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在新的时代提出了和谐发展和绿色转型的要求,共生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共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运用,开创了共生理论由生物学领域向社会学,以至于经济学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共生效应的实现为包容性增长范式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包容性增长与其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结合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模式.文章正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包容性增长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交集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可以为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观念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王芳镜  蒋萌  于洛 《特区经济》2013,(2):216-217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具有技术革新和创造力的高级技能人才在正值基础设施建设大潮的中国供不应求,随之,各类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职业院校如何以就近原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如何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好的环境,成为当地政府、高校负责人、区域经济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地方职业技能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4.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共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京 《特区经济》2008,(4):138-140
在经济区域化和国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高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关理论研究、主要互动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地方高校与地方发展是一种互动双赢的关系。并针对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互为依托,提出共生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理论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建立在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及九设区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就福建省本世纪初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区域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地域综合体,有其特殊的功能和结构。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集聚程度、疏密关系及其组合型式都存在着差异。但是,一定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来显示。因此,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我们制定区域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开始双重转轨,在批判过去以牺牲效率目标为代价的绝对平衡观的同时,重新探讨了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原则体系,把效率原则或效率目标放在优先的地位,使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种非均衡发展观。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模式、圈层结构模式、内源式乡村发展理论和梯度理论等一系列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也随之兴起和形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外部性、递增收益与规模经济等聚集经济的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新经济地理理论 。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区域公共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区域公共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文章就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产业集群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衡水区域经济发展已经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创造基本条件。发展产业集群对于衡水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衡水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集群内企业规模偏小,企业间协作不够,集群产业链较短且发展不完善等等。因此,必须从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打造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专业工业园区、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盛楠 《科技和产业》2013,13(7):18-20
利用安徽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安徽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一步从自然地理环境、政策因素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和演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济理论的终极目的并非总结和发现规律,而是用于指导经济发展实践。东中西地带差异过大,已是不争之事实,但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内部经济差异却极少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当在此类特殊经济差异显著扩大之前就未雨绸缪,事先做好调控才能避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被动局面。通过对经典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罗芳  申玉泓 《科技和产业》2022,22(1):177-182
制度创新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4个维度量化制度创新,运用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计量,考察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考虑到空间相关性,在通过莫兰检验后,引入空间杜宾模型进行计量,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财政政策与教育水平尚不能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与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然而教育以及对外政策对于邻近地区的经济却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将样本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计量,得到的结果则显示制度创新各要素对于三大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泉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完善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支持,构建合理的融资体制、促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集群创新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云 《改革与战略》2009,25(2):79-8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配合存在一定偏差。文章利用动态均衡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并以上海经济为例分析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均衡所形成良性的发展通道,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亦名 《乡镇经济》2009,25(6):78-82
区域劳动力品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一种特殊的统计性歧视和声誉机制,它能实现企业、劳动力、地方政府与培训机构等多方受益的格局,因而区域劳动力品牌在欠发达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劳动力品牌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均有较明显的效应。短期内,劳动力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收入差异,但是,如果区域劳动力品牌不能与本地产业的培植相联系,区域劳动力的就业将是不可持续的,其经济极有可能陷入“打工经济陷阱”。一旦区域劳动力品牌与本地产业的培植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联系起来,将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现较为彻底的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信息网络技术一经诞生,就以空前的速度塑造着一个新世界,创造着一种最新生活——网络经济。信息网络环境冲击并改变着传统区域经济运转模式,引领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区域经济进入了重大变革时代,传统理论注定要进行重新审视,新的指导实践的理论也必将应运而生。运用多数地区模型分析信息网络的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理清信息网络的引入与各地区的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另外,还将探讨区域间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要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厘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差距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黄河流域九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但多数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经济差距显著地阻碍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不同高质量发展水平下,区域经济差距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从缩小黄河流域经济差距的角度,提出促进黄河流域一体化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浩 《改革与战略》2012,28(5):125-127
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区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首先阐述了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地域文化、地方文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然后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特征的影响,最后,从区域文化的视角,给出了基于区域经济价值观念、区域文化比较优势、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和特色产业培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