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是讲究品饮的。中国人饮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佳的生活模式。品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文化丛中的一朵奇葩。“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人早已视饮茶为生活的一大乐趣,从天南到地北,从城市到乡村,或喜庆婚嫁,或探亲访友,或邀游赏景,或相聚闲聊,或开会座谈,或访问参观,或洽谈业务,或赋诗泼墨,或研讨学问,或工作家居,或饭前酒后,总少不了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  相似文献   

2.
阴秀文  刘兵 《走向世界》2012,(12):100-101
粤菜,品的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鲁菜不同,粤菜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在粤菜中,最常听到的就是“早午茶”或“下午茶”。睡到自然醒.品味粤菜香。粤菜给人们传递的并不是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融格调与品味于一体的悠闲生活。  相似文献   

3.
品茶有道     
偷得一闲品茶赏艺不但能陶冶情操,增添情趣,而且是当今快节奏紧张生活一种释放自我的方式。品茶的奥妙在于得尽其“无味之味乃至至味”中的精神,个中意蕴毋言。比如龙井茶,品的就是那种凌驾于俗品凡茶之上的太和之气;乌龙茶则要感受领略“岩骨花香”,品出独特的“岩韵”来。中国茶道博大精深,其实,真正的茶道是不可道的,正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相似文献   

4.
刘雨  宗爱迪 《走向世界》2015,(8):106-107
乙未年,初春,济南府,七茶居。乍暖还寒的初春,寒意丝丝。老屯茶城的正央位置,七茶居的六堡茶如约而至。对于喜茶的茶客来说,执一壶六堡茶,细品百味人生不失为一种随性姿态。六堡茶是宝。有人说,六堡茶是可以喝的古董。这源于它的出身,低调内敛,善处自然。它不与乔木争高低,不与天时斗强弱,不与地理抢优势,一年四季郁郁青青,灵动而顽强的生命力,锻造了六堡茶包容的情怀。六堡茶如人。,品过方知茶滋味。成熟的六堡茶与绿茶不同,绿茶追寻青春的热情,而六堡茶追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魅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相似文献   

6.
一种古方,能改变命运? “为了克服茶叶受潮发霉的缺点,祖辈受到酿酒的启发,想出了一种像酿酒一样来酿茶的方法,做成了一种酿茶.酿茶不易发霉而且越陈越香.这种酿茶方法历140余年留传了下来.”可惜,这种古方,并没有能够让Gary那个在大山里的家乡摆脱贫穷. 这个世纪初,山里孩子Gary成为了一名微生物学博士,辗转去加拿大与美国进行科研工作.业余时间,他对老家的茶曲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一个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食用的复方益生菌群,该菌群中的一种优势菌,有着只在茶叶中迅速生长的特性.不久,Gary还发现长期饮用益生酿茶,除了茶叶本身所具有的明目、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防癌的作用之外,还具有类似茶树菇和灵芝的作用,特别是有益气止咳、安神止头痛,理气抗脂肪肝、健脾养胃去风湿等功效.  相似文献   

7.
“千里之外闻茶香,踏青奔来品滇红;梦问同乡陆茶圣,《茶经》可否添内容。”在“滇红”故里品荼,真是一种别样的感觉……大自然的恩赐,让云南省凤庆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在这里,无论是山寨百姓家中那久久不灭的火塘边,还是在古驿道上马帮歇脚的箐沟旁、清澈的山壑清泉畔,甚或鳞次栉比的城市高楼大厦间,都无不萦绕着茶叶奇特悠远的醇香,无不跳跃着茶文化典雅动人的  相似文献   

8.
喻菊萍 《魅力中国》2014,(2):143-143
思品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思品教学中,学生情感的丰富、思想的孕育、精神的培养……都显得那么地与“众”不同,这也正是她的独特魅力之所在!思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该力求以“思品”的眼光去感受学生,以“思品”的内涵去感悟课堂,倾注人文教育,凸现人文本色,创设出富有生命力的人文课堂,使思品课生机盎漾、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我曾制定了一个中长期生活计划——每次出差都顺便买点当地的茶回来,自己品一品,说不定哪天能品遍天下茶,还能进一步研究茶文化。  相似文献   

10.
茶喻人生     
《发展》2010,(7):160-160
茶是什么东西?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相似文献   

