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承担者和受益者,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当然主体,其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和保障。通过对山东省1367户有效样本的调查,构建了农民参与社区建设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民参与社区建设自身利益因素、农民参与社区建设重要性认知度、社区事务公开监督满意度、农民参与社区建设责任认知度、农民参与社区事务途径、农户兼业程度对农民参与社区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培育农民农村社区建设意识,推进农村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正确处理社区公共利益与农民自身利益关系,实现农民利益社区化。  相似文献   

2.
朱磊  关晓月 《现代财经》2007,27(12):78-81
通过对津京沪农业的横向比较与自身农业的纵向比较,天津农业经济结构、农民文化程度、农民收入及农村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通过实行惠农政策,改善农村基础公共设施,支持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坚持科技富农,推进乡镇企业产业化.最终实现科技化、产业化和生态化的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3.
运用区域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38个行政村,走访298户农户,通过收回的861份调查问卷来考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农民需求,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民筹资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筹资意愿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但不同区域农民对设施具体项目的需求程度不同,由此带来设施建设的农民筹资意愿不同;(2)地方政府应尊重农民筹资意愿,强调农民"受益人"角色,搭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筹资的操作平台,构建"上下互动"的公共决策机制;(3)地方政府应积极构建多元投入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筹资体系,并以此实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多中心治理。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层次,政府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支持;采取积极措施,缩小两极分化。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政府的经济职能、具体操作以及政府的局限性四方面分析了转型期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政府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政府的经济职能这个层次,政府应不同程度地介入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以弥补市场失灵;从具体操作层次上,政府应承担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体作用;同时尽量避免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多样性和农民幸福感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选取了野三坡景区所涉及的46个村庄,对其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地区,对农村经济多元化程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人数、到最近景区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农用地转化速率等;对农民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经济多元化、到最近景区的距离、到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境内国道省道长度、人均耕地面积等。要增加乡村旅游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幸福感,就要从这些因素上下功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农村农民现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农村电网的建设及规划应处理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了改造农村电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出了如何加强农网的规划及建设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但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性问题,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为了克服城乡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主张,加大对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民走出农村到城市就业,或者从事非农行业,这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也正好随应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转变的大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农民非农就业必要性,提出了农民市民化应克服认同、身份、素质三大障碍,从教育培训、户籍制度、城镇化三个方面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陶莹 《时代经贸》2014,(6):206-207
云南省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大。要建设云南新农村,应从转变观念入手,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自主意识;应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应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加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以农民资金互助破解农村创业资金短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产业化及绿色高效农业、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机制不断嵌入农村经济并使农村资金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显突出。农民资金互助可有效解决农村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为农民创业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小额贷款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民资金互助在覆盖范围、制度建设、政策扶持、监督管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农民资金互助的开展。应针对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突破发展瓶颈,促使农民资金互助成为农村融资和贷款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凤瑞 《经济论坛》2004,(1):99-100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用现代经营理论和组织方式管理农业,用现代信息和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知识武装农民,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先进要素的投入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把农业建成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基础产业,其实质就是农业的逐步现代化过程。因此,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突破口。目前,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应抓住一条主线,推进两大创新,完善三个体系。一、抓住一条主线: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应在"全面"两字上下功夫,努力建成让广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的惠及全体农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农民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可分解为经济发展目标、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科教文化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特征价格模型,判别区位特征和产权特征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的影响程度,深入探究农村集体建设流转市场建立的障碍因素。模拟结果显示:区位因素中,繁华程度、道路通达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基础设施完善度提高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分别提高11.3%、10.1%、7.3%、5.9%;产权因素中的使用权能、处置权能、占有权能的完整,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分别提高40.8%、13.4%、8.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建立过程中,政策上要从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手,逐步改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条件,并从法律上明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赋予占有、使用和处置权能,依靠市场经济手段,激活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4.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提南农民素质,增加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入和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农村的产业政策应与配置农业劳动力、加强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科技战略相配合。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消除市场梗阻,则有利于降低农民交易成本,促进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琅 《当代经济》2021,(3):116-120
提高农民的幸福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公平正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19年在云南省祥云县对124位农户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日重现法和OLS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要提升农民幸福感,应不断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的不仅是农村,更要改变农民,要使农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步提升。农民道德水平在经济中的张力,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无法左右道德的行为,反而农民的道德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左右经济发展的方向。因此,大力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对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孔繁金 《经济师》2004,(8):34-35
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 ,导致了政治文明建设必需的农民政治主体意识缺失、法治意识淡薄、政治活动意识的缺乏和政治文明建设所必需的思想解放条件的不充分。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政治与文化层面论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结合我国现状探讨农民合 作组织的建设途径、模式选择以及亟需政府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农村中的农民与村干部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村民与村干部两个主体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包括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认识、对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指数等)以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包括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性的认识、农民愿意承担的培训成本等),发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重点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成了邪教滋生蔓延的温床。邪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巨大的不和谐音符。要做好当前农村反邪教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须采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民对邪教的免疫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对邪教的防范心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防范堡垒;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关心农民疾苦等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