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新农村视野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问题的分析,探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有效措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健 《中外企业家》2009,(22):234-234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以及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进行要在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要彻底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转变农民的思想,提高农民素质,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落实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谢拥军 《价值工程》2010,29(34):244-245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大量懂技术、会经营的中级、高级技能型创业型人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就农业高职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索,并对农业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广大农民。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培育一代政治素质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不懈奋斗的系统工程,这就迫切要求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满足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需要的农村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与智力支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呼唤、是亿万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心声。在新农村建设中,为方便农民群众生活、保健、休闲,各村委会建造一个老年活动室,一个合作医疗卫生室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本文对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指出农民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薛宝林 《活力》2006,(8):7-7
高校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以德育为先,我们有必要站在新农村建设的视角来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牢大学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想根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人才群体,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农村教育是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农村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李红波 《民营科技》2008,(2):100-101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以和谐文化来凝聚广大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但应当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而且应当重视农村社区道德建设,使广大农民在思想道德素质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打下根基。  相似文献   

14.
程丽 《活力》2010,(21):105-10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陈兴安 《活力》2006,(11):29-29
乡风是农民长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具体反映,是在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而不断完善。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反映,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文明乡风的塑造者。建设农村文明乡风,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内容,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繁荣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对策已经成为经济工作者思考的热点问题,但一个共同的认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必须把庞大的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由此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农民知识贫困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肋.农民的知识贫困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解决农民知识贫困问题,就要解决农村的教育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做好农村法律保障,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产业基础,提高农民组织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发展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三者相辅相成,不可顾此失彼。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组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强化的是农业,得到利益的是农民,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国农村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耕地等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而人口多、潜在人力资源丰富。因此,仅靠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