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入世以后,市场竞争势必更为激烈,与国外大企业相比,中国很多企业还是相当弱小的。那么中国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做“强”还是做“大”?“强”和“大”能否得兼?这涉及到企业在运营当中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还是进行多元化经营和扩张的问题。我们认为,专业化是多元化的前提和基  相似文献   

2.
<正>多元化发展,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 正确的多元化可以使企业的绩效与高度集中、单一市场或者单一技术的企业的最佳绩效相媲美。错误的多元化却使得企业绩效与单一市场或者单一技术、却在错误行业中高度集中的企业所产生的绩效一样糟糕。二者区别在于实施多元化的企业的各项业务之间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结合核心。“为了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是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充分理由,因为十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03,(7):68-69
<正> 不少人事经理抱怨:“现在招个人真难;应聘者那么多,一不留神就挑花了眼。”也有不少求职者感慨:“唉,找个工作真难!简历投了一大堆,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职位?薪酬?学历?求职者究竟要凭什么才能让人家相信你是人才?企业:人才是能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的人  相似文献   

4.
企业发展以“多元化”战略为好,还是“专业化”战略为重?作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一个”式的评判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无济于事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多元化的名声非常响亮,随着1997年金融危机中韩国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的纷纷衰落,多元化开始成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而恰恰在此时,我国的不少企业也因多元化发展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了: 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反省其失败的四大失误之一就是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巨人公司涉足的电脑业、房地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关于企业专业化与多元化之争大有逾演逾烈之势 ,本刊为此曾新辟了《多元化经营》专栏 ,发表过一些文章。但总的来看 ,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争议“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的层次上 ,其方法仅限于“观点加案例”。实际上 ,中外企业的成长史表明 :无论是专业化 ,还是多元化 ,都有成功的企业 ,也都有失败的企业。也许 ,专业化与多元化的争议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 ,而企业成长的真正问题是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专业化?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多元化?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多元化经营能力?为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刊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康荣平先生及其合作者柯银斌 ,作为《多元化经营》专栏的主持人 ,从更深的层面 ,并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来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康荣平先生自90年代开始 ,以跨国公司和华人企业以及多元化经营为研究领域 ,于1996年出版《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专著 ,发表有关企业研究方面的论文近百篇 ,并担任《世界华商经济年鉴》(每年一期)常务副主编 ,是企业研究与咨询方面的资深人士。柯银斌先生是康荣平的长期合作者 ,除学术研究外 ,他曾长期身处企业经营的实践之中 ,在企业经营的诸多方面(战略、策划、法律等)拥有实践经验。与康荣平先生共  相似文献   

6.
基于价值创造的多元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广东格兰仕公司宣布将投资20亿元进军制冷空调行业,这一举措在业内引起了哗然.格兰仕实施的多元化战略是否会步众多因多元化而失败企业的后尘,成为业界与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多元化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应以什么为基点?  相似文献   

7.
郭婷 《审计与理财》2005,(11):42-43
随着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成为经济学界和企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80年代,“东亚经济奇迹”引起世人瞩目,经济界不少人把“多元化”作为日本、韩国一些大集团、大公司的重要成功经验予以总结推广。但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引发整个东亚经济危机以后,不少人又把“多元化”作为引发韩国、日本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危机、倒闭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本因素”,并警戒中国企业应“避免重蹈覆辙”。到底是“多元化”好,还是“专业化”好?它们各自有什么好处和弊端呢?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成功地进行专业化或多元…  相似文献   

8.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哈姆雷特的两难选择;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是许多企业的两难选择。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往往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有的还会在作出选择以后过一段时间又进行反思,思索自己是捡到了馅饼,还是掉进了陷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不断显现,应该说,这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实行“异业联盟”,即多元化经营,其实各有隐情。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利用自己已取得的优势,实现跨行业的发展。“异业联盟”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试行和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民企接班人:世袭还是禅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家族企业正处于两代人财富、权力的交接过 程。毫无疑问,“权力”交接时代也是企业最脆弱的时刻。 在“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下,老总们在选择接班人时更是 举棋不定,是“世袭”还是“禅让”?但无论有多少争议, 杂音有多大,“财富二代”已经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11.
如果将看好一只小鸡比喻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将养好一只母鸡比喻为企业的专业化经营,那么现阶段我国的企业是看好一群小鸡呢,还是养好一只母鸡呢?  相似文献   

