会学的第一人,在学界却存在不一致的观点。本文尝试结合“群学”与“社会学”相关文献研究,避开形式的判断而阐述近代中国社会学启蒙的实质.即晚期“社会思想’’受国外学术影响逐渐被“社会学化”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阶层是社会学领域“和谐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为根本的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结成的各种利益关系。社会学对这种利益关系的研究,实际上是考察种种社会资源、社会机会在不同人群中的分配方式的差异。可见,社会阶层分析是和谐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多边主义”与“地区主义”的共生现象,指的是多边主义的地区主义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共生现象本身是显现的。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产生了较明朗的共生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共生现象的表现,接着从法律基础,现实动因、理论解释3个角度对共生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关系意识与西北乡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大明 《发展》2002,(1):7-8
“关系”是当今社会运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人们因之而绞尽脑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客体之间或客体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沟通、由此达彼的“通路”,它从属于社会结构,是社会结构得以实现的“桥”或“形式”。借助于“关系”,人们可将社会结构中的各个“网结”打通进而使之四通八达以便为己所用。因此,“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其内容本身。关系意识是人们对关系主(客)体、关系行为及其各种运作结果的主观认同或心理倾向,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不少学者对中国社会关系的特…  相似文献   

8.
社会网络是一种重要资源,这一认识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业界都已经得到共识。其中关系强度是学者们研究较为集中的一个关系网络特质的要素,本文通过综合中西方学者关于关系强度研究的基础上,从关系强度的内涵、发展、衡量以及关系强弱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等出发,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了企业间关系强度带来价值提升的途径。最后,指出关系强度的研究应该注重从社会学转向管理学直至财务学,以实现各学科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由愿当“学术斗士”的郎咸平教授在不经意间挑起的学术论战,起始于对TCL、海尔、格林科尔的强烈质疑,中经“新左派”与“新自由主义”抢夺话语权的几轮交锋。现已成为刮遍学术界的一股旋风。有媒体指称其为“郎咸平现象”。以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由部分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及经济学人士”参加的名为“改革路径的新选择与学者良知”研讨会为标志。这场论战开始由经济学界的“独聊”演变为诸子百家的“群聊”。  相似文献   

10.
李薇 《中国集体经济》2007,(29):198-199
社会网络研究是西方社会学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文章综合论述了近十年来社会网络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证方面的学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网络研究的有利条件;网络研究对社会学发展具有贡献,同时网络分析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11.
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不同于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许多特点。国际关系理论的英国特性也许就是开放式的自主发展 ,充当国际关系知识的一间“世界工厂”。所谓开放 ,在其主要意义上是指 ,在与美国一起分享共性的“盎格鲁———美利坚知识传统”的同时 ,英国又把自己定位为欧洲国际关系理论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发展 ,是指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在上百年的发展中并不依附于作为一门“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社会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一直是英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两个“名牌” ,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许多英国学者更倾向于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批评理论。多元主义与学术民主色彩明显。不要求学者服从于某种整齐划一的占主导地位的“科学”理论 ,比美国同行更有可能、更有资格回应全球化提出的各种挑战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弱关系的力量”是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命题。本文对 2 0 0 2年上海市失业群体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 ,在上海市劳动力市场转型的过程中 ,强关系始终是求职者获取新工作的重要途径 ;而且 ,在劳动力市场转型的不同时期中 ,关系强度对失业者所获新工作的收入和工作岗位都不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暗示 ,在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独立以来新加坡政府推行了“多元文化主义”,实行尊重各民族及其文化的多元性的民族政策。其特征是“4M原则”、“CMIO”模式和“新加坡人”概念,以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族际和睦,各族在保持各自文化特征的同时确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对我们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惯习一场域”论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惯习一场域的社会学视角对现在大学校园里较为流行的苹果三件套盲目消费现象进行分析理解,从奢侈品场域、苹果产品消费关系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供了一种全景的观点来审视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乔静 《理论观察》2005,(6):71-73
八十多年前发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一次重大论战。在这次论战中,针对胡适提出的“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改艮主义主张,李大钊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义义原理,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正确阐述了“问题”与“主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崔爽 《理论观察》2013,(10):87-88
21世纪初,凭借采访“重庆钉子户事件”一举成为中国首位公民记者的周曙光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传播生态,从此由新媒体催生出的“公民记者”现象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对于“公民记者”的确切理解,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始终未下定论,尽管该现象的实践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公民记者”这个词汇还不是一个被学界普遍认同的学术概念,甚至对其在提法上的科学性存在质疑,对其概念的阐释学者们也是各持己见,意见不一.网络时代的“公民记者”,如何扬长避短,规范“公民记者”参与传播行为,是时代背景下的当务之急.本文的写作旨在研究中国现实网络环境下“公民记者”发挥作用的空间及方式,结合“公民记者”自身的利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出口贸易中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根据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范式、即“雁行模式”和“贸易竞争关系模式”,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目前有一些学者,特别是一些国外学者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关系。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出口结构及决定各国出口贸易的因素,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多程度上属于产业和技术引进的合作伙伴,良好的东亚经济关系和经济环境是该地区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品牌关系的断裂与再续:理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品牌关系管理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拥有强势品牌的关键因素,但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的现象却非常普遍。对消费者-品牌关系再续进行研究,能够促进品牌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文对这一学术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文化研究是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后现代科学观的文化转向带来的影响是广阔而深远的。对“内”来说,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标志性人物库恩与后现代科学哲学的过渡性学派即以波普尔为首的批判理性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自称为“新的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进一步发展了库恩、费耶阿本德的带有文化相对主义性质的科学观,进而使科学知识社会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到后科学知识社会学阶段,引起了“更多转向”,同时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的文化探讨直接导致了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的正面交锋即“索卡尔事件”及“科学大战”的爆发。对“外”来说,促使人们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作更深入的思考,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社会学萌芽于19世纪末叶.1913年法国学者埃利希<法社会学基本原理>一著的出版则为法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独占一席之地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法社会学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法社会学作为法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和交叉性学科,从其初创到发展,从发展到成熟和繁荣,蒸蒸日上,笔者以为个中缘由实与自其身的独具特征或品格息息相关.关于法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特征--一个法社会学基本理论问题我国已有学者作过一些探索,比如,有的归结为研究对象的独特性、研究方法的新颖性、学科归属的边缘性①.有的则归结为工具主义、历史主义、反形式主义和法律多元主义②.这些归纳和结论挖掘和捕捉了法社会学在不同侧面的特征,反映了作者们对同一事物在不同角度的观察和发现,其积极的建设性意义不容否认.但本文认为,法社会学尤其是当代法社会学最重要的也最具实质意义的特征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它的解释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