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的城镇和农村的隐性失业逐渐地公开化,实际失业率持续攀升.失业治理、控制失业率水平作为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日益凸显.本文试图将具有不同范式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失业理论纳入到一个松散的统一理论框架中,根据我国转轨过程中的失业的特殊情况,试图给出一种增加就业率的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率高低与失业率高低是存在替代关系,即高增长往往与低失业相伴,低增长常常与高失业为邻,而我国,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保持了年V9.44%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则从1985年的1.8%跃升到2002年的4%,城镇的真实失业率目前已高达9%左右,出现了高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局面。一、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客观现状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率高低与失业率高低存在着替代关系,例如美国1993年经济增长率为2.2%,失业率则升至6.9%1999经济增长率为4.2%,失业率则降至4.2%。但是在我国目前却出现了与这一…  相似文献   

3.
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率高低与失业率高低是存在替代关系,即高增长往往与低失业相伴,低增长常常与高失业为邻,而我国,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保持了年V9.44%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则从1985年的1.8%跃升到2002年的4%,城镇的真实失业率目前已高达9%左右,出现了高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要真实地反映我国失业的全貌,至少在现在统计基础上还应该加入三大块──城镇未登记失业、城镇隐蔽失业和农村失业。隐蔽失业就是在岗失业,是我国失业的一大特征。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一直是三个人的事五个人做,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这使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领域存在大量的隐蔽失业。特别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大专院校等领域的隐蔽失业更是恶性膨胀。更关键的是农村失业。农村人口是中国的大头,失业统计中是否加入农村失业这至关重要,政府也有责任帮助解决。如果计入农村失业、在岗失业和城镇未登记失业,我国失业率就会大大高于现在…  相似文献   

5.
目前,用于衡量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有:经济发展速度、物价水平、就业率等。就业的对立面是失业,能否达到充分的就业,就意味着是否有效地降低失业率,这是当前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准确地测度失业率,深入地分析失业群体的行业、年龄、文化结构,将有利于寻找失业的原因及其探索解决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就业新政策将出台劳动部就业司司长张小建最近透露,我国将对所有的失业人员进行登记,并根据具体情况向失业者提供相应的失业救济金和求职服务。他说,据统计,中国现有城镇失业人员410万,失业率为2.6%。国家决心在两年内建立规范化的失业登记制度,为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一、城市隐性失业的成因1995年国际劳M组织和中国劳动部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各类企业的综合隐性失业率为18.8%。而这一数据仅为我国各权威部门对城市就业中隐性失业率估算的中间值或平均值(国家计委和体改委提出为25%,国家研究机关提出为20—25%,统计局提出为20%,劳动部提出为10—12%)。另据有关研究人员测算,当前我国城乡就业人口中隐性失业率高达25%,其中农村约有14亿人,城市有3000多万人。造成如此庞大的隐性失业队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1.传统体制下的就业机制传统体制下就业机制下形成的劳动力供求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失业是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社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国外经济学家长期关注失业问题,各派学者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失业理论和就业政策。本文在概述有关失业理论基础上,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作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就业压力却不断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目前的4.2%。但是这个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城镇国企改革过程中的“隐性失业”的情况。对于中国城镇真实失业率的情况,不同的机构和学者有不同的估计。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调查分析,目前城镇的真实失业率可能在10%左右。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下降态势。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万个。这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就业压力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失业,即宏观经济波动导致的周期性失业、劳动者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以及劳动者寻职时间过长导致的摩擦性失业。我国未来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上述三种类型的失业,其中周期性失业尤其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进城务工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由于没有获得城市户口,在劳动力市场上往往遭遇到歧视性对待,劳动合同签约率也较低,就业不稳定,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周期性失业冲击。虽然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因不能涵盖非户籍人口而不能完全反映周期性失业的状况,但是,从就业状况变化也能够看到,周期性失业现象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职工下岗的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从长远看,随着改革深入、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力的再分配,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必然日益突出。由于女职工下岗人数相对较多,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世纪之交的新热点。因此,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便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女职工下岗人数居多的必然性  1.体制性失业。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使部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阶段。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如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玻利维亚和墨西哥两个正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扶贫情况的考察、分析,以借鉴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扶贫的地位及其运作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农业化人口大国,1997年全国失业和下岗职工总数达1500万人,当年实际城镇失业率为6.2%。1997年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为82%,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然而,中国又是劳动力资源使用效率很低的国家,目前仍存在数量巨大的城镇隐性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据测算,1998年新增劳动力约984万人,新增下岗职工约350  相似文献   

14.
失业率的统计在中国一直是个难题,原因是复杂的。就拿隐性失业这个名词来讲;这样一个不太规范的用字,在市场机制成熟的国家 中是很少见到的,但我们就会有这种用字的土壤,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套完善的 失业人口的统计机制,什么待岗、下岗、富余农民户口劳动力,外地户口劳动力等等各种不规范名词纷繁涌现,说明整个社会观点仍不能 实事求是地看待失业问题,有些会产生许多不符实际的联想。这种认识偏差会导致许多政府 出台政策,企业搞投资决策的诸多偏差,反而损害了经济发展。从纯经济学角度来讲,失业率攀升,对当地消费有…  相似文献   

15.
不容忽视的农村就业: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温思美 《南方农村》2003,(5):32-32,23
加快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但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张并非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事实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有关统计显示,近几年来失业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失业人口的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但是,这些关注以及应对措施主要针对城镇就业问题,而更为广泛和严重的农村就业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严峻的农村就业形势有关农村就业和失业的状况,无论是官方的统计数据还是学者的研究文献,都存在巨大的分岐。长期以来,农村的就业和失业问题并未进入主流的统计范…  相似文献   

16.
任鸣 《中国农村经济》1997,(11):10-14,68
对股份制、合作制与股份合作制有关问题的理论透视和经济学思考任鸣股份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在目前我国城乡中小企业改制过程中似乎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更主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在我们面前依然有很多理论问题亟待探索。本文试图从所有...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必然。但是,如果失业率过高,不仅严重影响失业者本人和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且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那么,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就业压力有多大?怎样发挥林业的就业潜力?下面的分析很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隐性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隐性失业理论的起源,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隐性失业的成困。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上前中国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情况。同时用数量经济模型粗略地估测了中国农村隐性失业的数值。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增长与就业、失业之间在该呈现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根据统计数据从总量和产业结构角度考察了上海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由不同步趋向同步的转变过程,从理论上剖析了九十年代以来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有效需求、体制转轨等因素对上海就业(失业)变动的影响机制。引论在正常情况下,GDP的增长与就业增长是同步的,尤其是在一个经济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存在普通失业情况时,投资的拉动,GDP的增长总能带来就业的增长。这是著名的奥肯定律所表达的道理。当然,如果将人们的理性预期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以前,主导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基本取向的是三个理论观点:金融抑制论、金融垄断论和金融主力军论。这些理论试图表明:通过适当放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实行农业银行商业化转轨,支持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然而,该理论本身就背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