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实验室中考察劳动力市场是实验经济学近年来发展应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关于最低工资的研究可以为考察政策效应提供新的视角。文章从劳动市场实验研究基础出发,对关于最低工资的实验设计和发现进行了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变化,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将变得有多种可能。同时最低工资调整会影响到劳动关系中的公平判断,通过礼物交换关系的调整,这种影响可以引起诸多后续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调节机制应该具有多元性,无论是劳动契约还是心理契约都无法单独地对劳动关系进行有效地调节,只有把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有效地调节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政府预算是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基于增进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或改善社会公平的目标.对可支配资源的安排、配置与调整。从法律角度看,它是以公法为基础、配置社会公众让渡的经济资源、并向其提供“一揽子”公共商品或公共服务的综合性契约.中国政府预算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建立起有效的政府预算契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体现在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两种契约行为上,因而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时必须将两者相融合。一方面企业要运用法律、政府、经济、道德等调节机制及其企业人力资源调整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动契约;另一方面企业要帮助员工建立适宜的心理契约,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在供需不匹配的视角下,形成完备分类的概念性分析框架,并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农地流转中的供需不匹配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地块不匹配是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的主要表现形式,制度约束也是制约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农地流转缔约的可能性与地块面积显著正相关,农户认知中的农地产权完整度、村组集体组织统一流转等制度特征对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有显著作用。现阶段,由于地块不匹配问题难以通过农户间的农地流转解决,因此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需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利弊备受争议。本文基于对该制度不同实施阶段的作用机制分析,从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入手,对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该制度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都可以显著降低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但城市中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呈现U型关系,理论上这与该制度实施对低技能劳动群体的淘汰作用和对高技能劳动群体的溢出效应相关。基于研究结论,指出大多数省市区应控制最低工资标准相较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并通过对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合理引导,实现对劳动关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权益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农民工权益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劳动契约"法定"与"约定"的双重面相聚合,为构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劳动契约统一分析框架提供了可能。劳动契约分析框架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和实现首先取决于农民工自身的不懈努力,其次取决于农民工与用人单位间的拉锯博弈,最后还有赖于政府的裁决或保护。  相似文献   

8.
何川明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1):168-169
目前,中国劳动关系的对立和冲突的现状已让人触目心惊现状,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构建长期化的和谐劳动关系是解决中国劳动关系的必经之路,心理契约本就是劳动关系的另一面,心理契约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但同时企业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的构建和沟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经济关系的契约化,由供求关系和信誉机制来决定资源的作用机制.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完成从关系治理到契约治理、从人格化交易到非人格化交易的转变.应当创造适合契约治理的制度环境,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内生出适合自身的契约规则.  相似文献   

10.
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是劳动经济学和劳动立法者争论的焦点。在我国,农民工市场并不存在最低工资制度无效的市场条件,也就是说,最低工资制度的出台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客观上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政府干预行为,是一种合理的政府调控行为。从目前的执行情况看,应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最低工资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劳动执法、检查和监督,保证最低工资制度能够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3,(3):96-100
评述了主流经济学的企业劳动考评机制理论的特点及不足,并借鉴行为经济学及其前景理论,针对雇佣双方的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等行为特点,提出雇主劳动考评机制的行为选择模型和雇员针对一定劳动考评机制的行为选择模型,这些行为选择模型更符合经验现实且简单易行,强调雇主在劳动考评机制设计执行上应遵守行业规范,学习先进同类企业以确保外部竞争力。同时,应确保劳动收益分配的内部公平性,并通过塑造优秀员工来引导雇员行为。  相似文献   

12.
邓顺全 《中外企业家》2013,(12):189-189,191
不论对于企业而言,还是企业的劳动者而言,良好的企业劳动考评制度是实现企业劳动者与企业自身发展的根本前提。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劳动者的考评机制的行为经济学进行了分析,对于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的考评机制进行了介绍,旨在分析传统主流经济学考评方式的不足之处。接着本文进行了在新制度下,经济学的企业劳动者考评机制介绍,并进行了两种经济学对于企业劳动考评机制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偏 《企业导报》2010,(3):28-28
通过对最低工资制度对江西省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是有条件的,当前的最低工资制度,并不会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如何吸引、留住、激励人才已经成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对于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组织和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在我国,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充分,而西方的一些研究成果因为文化的差异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实证研究的范式,以酒业销售人员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的影响,以期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理念型心理契约与劳动关系协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晓莉 《企业导报》2009,(12):183-184
经济、社会变革及其组织变革正在影响着组织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组织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纽带的合作伙伴关系。理念型心理契约与劳动关系的共同点说明组织可以通过塑造和维持与员工的理念型心理契约来减少劳动冲突,协调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员工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需求也日益复杂多变。企业劳动关系的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契约中员工经济需求的满足.还包括建立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能够互相感知和期望双方权利义务的心理契约。因此,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之间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对于促进组织内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组织行为与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拟通过对近年来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兴起的组织中的心理契约问题的研究,探讨组织行为与员工心理契约的关系,并提出心理契约管理的方法,希望对提高组织管理绩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组织生产时,如果生产行为没有任何外部性,应当优先采用自主经营的市场制度,因为这种制度下企业生产规模的自发均衡点最优,无需管理成本。在生产行为有正外部性时,会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的自发均衡点偏小,达不到最优生产规模。然而,补贴制度可以使具有正外部性的生产规模自发地扩大。在生产行为有负外部性时,会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的自发均衡点偏大,从而造成资源枯竭。然而,税收制度可以使负外部性生产的规模自发地缩小,从而减轻对资源的消耗。对于社会中常见的竞争行为,竞争最为激烈的情况是只有两个单位参与竞争的情况,而不是人们平时所认为的竞争参与者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这说明,为了治理恶意打压对手等恶性竞争行为,允许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是有效方法,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设法减少竞争参与者。就最基础的理论来说,本文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任何行为的发生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正的行为效用、行为资源、行为机会。显然,这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只关注行为效用的区别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现状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对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我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新磊 《中国就业》2011,(10):55-56
“心理契约”,是指在就业关系中劳资双方内隐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