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关于我国的发展速度问题。能否完整地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发展速度思想,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钱。因此,对邓小平的发展速度思想进行研究,不仅是广大政治理论工作者,同时也是广大经济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力争较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内在买来在发展速度问题上,邓小平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快,即要决不要慢。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力争校快发展。快和慢是相对而言的。邓小平的所谓快,一是指现在的发展速度要高于“文革”结束前…  相似文献   

2.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处理好西部开发中的几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实现第三步的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邓小平提出必须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实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他认为发展是要一定的速度的,要快,但速度要与质量相结合。他指出:“现在,周国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要重视提高效益,不能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 快点,只要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担心的。”邓小平所强调的“快”是有条件的,就是讲效益、讲质量。“快”是有区别的,就是要量力而行,各地发展速度可以不同,“快”必须没有水分,是要扎扎实实的速度。西部开发中,既要较高的发展速度,又要有过硬的质量,要达到提高经济和总的社会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陈燕添 《经济师》1993,(11):27-28
<正>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点难点之一:经济的高速运行与资金供求的不足,形成金融市场的混乱,增加了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宏观运行指标出现了“五快”“二紧”特征。“五快”是国民经济增长快;工业速度快;信贷规模增长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进口增长快。“二紧”是交通运输紧;能源、原材料紧。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超过了能源、交通运输的承受能力。工业生产速度虽然快,但偏离了效益和市场。工业整体效益低下。经济高速发展,资金需求严重不足,各地为了上项目,争速度,千方百计从诸多  相似文献   

4.
经济效益问题是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要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这样提出一个突出的问题,高等教育怎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多、快、好、省地为国家输送各类高级的经济建设人才。本文试图就高等教育经济效益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俞滨局 《经济师》2000,(2):54-56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称它为一场攻坚战。一方面,政府要从政策上、制度上创造一些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自身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三改一加强”,理顺内在关系,实现制度创新。本文试就国有企业自身运行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的十大关系,作一些理性的分析。一、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规模诚可贵,效益价更高;不仅追求大,更要追求强。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是每一个企业首先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一般而言,生产和经营规模扩大,其成本会随之下降,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经济…  相似文献   

6.
1·产权制度改革要到位。即产权结构多元化。多元化的标志就是混合所有制,至于每一户改制企业国有股占多大比例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笔者去一个地方调研,当地有一个提法叫做“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宜退则退,进退互动”。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改制不是一个“一刀切”的概念,确实要更加从实际出发,一方面保证国家的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安全,同时又要市场化、多元化。2·理顺职工劳动关系。这个问题前些年各方面看法还不尽一致,关于大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859号文件出台后大家看法比较一致了。理顺和改变职工劳动关系、比起产权改革更困…  相似文献   

7.
吕军 《当代经济》2010,(3):77-79
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也得到较快转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检验”和“考量”了中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使中部地区具备了应对危机的结构优势.同时金融危机也凸显了中部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后危机时代”要加快中部地区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8.
<正>转换经营机制的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要实现根本意义上的转换,实现“四自”,亟待理顺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婆”“媳”要互谅互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行政机制的改革,政府主管经济的行业厅、局、委、办机构其职能已发生两方面的变化。其一是企业的经济活动由直接的微观管理变为间接的宏观管理。主要是方针政策的研究和总量、结构、方向的控制;其二是由过去的直接管理企业转为直接为企业服务。换一句话说,就是政府多年来对企业指手划脚的“婆婆”职能将不复存在。为此,各级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理解企业面临的艰辛处境和苦衷,做一个开明的“婆婆”,自觉地和企业建立新型的婆媳关系,主动将《条例》所规定的十四项权利统统放给企业,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搞好服务。切忌受狭隘的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所驱使,恋权于手不敢放权,使企业自主权迟迟不到位,妨碍企业经济的发展和经营机制的转换。 行政机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  相似文献   

