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一直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表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并不是盈余管理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公司管理人员热衷选择的方式,国际学术界更青睐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极少。主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对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方式进行分类阐述。  相似文献   

2.
债务契约、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期文献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对债务契约治理效应的研究认为,国有控股公司在债务契约约束下没有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而非国有控股公司会做大盈余。本文同时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个方面考察了债务契约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债务水平越高,两种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控股公司负债水平对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但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显著正相关。这个研究结果是对已有研究文献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使经济活动偏离最优决策而影响公司长远利益,因此这个发现对重新认识债务契约的治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进行的大量研究都是基于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Accrual-basedearningsmanagement).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国际学术界青睐,但国内关于真实活动操控的研究极少。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有限研究主要包括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方式识别、影响因素、经济后果、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反应、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相互影响及管理者对之选择的“啄序”理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彭牧泽  靳庆鲁 《财经研究》2021,47(10):156-169
随着资本市场投资者与监管者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识别与监管的增强,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逐渐成为公司操纵盈余的主要手段,如何充分识别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成为实务界与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研究发现,盈余压力会使公司通过供应链(供应商和客户)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公司的议价能力会强化而高管持股会弱化上述作用,而且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与向上应计盈余管理在盈余压力下具有替代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不同于内部生产调整的盈余管理方式,实施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达到分析师预测的可能性,但会在之后年度出现"反转".文章检验了公司盈余压力下的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及特征,有助于增进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解,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与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微利现象”,以1998-200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研究表明:微利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微利公司调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微利公司的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比非微利公司平均高3%或4.6%,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平均只高1.5%,为我国资本市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各种盈余管理手段来调节利润.本文选取了8个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对上市公司主要运用的盈余管理具体手段进行了揭示和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经营不善及连续发生亏损等情况下,会通过投资收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子公司、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力图使公司扭亏为盈,而这些盈余管理手段并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以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6—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作为估计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变量的基础,研究发现:可疑公司运营年度会表现出较低的经营现金流量和较低的可操控性费用,并有调高利润的趋势;公司规模过大容易引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国家股、法人股、高管持股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正相关;流通股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U型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亮华  汤晓燕 《财经研究》2021,47(2):139-153
文章以关键性审计事项部分的差异性为切入点,探究了审计师的风险管理行为.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的审计报告为样本,检验了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与关键性审计事项的差异化陈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公司存在向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时,审计师更倾向在关键性审计事项部分做出差异化的陈述,而且这种差异化更多地体现在审计应对部分,而非关键事项的描述部分.对于实施了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的公司,审计师有更高的概率选择"存货"作为关键审计事项,而且审计应对部分的表述也更差异化.而应计项的减值被选择为关键事项的概率及其应对部分的表述则未受之影响.文章研究表明,审计师知晓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对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作为审计师的履职记录,关键审计事项可以视为一种公开披露的特殊工作底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为审计师"免责"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资产减值与盈余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此力求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资产减值的视角,选取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家有代表性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样本公司总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状况,包括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资产减值准备转销数、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数等绝对数,也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数与资产总额、净利润的比率等相对指标。并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分项目进行研究,确定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为计提数额较大的减值项目,运用特定应计模型,选取2009年、2010年的数据对上述三项减值准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用存货跌价准备等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则没有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collect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for 698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the purpose is to test whether Chinese companies use real activities such as asset sales, purchase, exchange and equity sales or purchase to manage earnings to meet or exceed CSRC regulatory thresholds. But we do not obser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requenc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However, with weak evidence, these firms report larger income-increasing contributions to current year earnings from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to meet or exceed important thresholds.  相似文献   

12.
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零盈余、上期盈余和分析师预测盈余对真实盈余管理动机进行刻画识别,检验公司在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削减R&D支出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其它动机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的R&D削减会导致未来三期更低的创新产出、创新质量及创新效率。进一步,扩大盈余管理识别范围、使用全样本进行双重差分、替换被解释变量分别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资产减值可以与资产处置交易配合使用,形成一条"前期超额计提,后期伴随交易转出"的减值(盈余)操纵通道.其经验证据表明,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通过超额计提长期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如果计划下一年处置长期资产,则会加大亏损年度的超额计提;亏损的下一年能否扭亏与该年是否发生资产处置(减值转出)正相关.研究结果还说明,会计操纵可以与交易规划在纵向上配合使用;新准则条件下应当加强对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出行为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Extant studies focus on examining the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and reveal mixed results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versus accruals-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set of simultaneous equations that captures managers’ behaviors to boost (or suppress) earnings performance to examine whether real activities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 play mutually complement roles in earnings reporting in Taiwan. The two-stage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s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ealactivities manipulation comprehensive measure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supports the complement hypothesis. It suggests that managers jointly and simultaneously use these two tools in strategic earnings reporting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Prior literature finds that short sell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market because it increases liquidity and helps to discipline optimistic market prices. The authors use 2 controlled experiments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for 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allowing short selling or easing short selling restrictions. Because prior research identifies short sellers as sophisticated market participants who have the ability to see through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choices, we predict and find that, when reporting is transparent, manager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relative to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when short selling restrictions are relaxed.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e more defensible as the result of legitimate operating decisions and are therefore more likely to hold up to scrutiny from short sellers.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gulations that are unrelated to financial reporting can affect how managers respond to the transparency that arises from financial reporting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16.
张嘉伟  胡丹丹  周磊 《经济管理》2022,44(1):122-139
管理层短视行为是学术界和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数字经济究竟对管理层短视行为有何种影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以表征公司短视行为的核心变量真实盈余管理为研究情境,检验数字经济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缓解了管理层短视行为。中介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降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融资约束两条路径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显示,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数字经济越能在信息流传递层面“精准施治”,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效果越显著。本研究明晰了数字经济对微观公司治理领域的影响,为解决管理层短视行为,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模型与经验证据:一个综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会计准则制定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已经成为会计乃至金融、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要研究在经济上具有意义的盈余管理,其前提是估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本文对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方法及其相应的经验证据进行评述,文献评述结果表明,非预期应计利润模型能够估计出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但它无法估计经济上具有意义的盈余管理程度;盈余分布法是目前估计盈余管理程度的核心方法,它能够估计出整体上的盈余管理程度,但它假设真实盈余分布是光滑的。盈余管理程度估计的未来研究,需要剔除盈余指标选择以及标准化方法选择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在同时存在多个阈值情况下不同阈值之间相互关联的影响问题,并放宽模型的假设或者给假设提供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是投资者保护程度在现实经济中的具体体现。然而,已有文献在盈余管理频率或者幅度方面所提供的证据还远远不足以揭示客观事实。本文运用所有研究样本的报告盈余信息,通过假设报告盈余服从混合正态分布,运用参数估计的方法对阈值处的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进行推断。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从1995年至2003年间都存在为避免报告亏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1996年、1997年以及2001年至2003年的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较高,并且2001年至2003年逐年呈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3年平均有64·4%的亏损公司在阈值0点上进行盈余管理并达到避免报告亏损的目的,平均盈余管理幅度为提高ROA数据0·065。研究还发现2001年至2003年期间的盈余管理更加具有隐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