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13年8月24日晚,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SAIF MBA预备生”培养计划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达通广场303开课,100多名SAIF MBA2014申请人和在校生参加了本次课程。”SAIF MBA预备生”培养计划是SAIF MBA项目今年新推出的活动,目标是为报名并完成SAIF MBA2014年提前面试的所有申请人提供持续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2.
李桂辉  邓淳洋 《华商》2012,(6):38-38
2012年6月16日上午,“第六届中国MBA中部峰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在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隆重举行。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发来贺电,中国MBA联合会名誉主席王璞,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邓频声教授,出席本次峰会并讲话。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泽亮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中国MBA联合会主席章新挺先生向湖南大学MBA联合会主席罗畅授“中部MBA联合会”会旗。  相似文献   

3.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MB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亦飞 《中国工商》2004,(3):92-97
多了就不值钱了——隐含一大悖论,MBA越来越不像奇货可居的精英 投资教育——为投机学位遮羞,MBA越来越像一所粉饰功名的美容院 三年工作经验——门槛虚设,MBA越来越像工商管理领域的学士学位 “心态归零”——买卖双方的最佳心理状态,MBA与市场选择的对接。  相似文献   

4.
走近MBA     
边吉 《工商之友》2003,(1):22-22
MBA热持续升温,2003年报考人数多达5万人,为使更多读者了解MBA,本刊编辑部特邀石家庄世纪人和管理培训学校MBA项目负责人就一些热点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5.
朱宏洲 《致富时代》2011,(6):170-170
笔者就着目前我国MBA人才培养的形势,谈了自己的看法。不仅总结当前我国MBA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而且也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职业经理人MBA中心是由美国城市大学授权设立的。《中国职业经理人》杂志编辑部和北京五洲经典国际教育咨询服务公司是美国城市大学的合作办学机构,受该大学授权委托,与人民大学合作,共同组建中国职业经理人MBA中心,承担该校MBA项目在中国的推广、招生及教学工作,是培养中国职业经理人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MBA又火了?     
《商界名家》2007,(4):14-14
对于开设全日制MBA课程的商学院来说,2006年MBA课程全球申请人数的统计数据远远胜过此前两年。商学院的院长们期望,这一趋势持续到今明两年。  相似文献   

8.
林安林 《上海工商》2003,(12):66-67
如今,MBA成了一种“热”,不仅报考、学习的人多,拥有MBA学历的人也与日俱增。但许多人对MBA究竟为何物并不知晓,作为从事工商行政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一些人对此也懵懵懂懂。这咱现象虽然可以理解,但作为经常与企业打交道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不了解、不学习点与此相关的知识,显然已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MBA亟需树立中国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一提起MBA工商管理硕士,人们就会投以艳羡的目光,因为它往往意味着高薪,高职位以及较高的社会尊重度。然而,我国MBA在经历2002年前的“狂热”之后,从2003年开始遭遇“招生寒流”,联考报名人数呈现直线下滑态势。2005年,MBA联考报名又出现峰回路转情况:报名人数与去年相比呈较大幅度上升。一些院校的增长幅度甚至超过30%!  相似文献   

10.
MBA文化是MBA教育的灵魂,是MBA教育生命力之所在。要使我国的MBA教育可持续地发展,仅靠拿来主义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立足我国本土文化,开展MBA文化研究,进行MBA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杨壮 《商务周刊》2009,(1):84-84
商学院应该从金融海啸的教训中认真思考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MBA教育,重新规划并反思教学设置.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让中国的MBA教育在危机之后能够得到深层次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新商务》2004,(8):24-25
在大庆油田,在商业银行,在中石化,在日,在浙江……随着浙江大学MBA毕业生不断地在各行业的中高层崭露头角,浙大MBA教育的作用已经显现,可必这样评价:它推进了企业管理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利春 《现代商业》2012,(21):284-286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每年都有超过3万名MBA学生在读。如何提高MBA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教育和管理这些已经工作多年,在社会稍有成绩的MBA学生,本文将从一名MBA学生工作者角度出发,思考和探索符合MBA学生特点和教育方式的管理模式,从而提升MBA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为国内MBA教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焱 《北方经贸》2003,(3):115-117
MBA专业硕士学位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由于各种原因使MBA的培养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阻碍了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为使MBA教育走上正轨 ,培养更多的合格的管理人才 ,MBA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MBA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MBA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也对MBA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分析目前国内MBA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为例,构建了业界专家参与下的MBA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平台上各主体的协同互动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期望能够对国内兄弟院校MBA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读MBA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都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没有想明白读MBA准备读什么.甚至简单地为了读MBA而读的话.可能读MBA就不能说是一件绝对的好事。有人说.读MBA就是学知识.拿文凭.交朋友。事实上.大多数人也是抱着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拓展人际关系圈的目的.选择读MBA。那么.读MBA.究竟读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经贸探索》2008,24(2):F0003-F0003
2007年12月24日上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杨玉良院士在我校徐真华校长、隋广军副校长、仲伟合副校长的陪同下到MBA教育中心视察,并和徐真华校长一起为MBA教育中心揭牌。  相似文献   

18.
MBA真相     
MBA越来越不像奇货可居的精英,“多了就不值钱了”与“多了才会更值钱”成为MBA市场需求判断中隐含的一大悖论。MBA越来越像一所粉饰功名的美容院,投资教育为投机学位遮羞;MBA越来越像是工商管理领域的学士学位,三年工作经验成为虚设的门槛。市场需要什么样的MBA?商学院又教会了MBA什么?  相似文献   

19.
作为知识员工的一个特殊的群体,MBA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从事管理工作,与其他类型的知识型员工相比,MBA有着其自身更为鲜明的特点,他们是知识员工中管理者的集中代表,而企业中管理者的流失与否,无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前期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总结了MBA离职的影响因素,并针对MBA高离职率的问题,向国家宏观调控、MBA用人单位以及MBA提出了建议和应对MBA高流失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商界名家》2003,(12):68-69
有人总结内地MBA热之怪的现象:办MBA热.学MBA热.对MBA人才需求的预测热.但对MBA.尤其是国产MBA的实际需求却很冷。据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各类企业总数超过1000万家.如果充分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需求.则要有35万名职业经理人。若以每年培养4000名.需七八十年才能满足现有需求。但这仅是统计数字.事实是很多中国企业并不买MBA的账。另一个统计数据是全国销售收入前1000位企业中的180家企业中.只有53家企业拥有国产MBA学位员工.而这53家企业大多对MBA员工的工作表现避而不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