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FDI对“长三角”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衡量挤入挤出效应的数量模型,以1986-2006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FD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GDP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对FDI对长三角地区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FDI对国内投资均为挤入效应,江苏和浙江的挤入效应较显著。而上海则呈现出较弱的挤入效应。文章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数量不断增加,FDI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大量的FDI对我国的国内投资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利用Manuel R.Agosin和Ricardo Mayer(2000)提出的挤入挤出模型对1983-2005年间我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FDI对我国国内投资有正向的挤入效用.  相似文献   

3.
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挤出抑或挤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加速方程构建了一个包括产业内FDI、上下游产业FDI的国内投资模型,有效地识别和区分了FDI对国内投资影响的产业间效应和产业内效应。理论分析表明,FDI产业间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内资的挤入效应,而产业内效应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但也存在由于水平溢出而间接产生挤入效应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利用2002年~2005年2位数制造业层面的Panel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FDI对内资的挤出(入)效应。基于国内总投资和分所有制类型的企业投资的实证结果基本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重新界定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季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长短期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一定挤出效应,而长期均衡关系上则表现为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挤入"还是"挤出"了国内投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投资的绝对挤入挤出模型,由此修正了已有的相对挤入挤出模型存在的不严谨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F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影响。最终结论表明:在全国范围内,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不显著;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则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在中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挤入效应;在西部地区,FDI的挤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FDI进入对我国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区域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FDI对地区资本的影响。我们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两地区竞争模型来分析FDI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I的进入会引起地区资本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先流入(FDI进入的地区)后流出的过程。借鉴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我们在实证方程中引入FDI的空间滞后项,实证的结果支持了模型得到的结论。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FDI对进入地区存在挤出效应,FDI的进入导致了地区资本从我国西部流向东部,从而加剧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性质的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实证分析了不同功能性质的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挤进了私人投资,社会文教支出和国防支出则挤出了私人投资.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将聊引入投资模型,进行FDI对我国国内投资挤入或挤出效应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当期效应看,全国FDI对总投资增加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和中部的FDI对总投资有显著性的正影响,而西部FDI的增加,具有减少总投资的效应;从长期效应看,就全国整体而言,FDI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入效应,但并不显著,东部以及西部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有挤出效应,但并没有拒绝对临界水平1的虚拟假设,因而FDI对国内投资的这种挤出效应并不显著,而对于中部,FDI对国内投资具有很强的挤入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FDI对建筑业的外溢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别。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为负,中部为正且外溢值较高。中部地区FDI挤入了国内资本,而在西部却产生了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FDI与国内资本:挤出还是挤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长远 《经济学》2007,6(2):381-400
本文应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FDI与国内资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FDI对国内资本存在挤入效应,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与FDI主要以“绿地投资”的方式进入并主要分布于中国实力较强的制造业有关,也与中国市场整体竞争程度较高有关;由于政府“偏向性的”政策和私人资本“发育滞后”,FDI对国有资本的挤入作用大于对私人资本的作用;在FDI对国内资本的挤入效应中,金融支持具有“协进”的作用,即金融支持越强,挤入效应越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教育财政分权的视角探讨农村小学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选取河北省2007年136个县的财政和教育数据,选择能全面反映财政能力与财政需要的一系列指标,考察这些指标与农村小学教育投入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并没有给予地方政府足够的激励,农村小学教育经费出现“挤出效应”,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商投资存在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可以用外商投资流量和存量分别加以度量,运用中国1984~2005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的结论表明:1993年以前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显著,负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很显著;1993年以后年外商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减小。负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减弱。  相似文献   

13.
使用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资的进入对我国北京、上海、广东3个最具技术优势地区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认为内资及外资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内资人员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及产学研结合对3个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外资人员投入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很有限;外资进入对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外资企业较高的出口倾向会抑制我国的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97-2009年的数据,对外商对中国第三产业直接投资与中国服务业的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OLS检验了外商对中国第三产业直接投资与服务业的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的变动有很大影响.从上述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服务业的增长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1.07的弹性系数说明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每增加1%,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产值就会增长1.07%.因此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有着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中可以看出,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是促进中国服务业产值增长的原因,而服务业产值的增长却并不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林青  陈湛匀 《财经研究》2008,34(6):86-99
文章以主要10个国家对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为横截单元,以不同国家1990-1999年的专利引用频率构成一套面板数据建立FDI反向溢出效应模型,通过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OLS及似不相关回归SUR估计研究投资国获取先进技术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国FDI对于获取知识技术的反向流动影响显著为正。基于这一结论,文章讨论了中国在外汇储备高居不下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开展技术寻求型跨国投资战略一方面是缓和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保证适当外汇储备规模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更是可以借助发达国家市场的知识溢出产出许多新的技术和发明,以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总量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国内投资与外国投资、增量FDI与存量FDI对中国就业总量的不同影响得出,单位国内资本比国外资本、单位存量FDI比增量FDI具有更高的就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欧盟东扩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不仅对其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有深刻影响,而且对其区域外的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角度来探讨欧盟东扩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在新的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吸引外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二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相关性呢?我们通过相关性检验,建立滞后模型进行一元回归,得出结论如下:出口总体同FDI存量滞后两期的相关性较大,说明外商投资进入中国后不会马上产生出口效应,滞后期一般为两年;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出口同FDI存量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但是,初级产品的进口几乎不存在影响;进口同FDI两期滞后存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不仅带来灾难,同时也为FD I战略调整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供了契机。根据关于FD I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试图定量研究我国的FD I通过哪些传导途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强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