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年前在清理本地出土的一批六朝钱币时,发现了一枚奇特的"五铢"钱.该钱直径22.8、穿径8.2、厚1.1毫米,重2.7克(如图).青铜质,铸工一般,面穿四角有四处明显的不规则柱状凸起;钱币外轮留有铸造飞边,锈色深蓝间有绿锈,应出自于密封较好的窖藏.初时认为它系民间私铸的仿西汉四决五铢钱,并未重视.  相似文献   

2.
笔者收藏了千余枚安康月河出土的窖藏宋代钱币.这批钱币生坑绿锈,古色斑斓.其中发现折二"建炎通宝"(图1)中有一枚异宝篆书钱(图2).通过钱文比较,深觉有趣.  相似文献   

3.
货泉、大泉五十都是新莽货币的常见品.近日,从新出土的新莽钱币窖藏普品中偶得五枚异品钱.钱体锈蚀较重,褐绿色土花锈,间杂有蓝红,锈色美丽,古色古香,逗人喜爱.  相似文献   

4.
《钱币研究》2011年第1期《从乾隆通宝鎏金钱说起》一文展示的10枚鎏金钱,与真正的鎏金钱相比有天壤之别。从锈色包浆上看,没有一点“土”气痕迹残留,说明都是水坑钱,且出于酸性水质的江河之中。系经长期自然浸泡冲刷(现今也有人为用化学水浸泡的)后形成的铜质锈色反差现象,促使钱体表面发生腐蚀,逐渐泛出深黄、浅黄、褚红及银白等斑块锈色,也有的同一枚钱上泛出几种不同锈色的斑块。  相似文献   

5.
在洛阳北邙山脚下,从偃师到洛阳汉魏古城遗址,东西连绵十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上,遍布着三十多家制砖厂.这些砖厂,每年用土量多达数十万立方米,时有古墓被刨出,墓中的随葬品,对在场工人吸引力很大,但对随葬的半两、五铢、开元之类的瘗钱,却不屑一顾,因这类钱币的市价,每公斤只值十几元钱,出土钱币都被私营小铜厂当原料收购.近年来,笔者在这一地区先后集得汉、唐、宋、清钱币数十公斤,并拣出一些稀奇品种.2000年12期<钱币研究>拙文<洛阳汉魏古城出土五铢钱>,介绍的即为这一地区.1999年秋,在上述地区的香峪村砖厂,又集得从汉墓出土锈成棒形的两根钱棒,用食醋浸泡12小时后将其分离,经清锈辨认,共计114枚,皆为汉五铢钱,现选几枚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9年夏,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石桥镇出土一批开元通宝,约3000余枚.时隔不久,与之相邻的襄樊市宜城县城关镇也出土一批开元通宝,近2000枚.这两批钱币十分相似,所出钱币均钱体规整,锈色均匀,铜质发白,轮郭深峻,文字纤细,异常精美.两批钱中均无会昌开元钱,钱径大多数在2.5厘米左右,略大于初唐开元.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地处巴山腹地的安康市旬阳、平利等县继2006年初春之后,再次发现南明永历、兴朝通宝大小钱,已为钱币爱好者收藏.其中永历通宝系当十大钱,兴朝通宝有小平、折五、当十三种,版式各有不同,外缘锉痕明显,钱面背绿锈斑驳或附带赭红色.现拣选部分特征明显者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8.
明思宗颁铸的崇祯通宝钱,版式之多堪称明域之冠,在我国历代钱币中是仅次于清朝咸丰钱的最复杂的钱币.对于崇祯钱,钱币界先贤已有大量谱录,随着钱币事业的不断发展,钱币界近贤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和论述.我受此启示,对照藏品索骥,发现了几枚本人认为是初见的崇祯通宝小平钱.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份,咸阳市对渭河河堤进行拓宽改建,在基建工地常有古钱币出土.有一位民工就挖出一些古钱,在这些古钱中有一串锈结成棍状物的大钱,他们将其砸开后发现均为"永昌通宝"钱,有60多枚,另外还有部分零散钱币,经过清理,它们分别是"正德通宝"大花钱、"永昌通宝"、"崇祯通宝"小平钱,共有4枚.从这些钱的内容来看,最早的是明"正德通宝"钱,最晚的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政权货币"永昌通宝"钱.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追求,钱币收藏研究方兴未艾.全国踊现出一大批钱币收藏、研究爱好者:钱币市场与钱币研究领域一齐活跃起来:几乎各省市都成立了钱币学会,较大城市都开设了钱币市场、钱币商店,有的大城市还相续成立了钱币公司,钱币博物馆(多数系民办).  相似文献   

