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希琳 《经济》2013,(Z1):150-151
2013年中国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稳增长,是依靠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还是借助民间资本提升整体竞争力,亦或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带动?结构转型是摆在眼前的一项必答题,却也是一道难题。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董晨向《经济》一一解读这几种可能。拉动经济不能只靠货币增发《经济》: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增速步入下行区间的大背景下,欧盟、美国、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措施来避免经济触底。2012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同样很宽松,那么增加货币供应  相似文献   

2.
陈希琳 《经济》2012,(8):118-119
为了释放流动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不断加码。那么流动性释放到什么程度是合理的,单纯地释放流动性又能否明显改善实体经济的状况?就此,《经济》记者独家专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期全年增长可达8%《经济》:面对仍然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出台一些货币宽松政策来释放流动性,未来我国在货币宽松方面是否有陆续加码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欧债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2012年8月份以来,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各种货币宽松政策之后,全球流动性再次泛滥,中国经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环境.花旗报告显示,自QE3推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资本开始从发达国家大举流向新兴市场,中国(以香港地区为代表)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资本,而持续资本流出地则以北美为主,北美占到全球资本流出总量的90%以上,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中国则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资金.此外报告也显示,人民币资产是本轮热钱最重要的流向.  相似文献   

4.
张茉楠 《发展研究》2013,(10):24-26
2013年对全球而言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全球仍处于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美国很可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收紧货币的主要国家.随着美联储政策逐步收紧,并于2014年结束量化宽松,以及中国启动“去杠杆化”进程,全球正在迎来后货币宽松时代.  相似文献   

5.
“定量宽松”政策的实质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与金融危机环境下,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扩大货币的发行量大规模增加时资本市场货币的供应,货币政策的重心向"定量宽松"政策倾斜.关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我国经济学界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热议.本文认为,对这一问题应据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构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进行更深入探讨,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此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在2009年第一季度仍然持续着2008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中国经济依然处在震荡期,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在财政减收和财政支出快速增加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新积极财政政策的搭配方案: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各领域全面、协调、快速推进,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着力激活资本市场,并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协作框架机制。  相似文献   

7.
深圳品牌战略专家、财经作家、经济研究学者汪在满的新著《资本品牌与传播》一书,近日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中国名牌命运》、《大变局:中国股市20年》、《大困局:中国城市危与机》等畅销书后,推出的一部关于资本品牌传播、证券市场新闻及财经公关的专著.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观点     
《新经济》2013,(12):20
朱光耀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2013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要高度关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节奏和力度,防止流动性资本的大进大出给资本市场带来剧烈的波动。"如果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推高通货膨胀,进而影响本国货币的规律,这就违反了20国集团(G20)关于反对货币竞争性贬值的政策共识。"谈到国内的流动性,朱光耀说,中国现在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超  相似文献   

10.
接二连三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表明了美国恢复其经济的决心和力度.QE4的到来使人们感觉到美国经济复苏的脚步越来越快.其经济形势的好转是否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利好?2013年中国经济能否一直处于回暖的状态?在这样的经济形势氛围中,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会有哪些需要逐一突破的环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相关问题对《经济》记者做出如下解读.  相似文献   

11.
<正>资本往往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哪些行业垄断性弱、准入条件宽松、投资环境良好,资本就会流向哪里。要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就必须尊重资本的选择。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的重要变革将来自于民间资本,这一点似乎已成共识。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2.
谢长艳 《经济》2012,(10):117-118
美国推出无限期QE3,全球流行性浪潮再起.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性事实.面对过剩的流动性,如何引导,才能避免经济“硬着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呢? 中国货币供给确实过剩 《经济》:如何判断一个国家货币流动性是否过剩呢? 魏凤春:通常情况下,流动性过剩与否,可用M2/GDP来甄别.从各国M2/GDP的演进来看,美国比值一直比较稳定,但我国却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明显高于美、日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是1.8,而美国仅为0.64.  相似文献   

13.
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将怎样实现转型和突破,以及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美国人应该真正害怕中国什么 2011年9月2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它有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标题:《美国人应该真正害怕中国什么》.文章配了一张照片,是一个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国人,戴着一付京剧脸谱面具,藏在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后面.这篇文章的标题和配图的隐喻是,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仍然在轰轰隆隆地快速前行,隐隐不安的美国社会想知道,中国经济的推动力是什么?中国经济有什么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4.
正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将引发对资本的竞争,对许多亚洲货币造成伤害,逆差货币尤为脆弱近日,东方汇理银行的最新研究报告《2014年亚洲展望及策略:潮退之时》指出,随着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大潮退去,全球经济将迎来全新的局面。G3经济体的增长在美国引领下继续复苏,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增长差距也将缩小。G3经济体的政策利率将保持超低水平,有助于在通胀低迷的环境下稳固复苏,同时美元料将因美国收益率的走高而全面反弹。亚洲经济将继续在结构改革的道路上前行,经济增速逐步下滑,领先程度也不断收窄。美元利率变动将决定2014年亚洲利率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1996年本文第一作者曾分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给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经过十余年的金融改革,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是否有所改善?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是否能适应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为主线,在重新度量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研究表明,在金融改革过程中,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需要继续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促进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未来十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最佳路径是市场的双向开放。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货膨胀进行综述,并分析此现象对中国经济包括对物价上涨、出口商品生产部门和资产价格及商业银行等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美、日、亚洲经贸的影响。同时证明在美国转嫁经济危机强迫人民币升值和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将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大于国内。而中国要想在世界经济大的变革中抓住机遇应采取相应策略和措施如:做好国内经济战略布局、加快建设资本市场、采用新型税收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谢长艳  陈希琳 《经济》2012,(10):114-116
QE3(第三次量化宽松)已成定局,市场目光再次转向欧债局势.在近日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有关建立欧元区银行业统一监管机制的提案遭到了德国的反对.欧元区每次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似乎都在迈入一个新的困局.“债务危机打的死结会把欧元引向何方?这对全球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又有何影响?欧债危机又给中国带来哪些启示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趋势研究专家、财经评论家时寒冰.近期,他的新书《欧债危机警示中国》刚刚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的产能过剩为什么这么严重、而且久治不愈?这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产能过剩和货币超发这两大顽症,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不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国经济无法回归到稳增长之路。产能过剩严重危害中国经济在中国,产能过剩现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说:"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李全海 《经济师》2011,(11):69-70
美国实行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救助本国经济。但由于美元既是美国货币又是国际货币的特殊性,其政策效应通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溢出到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国家,使得国际流动性过剩及输入性通胀,全球大宗物品物价纷纷上扬,给羸弱的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由于全球经济的联动性,作为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也最多受到了美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