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外资在房价走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轻视甚至忽视其存在。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限外政策仍然持续,但我们认为外资对国内房市从长期看还是看好的。  相似文献   

2.
曲秀轶 《金卡工程》2009,13(6):245-245
尽管我国的外资并购法律法规已经初步确立,但各规定散见于许多法律法规中,而且从这些法律法规的形式上看,大多是行政法规,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效力低;从内容上看,立法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各种法律渊源并存,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完备性,甚至相互冲突,可操作性差,不利于规范我国外资并购行为,在此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外资并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周伟 《证券导刊》2013,(16):53-54
我们认为,尽管中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但海水淡化是作为我国战略资源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方面还是以国家或国有企业投资为主,不会引入大量外资或个人投资者。在设备采购方面,除国内技术不能达到的核心设备外,都会以采购国产设备为主。海水淡化市场启动,中低端设备制造商受益最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证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世与如何迎接阔际竞争问题 虽然证券业在中国属于幼稚产业,从短期看我国可以根据世贸组织有关规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但从长远看,外资证券机构最终将全面享受国民待遇,国内证券业将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我同在有关承诺中,允许外资按时间表介入证券经纪、承销、资产管理、咨淘服务和金融信息等业务,  相似文献   

5.
一、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情况 近年来,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势头比较猛,据统计,最近两年,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涉及到30多家银行,中国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外资投资的一个主要领域。正如大家所知,中行、建行、交行目前都已顺利地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但目前国内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问题存在较大的纷争、分歧,这里,想从理论上给予一个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看,目前的证券业民营化程度是比较低的。以往的事例不能证明只要国有资本控制券商,券商就不出问题了。实际上,券商出问题根源似乎不在所有制。更多时候,与我们市场的成熟程度、监管到位程度、考核机制和取向有关。因此,从趋势上看,今后应当在防止外资大规模控制国内金融机构的同时,鼓励民营资本的介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10号文”等系列法规的推出,未完成合规海外架构的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已经不可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A股市场IPO。对于外资PE机构而肓,A股退出尽管与红筹相比有种种不如意之处,但可能也是目前条件下的唯一选择。因此,在近年A股IPO案例中,屡屡看到外资PE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统一税率的第一个显著含义,是将外资当成内资看,尽管还有5年的缓冲期,但毕竟朝"公平竞争"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从这一信息能读出的实际上不仅仅是"公平竞争",还有中国经济在寻求下一个转型.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政府对于国内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打出了一记又一记的响拳,而且宏观政策对虚高房价的挤压力度还会继续加码,但境外资本进入中国房市的脚步却并没有因此放慢。从大面积撒下重金白银,到不遗余力地施展股权并购,从驰骋于一线城市到转攻二、三线城市,从积极竞夺和储备土地,到乐此不彼于“套娃”游戏,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十分亢奋的热情和极度活跃态势让本已遭受诟病的国内房价变得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资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审计调查中,发现合资企业存在以下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1.外方资金不到位。从调查的19家企业看,外资合同金额为569万美元,而实际注人的只有147.5万美元.仅占25.9%,由于资金不到位,使中方蒙受不少损失。2.项...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11日,根据WTO协议,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2006年8月银监会向部分外资银行下发《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新规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年底全面放开之后,完成转制的外资法人银行将可以全面从事人民币业务,而没有转制的外国银行分行则只能吸收中国居民个人100万元以上的定期存款:二、准许完成转制的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发行银行卡,而不具备此资格的外国银行,不能在中国发行银行卡。目前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分行共有103家,在我国设有法人机构的只有14家,其中只有7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因此,从短期看,开放后外资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国家在政策上充分利用WTO游戏规则,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给我国银行业提供宝贵的时间来改善我们的业务结构和增强我们的竞争力;从长期看,我国的银行业必然全面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必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2.
闻岳春 《金融研究》1991,(10):53-57
目前,我国的证券发行市场已初具规模,证券流通市场也呈雏形。但至今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一种封闭型的市场,还不允许侨外资(含台资,下同)投资我国证券。一般说来,利用侨外资金主要包括四条管道:一是侨外资直接投资我国产业;二是吸收国外的各种贷款;三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对外债券,侨外资对之进行投资;四是侨外资对我国国内证券的投资。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利用侨外资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前三条管道,第四条管道在我国基本上不存在。而在利用侨外资的过程中,这四种不同的管道,不管是利益方面,还是代价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认为,从长期的观点来看,为了拓宽侨外资进入我国的管道,必须及时研究引进侨外资投资我国证券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杨二 《中国外资》2014,(11):52-53
从2014前4个月的线上销量看,外资品牌整体表现远远不敌国产品牌,但以销售额衡量,部分外资品牌大幅超出国产企业,这表明在线上渠道,外资品牌仍是以中高端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的差距不言而喻,保险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从我国保险业经济增长的要素看,发展扩张更多依靠的是增加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从行业层面上看,保险业存在经营粗放的特征,如投入产出低下、人均盈利不高、制度建设滞后、业务发展起落大、保险偿付不足等。时值保险业...  相似文献   

