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孟德斯鸠是西方近代分权制衡思想的系统阐发者。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是其分权制衡思想的核心价值追求;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以权力约束权力是其实现分权制衡的根本路径。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思想对现代各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具有相当的启示性价值。这一思想的根本局限在于以权力约束权力本身,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在权力制约中的作用。要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必须重视发挥公民权利的作用,即以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2.
刘溪笔 《魅力中国》2010,(23):343-344
本文从罗马的王政时期入手,以分析王政时期下由于权力集中而产生的阶级矛盾,贵族与绝对王权的矛盾,以及由于公民权扩大后出现的平民集团与氏族贵族集团的矛盾为背景,进而讨论为解决这些政治矛盾,在政治系统中元老院、人民大会和官员体系三者间的关系及其作用,即一种动态的相互制衡机制。这一动态制衡机制对罗马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苗旭 《理论观察》2005,(1):68-69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权力的配置及其制衡机制.它是我国公司制改革实践和立法中迫切需要完善的问题。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存在着缺陷。为此必须从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制入手.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民主思想是波普政治思想的重要理念。波普认为,现代社会政治的中心议题的范式需要从统治权转换到拓展和加强民主,用民主的方法控制和制衡公共权力的运作和实施,以证伪的方式检讨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  相似文献   

5.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又称企业统治结构或企业督导结构,意指企业内部机关设置及权力制衡的各项机制,它涉及企业机关权力来源、运作和权限,界定企业机关及其成员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是法学和管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缺乏制衡、效率低下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虽然我国《公司法》也力图按照国际惯例来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治理模式和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现实条件的缺乏,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未能在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权力的过度集中会引发其他行为体的权力制衡,鉴于国际体系中经常出现"制衡失灵"的现象,霸权何以维持成为需要解释的问题。现有文献大多从其他国家的角度思考为何出现"制衡不足",但是,作为有实力和意愿控制国际秩序的国家,霸权国不会消极等待其他国家的权力制衡,而会积极运用权力制衡维持霸权地位。作者提出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即通过使用话语策略在国内外建立话语共识和政策联盟,以维持国际霸权结构。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旨在建立国内政策联盟的内部话语制衡,二是旨在建立国际霸权联盟的外部话语制衡,三是旨在阻止潜在挑战的消极话语制衡。强大的话语资本和对霸权地位的追求让霸权国拥有话语制衡的先发优势。话语制衡也存在局限,容易加剧霸权国的不安全感和国际体系的不稳定。作者旨在探究霸权国如何通过话语层面的权力制衡进行霸权护持,并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例,增进对美国霸权话语策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刘小金 《黑河学刊》2004,26(1):10-15
按政治职责的不同进行政治分工,把各政治职能划分为不同部门,设置相应的政治机构行使各自的政治职权,各政治机构在政治地位上相互独立,在政治关系上相互制约,在政治力量上相互平衡,政治的整体运行推动各政治机构形成相互制衡的政治关系,这一制衡关系的客观作用约束各方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公正运作政治权力,又“强制”各方相互监督、相互抵制各政治权力的不当行使,权力滥用与政治腐败因此获得有效有力抑制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制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豫湘  甘霖  杜莉 《改革》2004,(4):103-105,125
运用效用函数分析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行为主体(股东、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制衡机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研究了大股东之间的权力争夺,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博弈以及股东与经理层的制衡,提出高度集中或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都不利于对经理层的监督和约束,而股权适度集中有利于形成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层公共权力是国家政治权力体系的基石。本文以村庄治理中公共权力冲突为切入视角,对农村基层政权中出现的四对权力关系产生的冲突分别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关于制衡农村基层公共权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肖承阳 《老区建设》2013,(12):10-11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集团所属企业的股权结构在逐步分散并呈现出所有者多元化的趋势。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三者之间关系也较之单一所有制下更加难以处理,特别是权力制衡机制的问题。着眼于企业集团公司中国有企业集团,从企业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产生的依据入手,在介绍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制衡机制的现状下,分析此格局形成的原因,并对优化国有企业集团权力制衡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的监事会由于监督权力不强,已成为公司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的有效标志之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监事会的有效监督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建国思想可分为四个层面——主权归属、政府体制、公共政策与政治发展道路。主权归属涉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问题;政府体制涉及国家权力的划分、监督与制衡;公共政策是一种典型的国家主导型政策取向;政治发展道路,是著名的"三阶段建国论"它既是孙先生的独创,又明显带有后发国家普遍具有的发展共性。  相似文献   

13.
分权和制衡学说的核心理论价值就是权力一定要受到制约。虽然它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具有很多缺陷。但是本文通过对分权与制衡的理论价值及其缺陷的介绍,对我国反腐败权力滥用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殊武 《乡镇经济》2006,(11):56-58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内各权力机关的组成方式,其实质是公司内各机关相互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这种权利制衡关系在实践中表现为某种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近年来,随着公司制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财务造假行为频繁发生。特别是在资本市场运行的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行为欺诈中小投资者、操纵市场等违法现象,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的结果。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范失真会计信息发生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梁华 《魅力中国》2010,(26):112-112,102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追溯权力产生的过程,解构权力在社会层面的起源、发展、运行等,对社会变革进行合理组织。进而也不难发现权力的制衡与监督也是贯穿始终的基调,运用社会发展理论,分析构建当代权力运行的良性互动,为权力的不断发展提供认识路径,也为改革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宾宾 《魅力中国》2014,(17):242-242
现代股份公司目所有权与擐营权分离,公司的控制权在股东会作用已极其微弱,董事会厦其指导下的经营层己逐步成为公司实质的控制者,故为制衡所有者与经营者之权力与利益关系,进而促使公司有效率的经营,是公司治理结构之主要目标。故本文,我们将讨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从中寻找对策,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王富华  张敏 《发展》2007,(11):83-84
众所周知,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被滥用,所以,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设立一个专司监督的机构是权力制衡的需要.为此,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都设立了监督部门.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改进后的多重均衡模型讨论权力与市场两个因素的关系,并对油价波动的原因做出解释。国际市场是权力主导下的规则体系。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油价波动反映了国际市场的供求结构,也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权力结构。权力介入市场进一步放大了供求双方的矛盾,扩大了石油“风险溢价”的区间,甚至引发石油危机和能源恐慌。预期因素是市场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反映。权力结构决定了市场结构。由于权力的介入,国际市场存在着超额需求和投机需求,从而使油价波动偏离正常的供求关系,波动周期也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麦迪逊从人性恶(人不是天使)的政治哲学的角度,提出必须对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共和政府进行控制.建立有效的分权与制衡机制,以防止权力的滥用,暴政的产生,进血维护社会公益与正义、确保民权.麦迪逊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对美国政治现实发展需求的一种反思和创新,融入了新的美国元素,是对洛克及孟德斯鸠等人分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说起制衡,人们自然会想到西方“三权分立”,以权制权的制衡制度。按照孟德斯鸠的设计,权力制衡是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以取得权力自然净化,保证权力不被滥用始终保持平衡态势的预期防范制度。虽然三权分立并没有使西方政权遏止腐败,并且也并不适宜于中国的实际国情,但它的制衡思想却是永恒正确的,它对于权力腐败的制约作用是不能抹煞的。古今中外反腐败的武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法制,一个是制衡,制衡与法制相比较,如果说法制是通过罪后制裁,达到罪前威慑,使人不敢犯罪,属滞后追究;那么制衡则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