12.
不少企业在招聘中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应聘者数量不足且整体质量不高,只能矮子里面挑将军;耗费高昂的招聘宣传费用及大量的时间去筛选众多无效的简历;招聘人员“等到花儿也谢了”,却只能等来“一声叹息”。如何破解尴尬的招聘局面呢?企业需要创新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这是很多成功企业家的经营哲学,美国GE公司多元化的成功似乎成了我国很多企业进行多元化的理由。到底这些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我国企业的多元化之路是如此艰难曲折,遭到如此多的非议?我们的企业到底是做多元化还是回归主营业务?我们企业在形形色色的多元化中掉进了种种陷阱。如何在资源和企业竞争能力限制的条件下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这是很多企业家苦苦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多元化的外部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暗礁.技术黑洞、人才短板、法律缺陷、资本陷阱,在任何一个关键层面的失误,都可能葬送多元化业务奥克斯造车所引发的争议还未平息,最近力帆又高调宣布进入汽车产业。尽管多元化曾让不少优秀企业折翼甚至消亡,但中国企业在多元化方面的探索依然是前赴后继。是这些企业家不明白量力而行的道理?还是传统的基于核心能力的管理思想已经不足以解释这种“多元化冲动”?根据经典管理理论,企业应该始终围绕核心能  相似文献   

15.
说起多元化经营,不仅在改革后的中国算是一个“老”话题,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经营历史上,也是一个被久说不衰的话题。只所以如此,是因为多元化经营的确有着许多诱人之处。那些具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一旦发现行情看好的产品或项目,当然乐于迅速进入以获取丰厚利润,一直到现在,仍有无数公司乐此不疲。然而,多元化的确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有可能让投资者获取丰厚报酬的同时,也极有可能让投资者大亏其本,甚至是“血本无归”。赞同多元化的人有之,反对多元化经营的人也有之。谁是谁非?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多元化经营可以搞,但无论如何不能轻易放弃主业,只能在做好主业的前提下尝试对新领域有限的进入。因为:一个企业的主业是它核心竞争力的反映,轻易放弃,会让企业面临极大风险。我国乡镇企业大多数是在市场的缝隙中成长起来的,虽然“船小好调头”,但毕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久了,一下子放弃原来的行当,极有可能无所适从,“春都”的多元化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三星电子因何而强大?把三星和索尼类比,按中国的思维方式,是有点“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的期待在里面的。几年前的三星,还是索尼的追随者,而现在,许多中国企业则成为了三星电子的追随者。从一只“仿造猫”进化为“太极虎”,三星电子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艳的谜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专业化和多元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50-60年代,世界有一种多元化风潮。各个企业、公司不管规模大小,自身经营领域的特点及自身素质状况,纷纷要搞多元化。人们常说,多元化可以分散风险。“不要将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伴随着全球很多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失败,人们似乎认识到专业化战略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的主业上,采取专业化战略。他们认为“你只有一双手,提不起十个篮子”。 那么中国现有企业究竟是实行多元化战略还是专业化战略?我个人的观点是企业要根据所处的外界环境特点和自身特点动态的选择不同的战略。具体实施时应该沿着企业的生命周期这条主线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是负债,还是募股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咨询专家钟朋荣在昆明“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中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负债还是募股?理论是:高效益、低风险的企业应首选负债;高效益、高风险的企业应首选募股”。“负债是为自己打工,募股则是为别人打工;负债培养资本家,募股培养企业家”。他进一步指出:“人们在解决基本消费问题后,就为8个字而奋斗:‘实现自我,奉献社会’。以什么方式实现?是当更大的资本家,还是当更大的企业家?是李嘉诚,还是张瑞敏?全在自己选择”。钟朋荣的意思是:企业选用什么融资方式好,是负债呢,还是募股?它们有哪些区别?各…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多元化的问题一直是各各有说辞的话题,究竟一个企业的多元化在企业的发展历史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民营企业应不应该多元化?为此,我们采访了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博士:很多中国企业做大、做成功的都是多元化,因为它有风险规避的功能,带来的好处是无可置疑的。另外,因为中国还是个新型市场,不够规范,一些市场发达的国家很难做到的,不等于在中国就做不到。多元化是蛋糕做大的手段和思路,但是在西方多元化的道路不是很成功,原因是对手非常强  相似文献   

20.
张曦 《楼市》2006,(14)
自从去年底华润、嘉里进驻杭城以来,今年年初杭州市政府携3000多亩土地到香港进行招商推介。此后,凯德置地、万科等地产大鳄纷至杭州攻城掠地。这对一直是本土开发企业上演“诸侯争霸战”的杭州房地产市场意味着什么?本土企业是继续“与虎谋皮”,还是放弃杭州退而求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