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长期以来,日元套息交易一直是市场交易的主旋律,只是在全球低利率的环境下,日元套息交易的角色才被美元取代。然而近期美联储对退出政策的放开,加大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  相似文献   

2.
以往发生的金融危机或多或少与国际炒家直接冲击主权货币或经济体系有关。近年来国际金融动荡出现了新形式,日元套息交易成为市场波动新根源。长期低利率及弱日元政策使日元成为了全球套息交易的主要目标。而对冲基金则是交易活动的最大参与者。在新的金融波动形式下,要防范国际市场风险,除了继续加强市场监察,尤其是加强对冲基金的监管;有关方面也应密切关注日本经济数据的变化,了解日本汇率、利率的政策走向,掌握日元资金变动的情况,防止日元利率、汇率突然变化可能给国际市场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国际套息交易,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大发展与各国央行的升息周期而盛极一时,同时日元也成为了其中的主角而大出风头。近期欧洲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等实施了一系列对外汇市场影响重大的动作,而笔者认为,在本轮量化宽松的背景下,套息交易和日元已难以成为市场的主角而重现当年风采。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管理》2012,(6):60-61
年初以来,商品货币明显走强,无论从直盘还是从交叉盘来看,商品货币均表现出了相对优势。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日元交叉盘。到目前为止,纽元/日元年内涨幅已经高达12%,澳元/日元和加元/日元涨幅也分别达到10%和9%。这些情况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走势,套息交易活动有再次兴盛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论文集萃     
《证券导刊》2011,(43):12-12
全球套息交易的机制、根源及规模测量 作者:韩剑 《经济学家》2011年09期 【摘要】:套息交易是对货币间利差投机的行为,是近年来国际外汇市场一种主要的交易手段。套息交易导致资本的无序流动,汇率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和破灭。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TVP-VAR模型分析人民币套息交易对中国对外开放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重点考察套息交易的规模与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研究发现:未引入套息交易的三变量模型表明,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改革前后,中国对外开放货币政策框架呈现出从“三元悖论”逐渐趋向于“2.5元悖论”的现象;引入套息交易的四变量模型表明,中短期内该政策框架符合“二元悖论”特征,且套息交易规模的增大会显著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而长期内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证券投资项目的开放程度越高,套息交易规模越大,且货币政策独立性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7.
近期日元表现出众。兑美元不断走高,大有扭转自2006年夏季套息交易引发的跌势,三个月 LIBOR 美元利率与日元利率之差已经由之前的4.76%降至4.00%。随着全球经济放缓隐忧的渐渐浮现,日本投资者正加速将海外资产汇回国内,对日元构成利好支撑。鉴于此,有分析指出日元兑美元最终将涨至101.25,或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涨6%,日元贸易加权汇率将随同涨至130,日元长期疲软走势似乎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8.
套息交易由来已久,它总是伴着经济的繁荣"随风潜入市",嗅着风险的气息又"撤离急匆匆"。市场因套息交易的到来而虚假繁荣,资金流频繁、交易活跃,又因套息交易的离去而备受冲击。"套息交易"(carry trade),原本是指投机者利用两国货币之间的利率差距,以低利率借入一国货币,再兑换  相似文献   

9.
陈思翀  刘静雅 《金融研究》2018,456(6):73-90
本文基于动态资产组合最优权重的变化研究套息交易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将人民币套息资产、美元无风险资产和美元风险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构建国际投资组合,计算动态最优权重并考察其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汇率及利差等状态变量随时间发生改变时,套息交易资产组合的最优权重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且能显著地解释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变化,但套息交易的资产配置并不是导致当前我国资本流动出现趋势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崔翔鹏 《中国外汇》2009,(16):49-49
长期以来,日元作为国际外汇市场套息交易的融资货币,其走势与各国息差以及全球风险偏好情绪息息相关。自2008年8月百年一遇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之后,日元汇率跌宕起伏。而在经历风暴一年多以后,当前世界经济似乎出现了复苏的“萌芽”,日元兑美元汇率将韦向何方7  相似文献   

11.
近期,道指跌破美国政治经济重要心理支撑9000点,德国第二大房贷商许珀银行破产危机激发了全球股市急剧下跌,市场已开始消化美国救援计划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恶化的欧洲信贷危机将和美国银行危机共同产生全球性连锁反应。对风险敏感度很高的短期套息资金纷纷撤出股市,资金加快回流日元套息,日元汇率再创2008年3月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日元作为国际外汇市场套息交易的融资货币,其走势与各国息差以及全球风险偏好情绪息息相关。自2008年8月百年一遇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之后,日元汇率跌宕起伏。而在经历风暴一年多以后,当前世界经济似乎出现了复苏的“萌芽”,日元兑美元汇率将韦向何方7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管理》2010,(10):52-53
套息交易的存在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货币之间存在稳定的利率差异,利差越大,套息交易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二是稳定的市场环境,套息交易是一种追求利率差异的被动投资策略,如果市场环境恶化,基础汇率的急剧波动可能会轻易的导致资本损失超过利差收入。  相似文献   

14.
动荡的金融市场成全了日元的强势,却加剧了其他货币的波动风险。大型金融机构连报次债亏损业绩,全球股市纷纷暴跌,市场风险厌恶情绪骤起,风险投资了结,套息交易平仓,高息货币被抛,一时间欧元、英镑、澳元等高息货币兑日元连连受挫,与之前欧系货  相似文献   

15.
动荡的金融市场成全了日元的强势,却加剧了其他货币的波动风险。大型金融机构连报次债亏损业绩,全球股市纷纷暴跌,市场风险厌恶情绪骤起,风险投资了结,套息交易平仓,高息货币被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划分了日元利差交易的类别,并分别估算了三种不同形式下日元利差交易的规模,认为利差交易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资产交易,因此应高度重视资产价格波动对利差交易的影响,同时也应关注日元在利差交易中被大幅低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近期日元表现出众,兑美元不断走高,大有扭转自2006年夏季套息交易引发的跌势,三个月LIBOR美元利率与日元利率之差已经由之前的4.76%降至4.00%。随着全球经济放缓隐忧的渐渐浮现,日本投资者正加速将海外资产汇回国内,对日元构成利好支撑。鉴于此,有分析指出日元兑美元最终将涨至101.25,或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涨6%,日元贸易加权汇率将随同涨至130,日元长期疲软走势似乎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18.
日元套利交易的形成机制及其波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收益率平价”的角度,探讨了日元套利交易的引发机制,认为日元套利交易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同涨同跌,但同时日元也将承受更多的无序波动;由于日元相对低利率的局面还将维持,日元套利交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19.
次级债危机的嚣张气焰似乎仍未熄灭。2007年12月12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银行宣布采用定期资金招标工具向金融市场联合注资,预计将向金融机构提供640亿美元的流动性。五大央行的举动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对市场短期流动性增加以及美国经济将避免进入衰退的预期,令投资者套息交易的热情被重新激发,然而这种套息交易的热情是否会随流动性的增加而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0.
王涛 《中国外汇》2007,(1):55-56
全球利率市场的走势格局似乎为套利交易搭建了适应生存的温床。2006年,日元在低利率水平的左右下成为套利交易攻击的对象。2007年,日元、欧元、英镑升息有望,美元降息在料,在各国央行利率政策的大调整下,日元还是套利交易的对象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