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这些令国人为之骄傲的装备,都使用了宝鸡高新区宝钛集团提供的关键性稀有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2.
人·事     
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1日零时0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3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4个系列,具备了发射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的能力,先后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并多次为国外成功发射了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十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第一颗通讯卫星上天本刊讯马来西亚第一颗通讯卫星“马来西亚东亚卫星一号”1月13日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宇航发射中心升空成功,从而使马来西亚成为世界上又一个在太空拥有自己卫星的国家。“马来西亚东亚卫星一号”是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并由欧洲阿丽亚娜宇航公...  相似文献   

6.
“实践六号”03组卫星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日前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投入使用的航天发射工位成功发射。该发射工位成功地投入使用,表明中国极地轨道卫星发射又增添新的测试发射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9,(6):30-31
42年前的6月17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此前两年零八个月,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此后两年十个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8.
上海报道第四届上海科学技术博览会于上月闭幕,是'97上海科技节的主体活动之一,上海市委市政府贯彻"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此次博览会内荟萃科技成果6000多项,以实物、样品。样机、模型、图片、录像操作演示等形式予以展示。本届科技博览会首次展出体现上海高科技水平的大型科技成果实物:航天局科技人员在上海市务方支持下,研制成功的长征四号火箭、红旗二号导弹、风云一号卫星、最近成功发射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卫星以及云图接收装置等,布置在上海体育馆外展区,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广大市民能亲眼目睹火箭的…  相似文献   

9.
闵桂荣院士是中国航天器热控制技术学科创建人之一。长期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工作。负责完成了我国多项人造卫星的热控制任务,并在航天器热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系统和创造性的成就。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领导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多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自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至今,我国的航天工作者励精图治,开启了我国科技史上的航天盛世,中国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卫星体系,实现了神舟载人飞船出舱的伟大壮举,成功放飞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探月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深空探测也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中国人民受尽屈辱。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1.
越南计划发射首枚通讯卫星本刊讯据越南邮电总局官员透露,越南政府正在研究该国的第一颗通讯卫星发射计划,并希望在2000年完成发射工作。这颗卫星的价值大约是2亿至5亿美元。据该官员称,越南可能要花上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向国际电讯联盟提出的登记申请获得通过和实...  相似文献   

12.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科技迈出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十年来,中国长征火箭已经实施了22次商业卫星发射,成功地把23颗外国制造的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今天.运行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上空的这些卫星上的数百个转发器已成为各国通信业务的重要的信息通道。中国航天工业用长征火箭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为全球和地区的  相似文献   

13.
曹寄奴 《改革与开放》2012,(24):155-156
教育优先发展的问题缘起及其历史渊源存在三个基本点,一是“二战”后学者对“经济增长剩余之谜”的探究和求解,二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产生的“人造卫星效应”,三是改革开放初教育发展的“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2月19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传出喜讯,我国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在当日19时39分,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再次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准确送人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全年发射任务的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一年中,长征火箭共进行了6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上了预定轨道。这10颗卫星全部是国外制造的,其中9颗是美国生产的,有1颗是法国生产的。一年中实施6次发射,全部发射外星,并发发成功,着实为我们的民族争得了尊严,并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其中凝聚着许多航天人的血汗,也饱含着一位化学工作者的艰辛和才…  相似文献   

15.
环球纵横     
太空卫星知多少自1957年原苏联向太空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截止1994年7月底,人类共向太空发射了4511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有100颗是军事卫星。发射卫星最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依次是:前苏联(独联体),2908颗;美国,1246颗;日本,63颗;国际通信卫星组织,44颗。目前拥有人造地球卫星的3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中,只有9个国家和组织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射的,它们是前苏联(独联体)、美国、欧洲空间机构、日本、中国、法国、印度、以色列和英国。截止1993年底的4446颗卫星中,有68.5%为技术开发卫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视野     
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准确返回   北京时间 2001年 1月 10日 1时零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国曾于 1999年 11月 20日首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按照研制计划,将发射多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发射的“神舟二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视野     
我国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SARS病毒快速检测荧光探针问世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用荧光染料和D…  相似文献   

18.
媒介速递     
《自然》实现量子信息百公里隐形传输8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量子信息因其传输高效和绝对安全等特点,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IT技术的支撑性研究,并成为全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领域。"在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2010,(8):77-77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公司近日宣布,将于9月11日利用H2A火箭,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导"号准天顶卫星。这是根据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开发计划发射的第一颗准天顶卫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闻出版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正在面对这个课题,而且不可避免的要去实践这个课题.一、国外报业出版业集团的情况近代报刊业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伴生物,最早的印刷报纸是意大利于1566年出版的单张报纸《威尼斯公报》,到20世纪前半期,新闻事业除文字印刷、电报播发外、又增加了新闻摄影、新闻纪录片、广播和电视等宣传工具,并继续向电子化发展.最早的电视广播是英国于1936年11月开办的,美国到1941年7月1日才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即纽约WMBT电视台,1954年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次播出彩色电视.到50年代未,全世界开办电视的只有50个国家.全世界第一家广播电台于1920年10月在美国诞生,即宾夕法尼亚洲匹兹堡市私人经营的KDKA电台.1965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商用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