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替代能源战略悄然启动。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获悉,作为这一战略的起步之举,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国家能源办、科技部、卫生部、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并组织煤炭、化工、汽车等行业的十多位权威专家,历时半年的中国替代能源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一成果的标志是,《中国替代能源研究报告》日前已完成讨论稿的撰写工作。据悉,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提出明确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后,该报告将直接送达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决策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关注和推动替代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而相关国家部委也多次组织调研小组前往替代能源试点地区考察,对替代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逐渐有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成功,中国难以复制《中国经济周刊》:美国因为页岩气而从天然气进口国变为了出口国,很多国家都希望复制这一道路。中国需要尝试发展包括页岩气在内的天然气吗?陈卫东:世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平均占比为24%,而中国只有5%。如今,我国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带来了恶劣的环境问题。现在,我们要调整能源结构,要提高天然气的比重,这就是页岩气为什么被关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替代能源战略悄然启动。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获悉,作为这一战略的起步之举,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国家能源办、科技部、卫生部、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并组织煤炭、化工、汽车等行业的十多位权威专家,历时半年的中国替代能源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一成果的标志是,《中国替代能源研究报告》日前已完成讨论稿的撰写工作。据悉,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提出明确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后,该报告将直接送达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决策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关注和推动替代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而相关国家部委也多次组织调研小组前往替代能源试点地区考察,对替代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逐渐有了初步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欣闻我们的合作杂志《中国经济周刊》迎来创刊500期,《东洋经济周刊》表示热烈祝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财经媒体间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其中,《中国经济周刊》能始终保持稳定发展,与周刊编辑记者的努力分不开,可喜可贺。作为媒体人,我们比任何企业都深知"坚持就是胜利"的含义。《东洋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5.
事实上,面对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门头沟也面临着艰难抉择。最终,门头沟还是以"壮士断臂"的勇气,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获得了"涅槃重生"。日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北京市门头沟区区长刘云广。《中国经济周刊》:面对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门头沟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6.
今年全国“两会”,公众最关注哪些热点问题?日前,《中国经济周刊》、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在人民网上开展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医疗改革、反腐倡廉、安全生产、灾后重建、社会保险等20个候选项、百余个具体问题。截至2月24日,投票总数已近40万张,留言数万条。针对人民网网友提出的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中国经济周刊》邀请专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正在从进出口相关行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传导,预计明年第二、第三季度会更加明显。同时,物流业的巨大发展机遇也在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把煤炭资源税从现行1%提高到10%,你以为如何?资源税改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酝酿已久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其实已在2008年年末提交国务院,但是  相似文献   

9.
6月17日,首届“中国传媒百强年会”在安徽黄山脚下举行,《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荣获两项大奖。《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从全国300多家主流媒体中脱颖而出,上榜“中国传媒百强”,荣获“2007-2008年度中国媒体创新贡献奖”,《中国经济周刊》总编辑季晓磊荣获“2007-2008年度杰出传媒经理人。  相似文献   

10.
正"哦,是《中国新闻周刊》吧,我看过。"这是2005年我刚到《中国经济周刊》做记者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话,每一次我都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国经济周刊》!"当时,《中国经济周刊》知名度还不高,想要在激烈的报刊市场中突围,靠的是一帮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头。清晰地记得,每次采访,我们都要用精心准备的采访问题和与其他财经媒体迥异的报道角度打动采访对象。那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和排头兵,中国能建主动适应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围绕绿色能源合作领域,推动一批具有重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项目落地,跟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能建力量。针对中国能建如何布局国际化发展、全球业务开展情况,以及在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  相似文献   

12.
4月底,《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到了浙江省银监局,就多家中小企业与杭州广发行之间因“封闭式运作”“供应链”而发生诸多官司一事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3.
视野媒体     
《首都经济》2006,(3):7-7
《财经》:中国2006反思之年;《中国经济周刊》:华尔街为何不懂中国网;《中外管理》:破局技术引进;《商务周刊》:2006 3G元年。  相似文献   

14.
矿难为何多发?山西人似乎明白了。 “山西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与煤焦领域腐败丛生,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大量小煤矿的存在。”今年9月刚刚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官商腐败矿难多发的法律制度治理》课题的楚刃研究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相似文献   

15.
正12月22日,《中国经济周刊》"财经记者走基层系列活动之财经记者进校园"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中国经济周刊》主笔郭芳,记者部副主任姚冬琴、张璐晶,《中国经济周刊》旗下经济网主编邹忻和编辑朱禁弢等一众干将直面热心时政、观点犀利的北师大学生,一次关于财经记者眼中的反腐与国企改革的畅谈在京师大厦9层热烈展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快讯》2014,(50):21-21
12月22日,《中国经济周刊》"财经记者走基层系列活动之财经记者进校园"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中国经济周刊》主笔郭芳,记者部副主任姚冬琴、张璐晶,《中国经济周刊》旗下经济网主编邹忻和编辑朱禁弢等一众干将直面热心时政、观点犀利的北师大学生,一次关于财经记者眼中的反腐与国企改革的畅谈在京师大厦9层热烈展开。  相似文献   

17.
“哦,是《中国新闻周刊》吧,我看过。”这是2005年我刚到《中国经济周刊》做记者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话,每一次我都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是“高频词”之一。报告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更描绘出2024年能源工作的新图景。近期,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国石油将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  相似文献   

19.
吴江民营经济,曾被吴江籍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称为“草根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昔日的‘草根经济’已成长为‘大树经济’。”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吴江市委书记徐明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20.
刘伟 《发展》2014,(7):77-77
正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在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资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仍高达65.7%。在今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深入落实,伴随着煤炭在中国能源战略及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彰显,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周期,中国煤炭市场,将更多地展示出与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