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进城买房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农民进城买房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进城买房的行为和意愿主要是由家庭成员就业结构决定的,农户家庭人口的非农化就业比重越高,农户越有可能已经进城买房,越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进城买房.农民进城买房行为可以描述为:家庭成员非农化就业水平较高的农户,主要受到家庭人口就业结构的影响,出于便于就业、子女教育、投资等方面的考虑,选择在农户家庭所在地的城镇购买商品房,进而实现部分家庭成员的进城居住.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的核心是让农民进城后真正融入城市经济生活中,使农民与市民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但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人际交往、社会管理等方面障碍的存在影响了农民进城.政府部门需要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户籍等这样一些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为农民进城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3.
基于安徽省进城务工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当地居民和谐相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获取情况、进城务工时与谁在一起、社会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公平或歧视、政府出台的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进城务工农民的未来打算等因素都对两者和谐相处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青岛日前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推出6项承诺措施。这6项承诺是:为进城务工者实行全程免费服务,建立进城务工者“快速求职通道”,保障进城务工工资,开通进城务工求职咨询服务电话,进一步规范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中介行为和为进城务工者真情提醒。为此,青岛成立了首家专为农民进城务工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外来从业人员职业介绍中心,为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前指导、职业介绍、信息查询、合同鉴证、维权服务等全程免费服务。在中心内,进城务工者可以系统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治安交通、…  相似文献   

5.
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近年来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民间不断地呼吁,政府也在不断地努力。在此情况下,本文对如何更有力地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权益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期为更好地解决此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的进城农民受歧视问题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农民受歧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进城农民受歧视的现状出发,比较深刻地分析了进城农民受歧视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市民化”应该有两个面,一方面是进城农民的“市民”化;一方面是农村农民的市民“化”。而目前我们只关注了第一个方面,忽视了第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林萧 《国土经济》2011,(3):63-64
河南省目前发布《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将放宽进城农民落户条件,凡在郑州连续工作满2年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准予在就业地落户。因《意见》没有提出具体操作细则,引发网民热议,不少人担心进城后如果无法扎根,就没有了退路。(1月20日《河南商报》)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进城创造了辉煌历史——近20多年来,我国亿万农民进城就业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这是中国农民走进新时代的历史,也是中国农民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今后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在农村强大推力和城市强大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农村人口别无选择地迁移到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0.
苏捷 《乡镇论坛》2009,(23):1-1
河南省洛阳市最近出台的一个文件被网民炒得沸沸扬扬,根据这份《关于鼓励农民转市民进城定居的实施意见》,洛阳市的农民如果放弃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就能进城定居.最高可获1万元补偿,在医保、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和城里人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11.
《辽宁经济统计》2006,(4):41-41
河南是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1500多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30%。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调查,近年来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农民外出务工仍存在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09,(4):42-43
农民工进城务工有三怕:一怕进城找不着活儿干,二怕有了活儿干又上当受骗,三怕干来干去拿不着工钱白干——“三怕”成为当下进城农民工的最大心患。太仓市劳动保障部门精心编织“三张网”,保证农民工“三不怕”。  相似文献   

13.
在农民大规模进城的新世纪里,解决他们住房问题应提上议事日程。但地方政府颇感为难,不知道到哪里去筹措资金。其实,办法总比困难多。为进城农民提供住房,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单凭政府的力量是担负不了的。  相似文献   

14.
一谈到农民工,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进城的农民工。是的,很多农民工进城了,但还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活跃于城郊和农村之间,他们就是“兼业农民”。所谓的兼业农民就是一个经济主体同时从事农业和其他行业的生产。兼业农民可分为两部分:兼农兼商,兼农兼工。兼农兼工中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企业,一部分进农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加之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放宽,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瓦解。但是,农民虽然大量进入城镇,却并不能真正的融入城镇,从而出现新的城镇二元矛盾。本文通过对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并阐述"带资进城"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新型城镇化关于"人的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提出"带资进城"的方案设计,对具体方案实施,注意问题进行论述。期望通过"带资进城"的市民化方式,逐步消除城镇二元矛盾,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居住空间加剧分化引发了学界对空间正义的深切忧虑。基于“情境—整合”视角,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多层次中介模型考察了城市底层聚集对进城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过程机制。研究发现:不同于欧美城市经验,中国城市中的底层聚集对弱势移民的主观福祉反而具有正向效应;在区位禀赋上,进城农民并未因社区物理环境的劣化而显著降低幸福感,而是更在乎社区服务机构的功能性价值;在社会空间上,城市社区的底层聚集度和移民集中度越高、居住流动性越低,越可能产生正向幸福回报,关键的作用机制在于进城农民在底层社区中反而更易达成高水平的身份整合,这凸显出底层社区对人口城镇化的包容性价值。基于上述发现,从重构城市财政分配的社区倾向、降低定居门槛和居住成本、激活邻里社会资本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进城购房制约因素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农村内部推力和城市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尤其是有一定文化和专业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人员中所占比重正在逐渐增大,相比其父辈,他们更加崇尚现代城市文明,有着强烈的城市定居欲望,自然住房需求也非常强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民购房只能停留在想法和意愿上,真正能够进城购房的农民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8.
集贸市场做为供销结合的载体,成为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机关分流人员和进城经商农民进行投资的最佳选择。那么如何在集贸市场进行投资呢?笔仅以一己之见,谈谈这个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劳动时间长。长期以来,这已成为进城务工农民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除了用工单位健康安全条件缺失之外,进城务工农民健康安全意识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此,作为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农业富余劳动力健康安全转移就业培训实施基地之一的石首市,将健康安全就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开展了培训、宣传、义诊等专题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20.
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朋友来说,签一份合法、规范、有效的劳动合同,是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首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掉入劳动合同陷阱呢?下面几种类型合同的案例,对农民工朋友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