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亮  何淼 《当代经济》2017,(35):65-67
产能过剩是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综述对产能过剩的定义、成因、内在机制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抑制理论入手,分析信贷错配是如何通过引起企业过度投资而加剧产能过剩的.分析信贷错配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深入分析信贷错配对产能过剩的影响:信贷错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过度投资水平从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建议政府减少对信贷资源配置的于预.  相似文献   

2.
郭伟 《经贸实践》2016,(1):37-38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只要充分的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自我调节的作用,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去,就可以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矛盾和危机.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河南省实行走出去后取得的成效,然后分析了河南省在继续推行产能过剩跨步走出去措施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最后探讨了河南省实行产能过剩快步走出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丁凯 《经济》2014,(6):30-33
正当下国际市场持续低迷,我国国内需求趋缓,众多行业产品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普遍经营困难。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要缓解,还应积极主动创造外需"走出去"。那么,"走出去"要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走出去"呢?  相似文献   

4.
从上市公司层面的微观视角研究产能过剩成因,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3—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信贷资源配置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中国金融抑制的背景下,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供给对企业产能扩张形成外部激励,降低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了产能过剩的概率。政府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干预导致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严重。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也会导致企业的产能利用效率下降和产能过剩严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行业性产能过剩的微观基础——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对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去产能”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投资潮涌"理论,指出技术水平落后的基本国情与产能过剩屡禁不止的现状之间存在联系。在产能过剩的形成阶段,技术水平落后会影响市场的投资决策,引发和加剧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治理阶段,技术水平落后会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产品出口,主要表现在因为技术水平低下形成落后产能淘汰障碍和产品"走出去"障碍,两者都会减缓过剩产能释放的过程,形成大量闲置产能。基于此,笔者提出从技术进步视角研究产能过剩问题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5):F0003-F0003
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回稳,行业信贷“有保有压” 12月3日,民生银行广州分行信贷人士透露,12月1日前后,人行广州分行辖内各银行陆续接到《关于调查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情况》的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直接影响到经济结构,当前,由于信贷投向集中,使得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和部分产业资金支持不足、大型企业流动性充裕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现象并存,导致某些优势行业过度膨胀、而薄弱环节越发羸弱  相似文献   

8.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新方向,提出要加强和中国周边国家的合作.考虑到中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和周边部分国家的国情,作者认为我国可以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化解了国内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产能过剩已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发挥大国经济主导优势,通过全球战略转移、技术创新、制度保障等途径化解过剩产能;而以韩国为代表的国家发挥后发优势,通过体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途径化解过剩产能。总结国际经验,我国有效化解过剩产能的措施包括: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全球纺织大国,纺织企业"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我国还不能称之为纺织强国,纺织企业效益普遍不高,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实施"走出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基于全产业链和全球资源整合视角重构国际纺织分工格局,是提升我国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纺织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资源错配、政府干预与新兴产业产能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满凤  刘熙  徐野  邓云霞 《经济地理》2019,39(8):126-136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大难题,从2009年以来,我国诸多行业饱受产能过剩之苦,即使是光伏、风电行业等新兴产业也不例外,低端重复建设、资源错配、政府不当干预等是导致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建立生产要素模型从理论上研究资源错配、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风电行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要素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严重阻碍了产能的释放,致使低端产能堆积;化解产能过剩有赖于资源配置优化、削减投入冗余。然而,不恰当的政府补贴、政策性银行的信贷倾斜,以及低价出让土地等干预手段却削弱了资源配置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且这种削弱作用对产业链下游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低端锁定"的同时,更应转变政府扶持政策,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破解新兴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下,银行信贷政策需规避过剩产能产业领域,积极引导地区及行业优势产业发展,江苏地方经济基础良好,在现阶段需注重去除过量及劣质制造业产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现代服务业产业,本文以江苏省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历年来面向各大行业信贷投放的情况,分析商业银行与产业结构优化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以来政府投资规模大幅增长,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明显,银行信贷存在风险。控制信贷风险,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及产业结构,实现贷款均衡合理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信贷危机的成因、体现和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概括分析,形成以下两个观点:(1)从需求角度来说,不仅要从拉动内需入手,"走出去"也至关重要.(2)从供给角度来说,无疑压缩产能是解决过剩最为迅速且有效的方法,但要科学"去产能".从以上两个视角出发,得出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其实是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产能过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金融机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践行者和服务"走出去"的主导力量。在"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走出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走出去"企业对支付结算、项目贷款、并购贷款、经营性贷款、结构化融资、全球现金和风险管理及信息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亟需一个更加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在该体系中,金融机构的全球布局应更加完善合理,参与国际大型信贷、并购和国际金融市场业务的能力大幅提高,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6.
周红英 《经济师》2014,(10):168-169
受经济下行影响,钢贸、造船、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领域以及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微企业成为不良贷款的"灾区"。在多重因素叠加下,银行不良信贷仍将持续。文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从客观经济环境影响、银行内部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行业产能过剩评估体系理论回顾与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晔 《经济问题》2007,(10):50-52
行业产能过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与深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问题,构建产能过剩评估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源头治理"措施,是当前产能过剩研究领域的重点所在.回顾分析产能过剩评估体系研究现状,以企业景气调查理论作为构建产能过剩评估体系的基础与切入点,力求提出一个以"动态评估产能过剩指标体系"为核心的预警监测机制,为改进行业经济监管建立一套实用的预警载体.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铁路行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机遇,但铁路企业"走出去"也面临诸多商业化的挑战。本文从铁路企业的战略定位、融资模式、税务筹划、法律风险规避等角度出发,提出对铁路境外投资项目中交易结构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吕家进 《环境经济》2013,(12):39-40
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化解产能过剩和推行绿色信贷作为提升银行管理水平和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而且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再满足于仅仅向装备制造商购买商品,而是更加倾向于以PPP模式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与经营中,以解决融资问题,并促使供应商更好地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该文研究了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PPP模式"走出去"相关案例,提出适合PPP模式"走出去"的装备制造行业类型,对"走出去"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