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4年一季度福建省消费增长低位回落,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季度回落态势。本文从六个方面挖掘福建省下一阶段消费新增长点,综合考虑消费内容、手段、方式的变迁,加强消费热点规划和培育,着力推动消费升级和消费"下沉",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以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增效益。  相似文献   

2.
3.
加强消费启动 保持经济自主增长良好势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消费需求拉动型经济。今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幅高达9.9%,创1997年以来季度新高,消费对这一成绩的取得起了很大作用。要想保持经济自主增长的良好势头,必须进一步启动消费。  相似文献   

4.
温和调整是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的主基调,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增幅的回落及其导致的顺差减少,并带动企业效益增长的回落.不过,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增长仍然较为强劲,有力地支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下降、失业增加和物价指数的连续下跌。目前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政策建议都是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力图通过调节总需求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本文  相似文献   

6.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是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动力,如何扩大提升消费,增强消费动力,目前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近10余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消费政策作用下,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江苏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省消费正进入全面小康型阶段。但是,另一方面,省内城乡之间、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居民收入消费情况复杂,一些差距有所拉大,与投资增长相比较,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倾向下降,相应地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趋于减低,消费动力弱化,并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入转变和整体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也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江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提升消费,增强消费动力。对此,本文作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概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消费需求呈现速度加快和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对于强化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和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将继续呈现较快增长,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明显高于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望提高。建议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建立消费长效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等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基于国民经济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特点,本文系统地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依据前文的分析,提出如下优化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相应建议。1.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驱动力。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面临需求约束强化,不得  相似文献   

9.
张锦平 《新经济》2014,(7):9-13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的重要目标.从宏观经济总需求构成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个重要方面,它们的变动和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态势.具体分析“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拟着重分析研究消费需求对广东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别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亮 《现代经济信息》2012,(16):200+205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科学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电力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内在关系的科学认识。电力的生产及供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对电力与经济的关系及电力消费需求的研究,对确保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意政策调整的方式、时机和力度。虽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接近尾声,但认为世界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因此对于调控政策的退出或调整持谨慎态度。调查显示,虽然较多(61%)经济学家认为目前货币政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和措施的不断落实,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其他经济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企稳回暖的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微刺激”效果下降,而“强刺激”带来了严重后遗症,导致这种状况的关键原因是政策框架在整体上出了问题。重构我国宏观政策框架的战略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短期应对不断加剧的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2)中期应对结构调整的负面冲击;(3)长期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和动态一致的宏观调控模式。重构政策框架的原则性要求包括:(1)宏观经济及金融的稳定性与国际收支平衡应该成为显性目标;(2)财政政策主要指向结构调整期的短期阵痛,货币政策指向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性;(3)宏观政策应该遵循市场化、可预期的操作模式。在具体策略上可以选择国债市场作为突破口,通过改变国债发行规模和方式,推动国债市场的大发展和大开放,以此拓展整个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消费率却越来越低。着眼于我国中长期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尽快扭转投资消费失衡,形成消费主导新格局,既是短期政策的着力点,又是中长期的战略选择;既是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消费者同质性假设的经典消费理论对我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梳理,从消费者分层视角将我国消费者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三个不同阶层,通过构建相应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从消费特征、消费路径、拉动内需的效应等方面对我国不同阶层消费行为的异质性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消费者行为差异化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刺激消费需求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遐 《经济论坛》2007,(7):121-122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体现出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体现和重要实现途径,但在当前,我国农村的消费状况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8.
《当代经济》2005,(1):7
近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指出,在经过2004年“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践后,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宜实行“结构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总的要求是“进中求稳”,体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导向,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现总量适度调整和结构优化并重,更加注意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19.
首先,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重新反思和全面评价中国以往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特定收入分配政策实践提供一个全新判断视角与理论依据。特别是当关注民生成为时代主题以来,国内各界和已有收入分配政策过于关注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问题,然而本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是一对概念。后者强调的是从需求角度实施扩张或收缩的宏观调控,而前者则强调的是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宏观调控。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