9.
王玮 《财富时代》2023,(1):18-21
<正>随着各国疫情防控“放开”,人们也都在期待经济的复苏。实际上,从“放开”的角度来看,我们能看出来有很多的不同。有的是管控周期短,经济复苏快,遇到的困难也快;有的管控周期长,对复苏预期强,那么也很有可能经济快速增长后,因回落产生失望因素。所以我们要分类型分析,并找到各自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机制问题越来越为经济理论界所重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经济机制理论的研究,在西方国家与苏联、东欧国家开始较早。我国是七十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讨论中才逐步提出来的。当时还未作为一个专题展开讨论,认识也不够深化。1982年以后,随着“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问题争论的展开,论述“经济机制”的文章逐渐多起来,对经济机制的概念、特征、与经济规律和经济体制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经济机制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都发表了不少意见。在理论探索上较前大有进展。现将近几年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速度问题是中国经济能否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并用几十年的奋斗赶上发达国家的根本问题.研究经济增长方式,核心是要研究如何使中国经济保持一个长期的快速增长势头.离开速度而谈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或者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速度对立起来,都是不正确的.中国是在经济十分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的基础上来发展自己的.发展要快是客观需要.建国以来到70年代末的30年间,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国防.人民群众为此过着低水平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换来的是一个独立自主、不畏强权,并能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强大国家.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主权国家,中国经济才有可能在80年代起飞.美国著名增长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其名著《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出:“主权国家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经济增长正是这种情形.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知道,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要经过中央银行的决策执行传导阶段,商业银行的吸收消化贯彻阶段和工商实业界的适应调整转向阶段。这一过程涉及到四层机构(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六方人员(政府高层决策人员、政府机构人员、中央银行职员、商业银行职员、企业人员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各方的权衡、拖延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直接影响政策的作用效果。因此,一个有效的政策传导机制是政策效用能够实施的首要条件、笔者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机制梗阻,以致出现货币政策“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果”的非正常局面。分析原因,理顺机制,是我国当前整顿金融秩序、强化金融宏观调控的关键所在。 一、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传导梗阻探源 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传导机制各要素之间相互衔接配合的问题,此各个环节的问题表现在: 决策梗阻:来自中央银行内部 的耗力 有效的货币政策应具备科学性,执行的结果能达到熨平经济波动的目标,这就要求货币政策的决策要先于经济周期一个“节拍”,这个“节拍”的长短正好等于货币政策贯彻的“时滞”,以实现货币政策的逆经济风向调节。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先于经济周期这样一个“时?  相似文献   

13.
孟耀 《财经问题研究》2006,(7):F0003-F0003
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保持了平均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一例。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各国和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中国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所谓“中国模式”。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东方文明大国再次走上兴盛和发展之途,其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传奇色彩: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中国如此的奇迹?要对此作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不仅在学术理论上是一个前进,而且在政策实践上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 基本建设投资效果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固然取决于能把国民收入中的多大部分用于投资,同时也取决于怎样有效地利用这些投资。在投资总额不变的条件下,利用得越好,效果就越大,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从我国当前情况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把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看作是基本建设战线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成绩好坏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要实现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提升经济发展后劲与创新活力,加快经济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创新将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文章以分析经济管理体系内容及其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性着手,结合经济管理体系重构需要遵循的原则,就经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创新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国经济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几乎无例外地表现为从国外引进高位差技术设备又不断将其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经济技术置换过程。这一进程的置换速度愈快,其经济趋向现代化的速度也愈快。然而,技术置换速度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行为,企业创新行为又与其决策的机制环境密切相关。本文试图研究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创新行为及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揭示不同经济体制创新功能的差异。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定:第一,企业家都是潜在的技术创新者,具有创新才能;第二,企业家都是经济人,他为企业利益而作创新选择;第三,企业家代表企业而作创新或守成决策。  相似文献   

17.
股份制与三个“两权分离”──谈理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关系张广第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十几年来,一直被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可是,由于产权关系没有理顺,至今收效甚微,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要理顺产权关系,最好的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如何理顺企业的党组织、行政和工会组织的关系,是目前承包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一、转变思想观念是理顺企业党组织与承包者关系的思想基础改革,首先应当是思想观念上的更新。作为企业党组织来说,要从“党组织领导一切”的“行政事务型”转移到实行“保证监督型”上来。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概括地说,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即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的改革。一、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改革经济的运行机制,这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是共同的认识。匈牙利把经济改革称为实行“新的经济机制”,苏联也说要改革经济机制。在我国,改革经济运行机制更是广泛讨论的课题。这是因为在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下,经济的运行机制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经济的运行主要是借助于指令性经济计划或者说行政命令的机制。指令性经济计划直接规定着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活动以及众多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在我国甚至规定了个人的就业和某些消费品的分配。“计划就是法律”,各种指令性计划指标具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统计局官员日前警告今年主要是防止中国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对于2007年来说,我们要防止两个倾向。”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上海参加“2007中国零售业发展高峰论坛”时表示,一个是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一个是防止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和萎缩,“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倾向还是要关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