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应该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我国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走出去,到"狼窝"与狼共舞,在海外市场进行并购.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收购风险的洞察力及应对力不足,限制了企业海外并购的进程。因此,能否系统地识别各种风险,并采取积极防范措施直接影响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效全球化之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海外并购难圆“中国企业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1日来自新浪网的消息说,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公司PC业务的交易再起风波。据彭博资讯(Bloomberg)报道,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日前拒绝了IBM提出的妥协条件,使这个兼并案最终是否能够通过美国政府的安全审查又增添了新的变数。众所周知,并购的最初游戏规则是:只要开放市场,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这个面包和牛奶,对俄罗斯人来说,是投资;对拉美人来说,是增长与就业;对中国人来说,是技术。但是中国市场开放了,中国的市场也让出去了,又有哪一样兑现了呢?没有人在不了解规则前就开始玩游戏,但并购游戏并无规则:“一棋走错,满盘皆输。”一个无可争议的领先者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4.
海外并购是指中国企业跨越国际的并购。海外并购受文化和政治差异的影响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外海并购越来越频繁,规模持续增长,并购的金额和企业规模也逐年增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一个海外并购的时代 在泡沫经济破灭和大公司财务丑闻的双重打击下,全球经济在2002年陷入紧缩的泥潭。但是,在此形势下中国经济却“独树一帜,出人意料”,在投资和外贸两个车轮的推动下,很快走出了颓势,成为全球经济的唯一亮点。 美国第五次并购浪潮悄然退去,全球跨国并购大幅度下降。在中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协助企业“走出去”提供许多更加宽松的政策的前提下,却掀起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 相似文献
6.
流行于20世纪70—80年代欧美国家的管理层收购(MBO),主要是针对那些债务负担沉重的公司,原股东无力维持公司的财务运营,交由管理层进行重组。管理层收购以后公司虽然短期内表现良好,但假账、内部交易潜藏在很多公司的辉煌表象之下。即使在美国,这种收购也被指责为“掏空”公司资产的最后一招。西方社会,管理层收购虽然是一种成熟的资产并购形式,但是并不“热”,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兼并手段。如今,惊恐的华尔街已经开始重新审视MBO,可是在中国则兼具改革和财富的光芒,中国MBO似乎刚刚步入高潮。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末,吉利集团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成为继腾中收购悍马失败之后又一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典型案例,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也因此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亨利·福特。在业界看来,吉利收购沃尔沃是福是祸,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尽管李书福信心满满,然而,资金流、技术瓶颈、海外工会、人才团队、经营模式等等,无一不是穷小子吉利集团深陷泥潭的潜在因素。是馅饼,还是陷阱?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大背景下,吉利的个案有什么特点?被誉为疯子的李书福,敢做通用公司做不了的事,是冲动,还是远略?处在媒体风口浪尖的中国小子吉利集团,是娶回了洋媳妇,还是结拜了洋兄弟?为此,本刊广开言路,邀请了社会各界名家、学者及汽车行业知名人士展开研讨,发散思维,解读李书福的梦想,展望中国汽车的未来。以下即是部分专家发表的精辟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有经济必须要进行战略性调整。目前不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自身因素最突出的就是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产权问题。具体来说.国有企业产权体制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站在岁尾年初、辞旧迎新之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万季飞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这位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促进机构负责人真诚希望海内外经贸界人士: 相似文献
12.
13.
2004,又是一个新的纪年。每面向一个新的较大时间尺度的开端,人类总保存着一种原始的冲动,一种向上的欲望,一种超越的欲望,更是一种创造的欲望。我把这种冲动看作人类最为美好的感情之一,它也是人类文明的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踏上跨国并购新时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而且买的都是国际名牌企业。《全球并购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2005年上半年共完成454宗跨境和境内交易,交易总额达到179亿美元,与2004年同同期数字相比,交易额增长27%,交易量增长24%。中国的并购活动(包括境内和跨境交易)较活跃的行业分别是工业制造业(40%)、电脑电子业(14%)和电讯业(7%)。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跨国并购的序幕已经拉开。投资银行家们纷纷预计,未来五年中中国的各行各业均有购并业务发生,金融业、高科技业务、自然资源、制造业都有很多并购机会,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13日,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发布数据:2009年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38起,同比增长26.7%;披露的交易金额高达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 相似文献
16.
17.
在2004年里,中国企业还极有可能频频遭遇贸易争端。除了探究对方贸易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企业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思考:在庞大的出口数量背后,我们的企业真的强大了吗? 相似文献
18.
19.
融合不同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的第一道门槛,特别是在收购初期业绩不佳的时候,这种困难显得尤为突出。而地域上的距离、语言以及管理理念恰好成了堆积这道门槛的“基石”。在海外拓展、并购达到“白热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家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海外并购风起云涌,并购数量和交易规模都呈现出上升趋势。然而由于海外并购经验的不足以及缺乏相关的国际并购的人才,导致海外并购屡屡受挫。并购交易的达成只是并购的开始,日后的经营管理又会出现中国企业水土不服的现象。有鉴于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充分借鉴他国经验,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政府应该配合企业做好宣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