12.
泛议开元钱     
开元通宝是陕西省钱币学会研究的重点之一.曾经召开唐代钱币研讨会,编辑唐代钱币专辑,<钱币研究>历年刊登了各地发现的开元钱;并就其版别分类、铸造方法、出土断代等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就各期中的个别开元钱作一回顾性的追溯,并谈几点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宝苏钱币试铸工场的探索>一文报道:"在嘉兴市的海盐和海宁二县交界处的袁化、淡桥、石泉、六里、黄湾一带发现了好多宝苏局的稀品和珍品钱币,包括一些半成品和次品的钱币,还有宫廷钱和压胜钱.……在这一带每家每户都有钱币,有的一家有十几枚宝苏局阔边钱.有的一家有二枚‘咸丰通宝'宝苏局‘当五'试铸钱.有的一户甚至拿出几枚宝苏局的珍贵钱币来,其中有的是半成品和次品."①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春,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钱币市场上发现数枚阴文反书"大泉五十"钱.这几枚钱与其它新莽钱币所不同的是钱体为铅质而钱缘为铜质,这批钱由于年代的久远,铅质钱体锈蚀较重而致钱文大多模糊不清.钱虽不多,但版式却多样,有的钱形稍大,有的则小,有的方穿,有的四角决穿.(见图1、2)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元月读<钱币研究>刊发的<越南晚期钱币版式初探>一文,九月又读<也谈越南钱版式>一文,使我对越南钱币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获益匪浅,增长了泉识.  相似文献   

16.
北宋自宋太宗淳化元年五月,铸淳化元宝钱时,由"上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开辟了北宋钱文真、草、行、篆书体的先河,因而产生了北宋钱币文字书体各异、五彩缤纷、各显风韵的钱币文化特色.由于一种钱币上文字书体的不同,钱文位置不同,北宋钱就产生了不同的版式、版别.这些钱上反映的异常现象,为我们研究北宋钱版别、版式提供了很多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李鹏 《西部金融》2002,(1):60-61
1999年秋末,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英雅尔乡一农民在挖灌溉渠时发现一处窖藏钱币,共27斤,大部分为五铢钱,锈结成块,遂被当地的古董商收购,流入北京一古玩店.这次出土的钱币经过处理,共得到完好的11斤.后经仔细捡选,发现这是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南北朝时期窖藏钱币,其中绝大部分是五铢钱,此外尚有从秦半两到后赵丰货等十数种各朝钱币.魏晋南北朝埋藏的钱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唐高祖李渊为整治混乱的币制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和其他杂钱,铸行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我国钱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它结束了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更具有抽象化、符号化的设计意味.开元通宝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它与秦半两、汉五铢钱并称为我国货币史上三大钱系,是我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钱币,对我国币制的革新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唐代第一种货币,开元通宝不仅是整个唐代的主要流通货币,还是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我国钱币铸造的楷模,其铸钱艺术和工艺也对其他国家铸行钱币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钱币研究>2000年11期关于"祖钱特征浅议"一文我认为拓(图一)之钱不是"祖钱",只是一枚普通钱.现略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18日上午,洛阳市(氵廛)河区新街改建土地,清真寺北约二十米处,推土机在距地表不足一米深处推出一小罐铜钱,被民工哄抢.本人闻讯后多次访寻,得知此罐铜钱有10余斤,属窖藏钱币.据民工讲:钱币被推土机推出时成棒状,中间穿孔有绳子烂掉的痕迹,部分被推土机推散.后多次到工地,收集到三根约七厘米长锈结体和部分零散钱币.经分解清洗共收小平钱币293枚、重1365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