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9月27日,股神巴菲特亲手将一辆F3DM钥匙交会给比亚这汽车车主,此时,比亚迪汽车迎来了销售突破100万辆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2.
从电池到汽车,这一步的跨越曾经给比亚迪带来无数质疑。现在,借助F3的畅销,完全没有造车经验的比亚迪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王传福的汽车之路似乎越走越开阔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今年截止到11月份,比亚迪F3销售已经突破5万辆,其中1-9月比亚迪F3累计销售36725辆,同比增长276.13%。除了销量的增加,比亚迪在电动汽车开发、模具制造、发动机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众多突破,所有这些都使比亚迪这家老牌民营企业再焕新颜,位列此次100家快公司评选之快速成长公司。  相似文献   

3.
比亚迪汽车2003年成立以来,截至2010年产销超过100万辆,创造了自主品牌汽车的神话。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独特的分销渠道发展战略,可是,自2010年开始,有100家以上的经销商退网,比亚迪汽车经历渠道危机,销售同比下滑严重。本文从渠道产品管理和渠道成员激励管理入手,分析比亚迪渠道危机成因及对策,提出产品管理角度和成员激励管理角度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太阳能汽车是他的,同时也是比亚迪的终极梦想。他更像当今企业界内的堂吉柯德。巴菲特的入股,比亚迪股价大涨,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努力;刚刚上市的新款A00轿车F0一个月便突破了1万辆的销售佳绩,比亚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4月3日,比亚迪官方突然宣布:“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未来,比亚迪在汽车板块将专注于EV纯电动和DM插电混动汽车业务。”彼时的比亚迪,刚刚实现月销量突破10万辆。时至今日,2023年前9月,比亚迪销量超过207万辆,月销量实现不断提升,全年销量正向着300万辆冲击。那么,作为当今市场中唯一的“中间派”售后服务模式,比亚迪能否为不断增长的新能源车主提供优秀的售后服务呢?  相似文献   

6.
文芳 《新财富》2009,(11):82-84,86,88-93
比亚迪秉承在电池领域获得成功的垂直整合术,在汽车领域再次演绎了后发先至。2009年上半年,其汽车销售达18万辆,超过2008年全年销量,营业收入88.77亿元,对总营收的贡献度超过55%。2009年1-9月,比亚迪F3销量达19.31万辆,为旗下销量最大的单一车型。其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比亚迪案例给正在并购胎动中的中国车企一个启示:自身如果没有独特的整合法则,收购并不能带来协同效应,曾经依靠并购迅速攀升至世界前三甲的美国三巨头,目前正承受大肆并购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市场》2011,(1):24-24
比亚迪自己说2010年是”品牌年”,今年比亚迪完成了100万辆的销售突破,年末的广州车展对比亚迪来说.就更像是一次完美的”答谢演出”。1785平米的超大展台加上全系车型,以及新车G6、G3R、L3MT、E6、S6等.比亚迪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备的产品线。而独具匠心的展台设计,更是为比亚迪的。答谢演出“添上了完美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工业建基于商用车,多年来,高用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驱动主力。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乘用车市场火热跟进的情况下,两用车依然保持了大于50%的市场贡献度。2003年,全国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41.92万辆.轿车销售197.16万辆;2004年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74.46万辆,轿车销售232.65万辆,然而,2005年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市场结构终于由不断的量变引发了质变。19月.全国汽车销售413.62万辆,其中商用车13330万辆.乘用车280.32万辆,商用车对汽车市场的销售贡献度降为32.23%.商用车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春天的车市,非同寻常。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销量又呈现出久违的高速增长,甚至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大有再次井喷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中国乘用车销量接近100万辆,其中3月份的销量超过40万辆,创下历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而根据今年1—3月份的销售走势分析,今年全年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400万辆。这一数字将使中国市场超越日本汽车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市场的第二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0.
王边 《中国品牌》2014,(12):36-37
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世界20家最大汽车公司之一。自2002年组建了北京现代汽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现代汽车在中国已走过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2013年12月23日,北京现代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年销售100万辆、累计销售500万辆庆典暨品牌战略发布会。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10,(2):79-79
作为土生土长的年轻车企,比亚迪的成长并非单纯来自于对技术方向的把握,还在于出色的营销能力。2009年在全球汽车市场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一枝独秀,比亚迪汽车的销量达到448396辆,较2008年销量增长了162.40%。2010年,我们的目标为80万辆。  相似文献   

12.
张欣 《新财富》2003,(7):106-107
1992年中国汽车生产在历时近四十年后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当年增速达49.79%),2002年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万辆(当年增速达38.49%)预计2003年有望逼近400万辆大关。与此同时全社会的汽车保有量到2002年底已突破2100万辆,比1990年增长近3倍。  相似文献   

13.
<正>重要的不是甩掉对手,而是引领技术突破一组数据,折射出了汽车市场的暗流涌动。吉利汽车,2021年全年汽车产销100多万辆。吉利2021年全年汽车产销74万辆。衡量车企的价值,汽车产销指标是核心指标。因为它关乎消费者的认可,关乎品牌的拓展能力,关乎车企的既定座次。作为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领"C"位的比亚迪,为何全年汽车产销落后于吉利?为何比亚迪甩不掉"吉利"?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超过130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年销量刷新了全球历史记录。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市场,曾创造出年销售新车1700万辆的历史记录。从2009年开始,世界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由美国变成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市场》2008,(31):24-26
2007年,深圳市销售汽车新车206783辆,首次突破20万辆,北京、上海和广州销售量分别为43.5万辆、26.6万辆和16.7万辆,深圳汽车新车销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占广东省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比重超过34%,是华南地区汽车销售第一大市场。本报告对2007年全市汽车新车销售数量、车型和品牌布局、市场特征以及经销商经营状况作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我们的汽车销售创造了1806.1977辆的世界纪录(超过了美国1700万辆的历史最高纪录)。这本是值得大大欢呼的事,但媒体的反应却并不热烈,完全没有了2009年汽车销售突破1000万辆,达到了1364万辆时的激睛,似乎我们的热情在年终北京限车引发的抢购风潮中耗尽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车市未来的茫然。那么,今年的汽车市场的发力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渠道为王”是汽车企业公认的营销真理。汽车销售市场是典型的“渠道为王”,控制了销售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掌握了汽车销售市场的命脉。近两年中国车市可谓相当火爆,而自主品牌比亚迪汽车表现的也最为抢眼。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比亚迪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20万辆,创造了历史销售新高。然后,销售业绩的背后却是形同传销的疯狂扩张、部分新建销售网的大量提车,以及厂家按任务分给各地经销商的提车量在支撑着销量的提高。众多金牌经销商的集体退网将比亚迪的渠道危机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那样一个一直以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模式,在今天爆发出了如此之大的危机?在这个自主汽车品牌高速发展的背后又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呢?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汽车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中国汽车工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加入WTO后的五年间,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长了3倍。2005年汽车年产量570万辆,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20万辆,一举跃进世界前三位。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1953年7月15曰,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到1978年中国汽车年产量还只有14.91万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09年汽车年产量突破了1000万辆。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产销数据显示,比亚迪年销售汽车45万辆,同比增长2.27%.从增长速度看,似乎并不那么吸引人.但与之前人们对比亚迪的不看好相比,这个数字还是很引人关注的. 2010年,比亚迪遭遇了挫折,爆发渠道风波.许多经销商要求退网,企业及产品形象严重受损,市值也大幅缩水.紧接着第二年,比亚迪首次出现亏损.当时,国内外观察家普遍认为,比亚迪已经陷入了创业以来最深的谷底.有人甚至认为,比亚迪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