11.
明朝茶课的解运,包括两种类型:一、官运茶课,即系官设茶运所以组织课茶的运输;二、民运课茶。所谓“民运”,实际上分为“商运”和茶户中之“大户运茶”两种形式①。本文着重对茶课解运制度及其运输形态进行分析,以期对明朝官统制茶业与茶马贸易的关系问题有所认识。一、“官运课茶”制的基本内容关于“官运课茶”,可以说是明初民运茶尚未展开的情况下所采用的运茶形式。由于明代茶马贸易主要集中在陕西排州、河州、西宁三茶马司,而朝廷易马所需之茶叶,最初则是由四J;I茶来承当的,这样,陕西茶马贸易就形成“川茶北运”的贸易格…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曾制定了一个中长期生活计划——每次出差都顺便买点当地的茶回来,自己品一品,说不定哪天能品遍天下茶,还能进一步研究荼文化。  相似文献   

13.
茶,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商机.霍宝爱茶,爱到将茶文化转化为茶产业. 同茶结缘,纯属偶然.2000年,老同学在济南投资开茶馆,请霍宝帮忙经营,当时对茶完全不懂的霍宝从零开始学起,不觉中被茶文化吸引,浸润其中,霍宝感受到茶的超脱与安静.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的饮茶文化杨本礼新加坡的喝茶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欣赏到的。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喝茶也是多元文化的一种。除了中国茶和英国茶之外,当地人最爱喝的“长茶”(StrechedTea)已成为观光客最欣赏的一种表演艺术。所谓“...  相似文献   

15.
巴家伟  欣蔓 《东北之窗》2014,(22):48-49
正日前,一位台湾女士特意来大连,专门指导大连的消费群体如何品鉴、使用橄榄油。这位女士叫吴文玲,是某橄榄油中国区经理,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位获得意大利国立橄榄油协会认证的高级品油师。品油师?这是一个什么职业?油,还需要品吗?通过吴文玲,品油师逐渐被揭开了神秘面纱。说起品油,吴文玲有讲不完的"课":"好酒好茶都是品出来的。品油师其实和品酒师、品茶师是一样的,都属于一门古老的技艺,只不过它源自欧洲。"  相似文献   

16.
发挥城市高能级优势,发展具有远程辐射力的产业.按照“中心地“理论,任何一种需求品都有一定的合理的市场空间范围.   一个城市的能级越高,越有可能在高层次的需求品中参与竞争,并且配合众多低层次的需求功能,建设成为规模较大的城市.   ……  相似文献   

17.
3月,茶农采茶露出的灿烂笑容,茶商收茶的忙碌身影,茶厂制茶设备不停运转的声音,以及茶客品尝焕古贡茶后竖起的大拇指,都向世人诉说着——紫阳焕古的春天是茶香四溢的季节. “我家种了12亩茶,去年卖鲜叶挣了3万多元,今年把夏秋茶算上,估计能多卖2万元吧.”东河村一组村民金行兵说. 像金行兵这样的种茶大户,在焕古镇比比皆是,20亩以上的种茶大户超过100户.全镇共有茶园2万亩,人均1.3亩,去年产茶574吨,实现综合产值1亿元.  相似文献   

18.
<正>一般来讲,企业产品多元化后可供选择的品牌策略主要有“一牌多品”和“一牌一品”两种策略。“一牌多品” 策略是指企业多种产品或全部产品共用一个品牌。采用“一牌多品”策略最大的好处便是新产品能享用成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以较低的营销成本,“搭便车”销售。但品牌延伸对新产品的带动力是有局限的,只是在“新产品与  相似文献   

19.
藏茶”也称为边茶,是内地销往藏区的专供茶,其叫法很多,有“西番茶”、“乌茶”、”马茶”等。在元代,松、潘、黎、雅地区藏族所需的茶叶已单独形成一个种,叫“西番茶”,以别于腹地所饮的各种川茶。对于藏族来说,茶是“生命之源泉,天神所赐的甘露”。由此  相似文献   

20.
茶被誉为绿色金子。中国人自古就有品茶、品好茶的习惯。古人有“鲜明香色凝云液,清澈神情敌病魔”、“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的诗句,足见他们对茶的认知。每每约三两知己品茶,脑际中时常会浮现古代文人雅士茶楼饮茶赋诗或是闺秀佳媛凉亭下举杯品茶时那种闲情逸致、释放情怀的情景。我曾去过一些茶楼,但让我感觉品位高雏、心境怡然、能释放生活压力和浮躁、具有浓烈茶文化气息的莫过于金花茶坊。金花茶坊星以总经理刘金花的名字命名的。她既非政坛要员,亦非商界巨腕,更没有影视明星的耀眼光环,但她的名字却如清香浓郁的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