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月刊》2013,(1):17-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的城镇化现在到了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解读中国的城镇化道路,《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易鹏和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向春玲。  相似文献   

2.
贾睿 《大陆桥视野》2013,(13):78-81
日前,《中国经济周刊》与中国社科院城环所联合发布《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对城镇化质量状况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研究,并推出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仿真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镇化人口比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和提升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城乡统筹指标七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纵向测度表明:中国从2004年到2012年城镇化总体质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其中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社会发展、经济绩效,起伏较小及环比增速比较慢;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与空间集约则起伏较大及环比增速较快。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训练与仿真,表明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提升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需要统筹改善城镇化专项指标、稳步提升城镇化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经济周刊》与中国社科院城环所联合发布《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对城镇化质量状况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研究,并推出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质量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上海、克拉玛依、佛山、中山、东莞、厦门、苏州、广州、天津、南京、常州、无锡、大连、东  相似文献   

5.
廖松 《当代经济》2010,(13):94-95
发展县城经济与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统一体.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城镇化是提高县城经济质量的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借以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最大的潜在内需.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工业化在某种意义上主要是创造供给,那么城镇化则主要是创造需求.城镇化在扩大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慧黎 《当代经济》2016,(15):13-14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同样,中国城镇化也促进了社会经济进步.近年来,社会生产力在逐渐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本的农业型社会向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转变,逐渐过渡到现代化城市型社会.中国城镇化的扩大,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本文针对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蕾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217-218
系统梳理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过程,发现城镇化在其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应。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借助经济结构调整契机,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充分发挥城镇化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9.
全球城镇化和旅游业是当今社会的两大经济热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直接导致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快速提升,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悄然形成.这使得在城镇化飞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好中小城镇旅游规划这一课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林坤 《新经济导刊》2013,(Z1):82-85
新型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已成各方关注焦点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经济发展模式会由外需到内需、从粗放到集约,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演化成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多元经济增长模式,而城镇化的发展正契合未来新经济发展的模式。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1.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 城乡结构城镇化与户籍结构市民化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三大趋势特征, 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 考察人口多个维度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综合影响, 对更好地把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这种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趋势会对经济增长分别产生负面、 正向以及U型影响. 从交互影响看, 随着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推进, 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弱化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市民化则有助于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尽早以市民化助推城镇化是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数字经济影响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跃升,并且两者走势趋同。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新型城镇化的人口、生态和社会维度,但不利于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并且对经济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期和区域异质性,即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和从东部到西部,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受城市规模约束,并且依托数字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能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于数字经济发展视角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而铁路运力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当前中国各省份的城镇化水平以及铁路运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协调度分析法,对城镇化与铁路运力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检验。在此基础上,对适合我国相关省份的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潘意志 《广东经济》2016,(11):56-61
"十二五"时期,云浮市步入了快速城镇化时期,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启动了云浮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力求将云浮新区建设成为云浮市的"未来之城".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一提到快速城镇化,人们认为就是走传统城镇化模式的老路.由于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没有统筹好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造成"空城"现象;没有统筹好城乡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忽视,造成农村和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益处;没有统筹好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过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很多人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上都谈"快"色变,主张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策略,它描述和展现的是未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绿色优美、城乡建设蓬勃朝气的美好愿景.云浮市是广东省的"后发"地区,城镇化水平低,目前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机遇期.那么,云浮新区有能力将城镇化速度与质量这一矛盾对立体统一吗?答案是肯定的,就是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李骁 《资本市场》2010,(3):22-25
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而推进城镇化发展是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动力。近年来,中国政府把推进城镇化提升到战略高度,并开始着手改革户籍和社保制度,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从过去延续到未来的中国城镇化之路将经历三个阶段:异地城市化、回归城市化和本地城镇化。当前,“回归城市化”已经开始显露苗头,在未来十年将会得到充分演绎,成为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难发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城镇化图景中,蕴含着值得长期关注和投资的丰富良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在Arc GIS等相关软件的支持下,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得出城镇化质量体系综合评价结果,并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从城镇化质量动态变化来看,2003—2013年中国城镇化质量逐年升高,各区域增速明显,增长轨迹相似,但发展较不平衡,各地区差异较大。从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来看,中国城镇化质量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城镇化质量分区具有显著的阶梯性。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衡量城镇化质量3个子系统发展速度不同,其中城市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质量对城镇化质量贡献作用较大,城乡统筹质量持续低迷,不增反降。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是: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城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几乎一直在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古代的行政型城镇化道路和市镇化道路,到近代的商业城镇化道路,再到当代的乡镇工业小城镇化道路.在1 000多年城镇化历史中,中国只有约138年的时间在学习西方的传统工业城镇化道路.从城镇化动力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推动城镇化依赖众多的产业,古代主要依赖手工业和商业,近代主要依赖商业和近代工业,现代主要依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国对城镇化动力产业的选择一向比较绿色环保.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产业的视角,以第三产业作为中国城镇化的动力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要道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人口红利衰减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如何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事实,提出利用人口城镇化破解人口红利衰减的增长难题,并基于人口红利衰减及稳增长的双重约束,探讨了合理的人口城乡迁移速度.实证研究表明:为弥补人口红利衰减带来的经济增长阻力,中国人口城镇化速度需年均提高3.53%,即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两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黄海南 《资本市场》2013,(6):114-121
城镇化已经成为了影响整个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关键词.当然也是影响资本市场走势的关键词。资本市场在时刻关注着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及制度建设.但近年来一些来自微观层面的变化更加值得关注和思考,其中就包括土地流转的加速。过往3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未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过去和未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都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城镇化有几个必然的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1农民市民化(包括农民工和农民的市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