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晓青 《中国外汇》2010,(17):60-6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地方性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在开拓外汇业务的过程中遇到了资信问题,具体表现在国外银行不接受这些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信用证,纷纷要求对这些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加具保兑。由于客户又不愿意承担额外的保兑费用,因而易引起客户的不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银行希望中国的大银行能为其提供转开信用证的服务。另外,  相似文献   

2.
金赛波 《中国外汇》2013,(18):24-27
2011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表明,即使已经进入银行保证金账户的保证金,银行仍会失去质押优先权。这一点值得国内所有商业银行注意。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开立信用证(包括国内证)、备用信用证和银行保函及至出具承兑汇票的时候,均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收取不同百分比的保证金。国内许多银行的做法是将该客户在不同时间进行的不同种类的交易项下收  相似文献   

3.
朱宏生 《中国外汇》2011,(17):37-39
最近几年,国内信用证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内信用证与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成为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的重要手段。但国内信用证法律纠纷案件也在持续增多。为什么卖方融资银行的善意第三人地位没有得到法院的认可?卖方银行凭借对开证行的信赖为卖方办理低风险融资却遭受了巨额的损  相似文献   

4.
李金泽 《金融论坛》2004,9(6):35-39
打包放款是与信用证有关的贸易融资形式之一.国内商业银行在打包贷款的操作上虽然存在一些分歧,但在定性上是基本一致.从法律关系来看,打包放款是一种融资法律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信用贷款,它与信用证有密切的关联性.银行在办理打包放款业务中通常都要求申请人提供信用证正本作抵押.打包放款存在诸多风险,尤其是客户的资信能力风险;信用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风险;开证行的偿付能力和开证行所在国家的信用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风险,并采取严格审查贸易真实性、合法性,留存信用证正本,监督借款用途以及要求第三方担保等措施来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因开立信用证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涉及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复杂。从法院审理的信用证纠纷案件结果看,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开证银行败诉告终,商业银行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信用证纠纷的法律问题研究对于保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防范信用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打包放款是与信用证有关的贸易融资形式之一。国内商业银行在打包贷款的操作上虽然存在一些分歧,但在定性上是基本一致。从法律关系来看,打包放款是一种融资法律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信用贷款,它与信用证有密切的关联性。银行在办理打包放款业务中通常都要求申请人提供信用证正本作抵押。打包放款存在诸多风险,尤其是客户的资信能力风险;信用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风险;开证行的偿付能力和开证行所在国家的信用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风险,并采取严格审查贸易真实性、合法性,留存信用证正本,监督借款用途以及要求第三方担保等措施来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马业松 《新金融》2000,(7):26-29
授信是指银行为客户办理贷款、承兑、担保、开立信用证及其他贸易融资等具有授予银行信用性质的业务,综合授信管理是银行对客户办理上述业务的统一管理.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为防范经营风险采取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间业务     
中国业务是银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的总称。具体业务主要有:①汇兑业务,客户将现款交给银行,由银行汇给客户指定的第三者。②信用证业务,客户委托银行向异地卖主支付贷款的商品信用证业务和客户将一定现款交与银行换取—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质是市场竞争的倒逼机制付之阙如。目前中国实行的对商业银行准入管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动与业务创新。与国内屈指可数的银行数量相比,美国除去花旗等大型银行外,有上万家的社区小型银行。这些小型银行为了生存发展,努力寻找市场机会,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丰富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银行竞争形势需要,各银行机构均推出了许多便民服务措施与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客户需求,也促进了自身业务的发展。然而,银行机构客户服务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整体形象和行业声誉,又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商业银行应不断提升对客户的服务功能。一、商业银行客户服务功能存在的问题(一)客户服务对象歧视明显。一是柜台歧视。纷纷增加人财物投入,开设装潢越来越考究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信用证信用证是由银行依照客户的要求和指示,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信用证方式有三个特点:一是信用证不依附于买卖合同,具有独立性。二是信用证属于纯单据业务,凭单付款,不以货物为准。只要单据相符,开证行就应无条件付款。由于银行从事的是金融业务,银行不  相似文献   

12.
背对信用证(BACK-TO-BACK LETTER OF CREDIT)又称转开信用证,是银行应客户要求以客户收到的买方通过另一家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主证或原证)为基础,另开一张内容相似的新信用证.这种信用证在国际三角贸易中应用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促进了银行各项业务发展.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背景下,为了满足广大商家发展进口贸易的需要,创造银企双赢的局面,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信用证项下的海外代付业务、非信用证项下的海外代付业务、境内银行的代付业务,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代付业务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间监务收入是商业银行翻润新的增长点之一.并作为商业银行改善利润结构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受觋商业银行的关注和重视。在中闾业务南场竞争较弱时期。商业银行面甸客户提供了许多附带性的免费或暂不收费形式的金融服务,客户也习惯享受这些不收费性质的服务,一旦商业银行开始收费或者恢复收费.部分客户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或难以接受。对商业银行收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质疑,社会舆论也纷纷予以关注,本文结合一起电话银行年服务费纠纷案蜘的生效翔决.对其中涉及的商、监银行收费法律问题和操作规则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和交流了几点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丁岩 《中国金融》1999,(4):27-27,30
由于历史形成的业务分工和管理模式,国内各商业银行多年来普遍采取授信业务分散管理的模式。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对同一客户分头授信,本外币业务分割授信,对贷款、贴现、承兑、保函、信用证等分散授信。随着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品种的增加和客户授信需求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臧运清 《济南金融》2001,(12):56-56
信用证业务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结算手段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有关立法较为滞后。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客户之间因信用证垫款或押汇纠纷不断出现,而法院的认定与银行实务存在矛盾。我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必然要进一步发展,信用证结算业务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相关纠纷也会越来越多。笔结合具体案例,对信用证下提单所有权的法律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商业银行品牌相关问题概述商业银行品牌是指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在其产品开发、管理、销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其他银行有明显区别的、被客户乐于接受和一致认同的银行产品,以及被客户信任和依赖的银行本身。一个完善的银行品牌是产品服务质量、银行形象两方面内容的完美融合。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银行品牌具备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品牌特点,首先,商业银行品牌本质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企业通过远期信用证融资整个银行进口开证业务的占比越来越大,因远期信用证而引起的结算纠纷屡屡发生,给银行资产和信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远期信用证业务在银行结算方式中起步较晚,有些银行没有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开立远期信用证的操作规程,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办法。难免出现违规、越权现象,加之在转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效益下滑,资金匮乏,导致国家银行的这些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在日益的显露出来。对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银行开立远期信用证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包括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宏观风险意识主要由三个方面决定。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包括:(1)主权风险。①考虑该国家付款是否有可能性(如俄罗斯、越南、伊拉克);②考虑该国家愿意不愿意付款(如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外管、投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进口信用证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业务这一目前国际贸易中普遍使用的融资和结算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商业银行进口信用证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针对进口信用证存在的进口商的信用风险、银行内部管理风险、单据和货物欺诈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探索商业银行应对进口信用证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证业务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结算手段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有关立法却较为滞后.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客户之间因信用证垫款或押汇纠纷不断出现,而法院的认定与银行实务存在矛盾.我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必然要进一步发展,信用证结算业务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相关纠纷也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