15.
<正>尽管利好政策不断,在外资医院和高端民营医院的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种种限制。医保政策的准入问题就是限制条件之一。8日,青岛首家外资独资医院和睦家医院正式开业,同时它也是省内第一家外资独资的综合性医疗结构。专家认为,"洋医院"在服务质量、医疗模式、医院管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或将引发国内医疗机构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外资的需求与供给两个角度综述中国两缺口不缺背景下外资进入的原因,并对一些已有的理论阐明自己的思考。其基本结论是虽然国内的各类引资主体将外资看成弥补传统“两缺口”之外的其他缺口的工具,但在外资不是无限供给的条件下,外资之所以会进入是出于其个体利益的考虑,而绝不是为了主动弥补外资需求方的所谓缺口。因此,引资方的某些目的未必会随着外资的到来而实现,外资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和我们的利益产生冲突而带来种种负面效应。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限外令”难挡外资热情 2006年7月24日,中国建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即第171号文件),国家外汇管理局随后与建设部联合下发了相关配套措施,规范房地产项下跨境资本流动秩序,遏制外资进一步加剧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但从随后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资的进入并没有因“设限”而止步不前。一系列的“扫楼”和参股事件表明,“171号文件”下发几个月来,外资进军中国楼市的步伐反而加快了。  相似文献   

18.
中资银行面临的国内信用风险甚于次贷危机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强  曾怡景 《新金融》2008,(5):52-54
中资银行并未在目前的全球信用市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但相形之下更大的威胁来自国内,而且这种威胁在日益逼近.近年来中资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从而推高信用风险.由于国内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加大,以及或将出现的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导致外部需求萎缩,中资银行在维持资产质量上面临日益严峻的国内信用风险.尽管目前看贷款质量大幅度恶化尚不太可能,但倘若出现这种情形,将对评级造成负面影响.市场风险尽管清晰存在且威胁不断加大,但总体仍可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对比内外资直销企业的整体业绩已经百亿业绩企业,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内资企业数量上占据优势,但业绩上仍然落后,差距有待缩小。直销作为一个"舶来品",注定了在华的外资直销企业在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在中国直销发展这二十五年来,外资直销企业一直领跑中国直销市场。然而2015年,随着内资直销企业的崛起,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尽管在业绩上有待提升,但在获牌和申牌数量上都大幅超过外资。  相似文献   

20.
损益     
《首席财务官》2010,(7):15-15
受损主体——国内奶粉企业 浮出水面——外资奶粉提价不断 水下冰山——外资夺得国内奶粉定价话语权 雀巢对外宣布,从8月1日开始,旗下部分奶粉和液态奶涨价,平均增幅低于5%。但“此次调价不包括婴儿配方奶粉”。虽然雀巢对此次提价的解释为,“在过去一年,我国原料奶价格上涨了30%多,而我们的零售价格只上调了不到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