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测算人民币汇率价格弹性和波动率弹性两项指标,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伴随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提升,其中价格弹性在“8·11”汇改后得到明显提升,波动率弹性则振幅较大。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汇率弹性提升的重要体现。市场主体应充分理解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趋势,摒弃“赌汇率”思想。商业银行应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树立“汇率中性”理念,主动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包柳  郭超 《中国外汇》2010,(18):30-31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举标志着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盯住美元的“特殊汇率政策”结束和汇率体制改革的重新启动。  相似文献   

3.
管涛 《金融研究》2016,428(2):113-120
“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重大步伐。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必须尊重“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为此,要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坚持强势人民币理念,不为市场预期所左右;要客服浮动恐惧,逐步调整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新常态。同时,中央银行应保持对外汇市场的适度调控,防止汇率短期内过度波动或者长期偏离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2010,(16):58-59
2010午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表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后,人民币无期汇率便走出了双向变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检验名义汇率制度是否中性,提供了一个案例机会。此次汇改,在“事实”上提高了人民币与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的弹性,降低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的名义汇率弹性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弹性。名义汇率波动程度的变动使得人民币美元双边实际汇率的标准差变为汇改前的大约两倍。但降低了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幅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汇管理》2010,(16):58-59
2010午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表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后,人民币无期汇率便走出了双向变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汇率大考     
岁末年初,汇率市场上演的“变脸大戏”一时间让很多外贸企业措手不及。浙江横店进出口公司负责财务的常务副总经理吴兴天天盯着人民币汇率走势看。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根据下一年的贸易量来做远期结汇。但2011年12月上旬发生的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12连跌,让他开始思考是否要延续以往的避险方式。就在“探底”结束没几天,人民币汇率又创下新高。  相似文献   

8.
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呈现先升后贬再升的“N”字型走势。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继续主导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汇率对国际收支“调节器”作用显现;逆周期调节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人民币境内外价差保持基本稳定。展望2020年,我国国际收支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基本平衡的格局,预计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情况将继续主导人民币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9.
月度新闻     
《大众理财顾问》2010,(7):12-13
央行: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6月19日,央行指出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央行称,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此次汇改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平稳“解杠杆”的办法,对工业企业首先是要改善其盈利能力而非继续增加融资,对经济整体则首先是要“保持定力”的前提下,遏制下滑态势,修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则是同时在宏微观两个层面取得成效的“钥匙”。一句话,“修正汇率高估”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是中间价弹性严重不足。因此,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应该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我国外贸形势愈加复杂多变,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结束了单边升值态势,人民币双向波动趋势已经形成,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加大,这需要外贸企业进一步增强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选对合适的避险产品和工具,提升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建议。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绝不仅仅是静态的,它本身是一国央行对该国经济情况的有机选择。“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将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3.
试析人民币汇率改革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已成为国内外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热”词。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外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也存在着许多疑问或不理解,甚至也存在着一些误解。例如,中国究竟应当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如何操作等等。  相似文献   

14.
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不适用于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美双边贸易权重也不足以让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汇改后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汇率体系中也不具有代表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计算并公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弥补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人民币汇率“隐形双轨制”韩继云我国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统一汇率,标志着汇率改革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向国际规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进了一大步。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全面审视一番,不难发现,统一后的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象人们原来所想象的那样合理完善,相...  相似文献   

16.
黄楠 《中国外汇》2010,(15):44-45
“7.2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得到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汇率机制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显著,人民币汇率风险凸显。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国际贸易业务中对结算币种的选择。涉外企业管理者应当就此制定出相应的财务策略。  相似文献   

17.
“7.2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得到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汇率机制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显著,人民币汇率风险凸显。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国际贸易业务中对结算币种的选择。涉外企业管理者应当就此制定出相应的财务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也史无前例地在短期内一再走高,不突破“汇改”以来的最高点.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心人民币到底还有多大的升值空间,人民币的均衡汇率究竟在何处.本文意欲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这一问题,即通过说明求解均衡汇率的困难性以及人民币汇率本身所具有的较大的外生性,试图说明相比于苦苦找寻人民币均衡汇率,探讨如何顺应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控制人民币汇率也许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高频利率意外和股价意外的协同关系识别货币政策公告发布的政策冲击和信息冲击,研究货币政策公告发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公告的紧缩性政策冲击和信息冲击均会推动人民币汇率贬值,“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对政策冲击的响应方向均为贬值,对信息冲击的响应方向由升值转为贬值。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冲击和信息冲击会通过积累汇率贬值预期和引发投资者关注行为两个渠道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  相似文献   

20.
王芳  甘静芸  钱宗鑫  何青 《金融研究》2016,430(4):34-49
本文采用门限误差修正模型,将外汇市场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联动关系划分到两个区制。作者发现:⑴当在岸-离岸汇差小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均衡区制”,在岸汇率对离岸汇率具有引导作用,市场自我调节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速度较快。⑵当在岸-离岸汇差大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偏离区制”,离岸汇率呈现均值回归特征,在岸市场呈现“追涨杀跌”特征,人民币汇率失衡严重。在岸市场的投机性使汇差进一步扩大,通过市场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需要的时间更长。⑶若中央银行以维持外汇市场“均衡区制”作为汇率政策目标,有效推动“偏离区制”向“均衡区制”回归,则可引导市场预期,使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